落葉雖小,用處不少(說道)

張偉昊 《 人民日報 》( 2021年12月13日 第 14 版)

處理好小小的落葉,不是簡單的事。這需要相關部門主動作為,需要技術手段的支援與更新,也需要社會各界積極配合

秋冬之際,樹葉紛紛飄落。在被環衛工人清掃收集後,落葉去哪裡了?

其實,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落葉,卻有很高的回收利用價值。在福建廈門,落葉被清掃收集、轉運集中後,經過粉碎、發酵等程式,會被製成肥料,用於城市綠化;在浙江舟山,枯枝等園林廢棄物經切割、粉碎,與落葉一起成為有機肥,可用來種蘑菇……種種方式,既實現了落葉處理無害化,也讓資源得以迴圈利用。

從過去的“一燒了之”“一埋了之”,到現在透過生物降解、堆肥等方式回收利用,這些在落葉處理方面的探索,折射出一些地方生態環保理念的不斷增強。

落葉雖小,但因其數量多,有處理的必要性。以北京為例,資料顯示,全市各類林地綠地每年產生的園林綠化廢棄物有500萬噸之多。如何科學有效處理好大量落葉,是現代城市發展過程中要面對的一個問題。

落葉處理得當,更能實現環保與經濟效益的雙贏。相較於傳統的填埋法、焚燒法,新型的堆肥方式,一方面不佔用大量土地,能減少滲濾液、焚燒產生的氣體等二次汙染,避免了傷害樹根、火災等隱患;另一方面,堆肥生產出肥料,也節省了不少成本。

除了集中處理堆肥,還有不少地區也結合實際,探索出其他行之有效的落葉處理方式。例如,有的公園將落葉加工處理,製作成地景藝術展品,豐富景觀的同時,也引導市民關注環保;有的地方利用落葉為昆蟲等小型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還有的地方把廚餘垃圾和落葉按比例混拌堆肥,讓兩種廢棄物優勢互補,加速堆肥程序。

處理好小小的落葉,不是簡單的事。這需要相關部門主動作為,需要技術手段的支援與更新,也需要社會各界積極配合。期待更多類似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也期待這樣的嘗試越來越多。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