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詩中不僅有“畫”,亦有“聲”:聽萬物之聲,留自然之音

王維是一個全能的天才藝術家,“工草隸,善畫,名盛於開元、天寶間”。他將情志與才華均融入詩歌之中:其詩畫雙絕,於是兩種技藝在他筆下融匯,達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王維曉佛理,於是其詩極具禪理,詩境空靈,人稱“詩佛”;王維通音律,於是他的詩也具音樂性,《河嶽英靈集》評“王右丞詞秀調雅,意新理愜,

在泉成珠,在壁成繪

”。

眾人皆知王維“詩中有畫”,實則其詩中不單有“畫”,也有“聲”。他以獨特的音樂才華賦予詩歌作品豐厚的滋養,使其詩歌“

百囀流鶯,宮商迭奏

”(《史鑑類編》)。音樂方面的造詣,使他能更敏感地捕捉到、也更精確地描繪出自然萬物之音,在詩歌中呈現出一幅幅動“聽”的有聲畫境。

王維詩中不僅有“畫”,亦有“聲”:聽萬物之聲,留自然之音

清泉石上流

一、王維與音樂

王維善音律,《太平廣記》中說他“性嫻音律,妙能琵琶”,《舊唐書》裡也記載了一個能體現他音樂造詣的故事。說有人畫了一幅《奏樂圖》,王維視之而笑。有人問他為何而笑,他說,這是《霓裳羽衣曲》第三疊第一拍。有好事之人召集樂工來驗證,果然毫無差錯。

鑑於其音樂才華,王維登第之後,其仕途的起點也與當時許多文人進士及第後先被授予秘書省校書郎與正字不同,他的第一任官職是在音樂機構裡做太樂丞。唐代太樂署是宮廷音樂教育、考核與管理的重要機構,太樂丞則為掌樂之官,負責朝廷禮樂方面之事宜。同樣當過太樂丞的還有同樣在音樂方面有所造詣的文人琴士王績。

此外,王維愛琴,他的詩歌中出現了大量與琴有關的詩句,如“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舊簡拂塵看,鳴琴候月彈”“酌酒會臨泉水,抱琴好倚長松”等。王維晚年隱於輞川,更以琴涵養心性,“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舊唐書》)。

從起源上說,“詩”“樂”同源,詩最早是為樂而服務的;從藝術上說,“詩”“樂”分屬不同範疇,詩人將音樂技藝融匯於詩歌之中,以聲入詩,需要靠豐富的聯想、藝術化的再創造以及一顆善於聆聽、排布萬物之聲的心靈。

王維詩中不僅有“畫”,亦有“聲”:聽萬物之聲,留自然之音

自然山水之樂

二、王維詩歌:做自然萬物的“留聲機”

(一)邊塞風雲之聲

王維曾走出長安,踏入邊關,親身感受塞外風情與將士生活。他的邊塞詩中既有展現邊關將士生活的內容,也有描寫邊關戰爭的場景,既有出塞前的想象之作,也有出塞後的實景描寫。而其邊塞詩作中對邊塞之聲的種種描寫,則使他的邊塞詩“

震響著氣凌沙漠的高亢之聲,扣人心絃

”(革奴《王維詩歌中的聲音意象》)。

先看其前期名作《觀獵》:

風勁角弓鳴

,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

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

詩以“獵”統領全篇,描繪將軍冬獵圖景。首句即寫聲音:拉滿的弓箭在寒風中瑟瑟鳴響,箭矢在強勁的北風之中疾馳而出。詩歌開篇以聲入畫,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方東樹《昭味詹言》將其形容為“(起手)直入高山墜石,不知其來,令驚絕”。後文“雪盡馬蹄輕”,則以雪融化之後,輕輕響起的馬蹄之聲形容馬蹄飛馳的迅捷。

王維詩中不僅有“畫”,亦有“聲”:聽萬物之聲,留自然之音

射箭

整幅觀獵圖中,多種聲音交織,北風勁馳、角弓齊鳴、馬蹄噠噠之音雜糅在一起,節奏明快,氣勢高昂,細膩傳神地刻畫出將軍的颯爽英姿,也表達出詩人渴望效命疆場、建功立業的積極情懷。

又如《從軍行》,透過對戰場前後各種聲音的藝術化呈現完整地描繪出一場激烈的戰爭圖景——

吹角動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馬嘶亂,爭渡金河水。

日暮沙漠陲,戰聲煙塵裡。

盡系名王頸,歸來獻天子。

開篇號角聲起,“喧喧”二字以從聽覺的角度寫出士兵們起床後緊張忙碌的情景;下句寫即將遭遇的戰鬥畫面,敵軍吹響胡笳,我軍戰馬興奮嘶鳴,笳鳴馬嘶聲聲相聞,兩軍遭遇情景如在眼前;鏡頭繼續推進,戰場上煙塵瀰漫,傳來戰士奮勇殺敵、響徹天際的戰鬥之聲,鬥爭之激烈從筆端流瀉而出。

此外,其《燕支行》中寫“漢兵大呼一當百,虜騎相看哭且愁”,透過我方士兵呼聲與敵軍士兵哭愁之音的對比寫出我方士氣之高昂雄壯;《隴頭吟》裡“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則寫清冷的月夜之中,嗚咽的笛聲響起,寄託隴上行人的愁思;《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中“萬里鳴刁斗,三軍出井陘”寫萬里征途刁斗聲聲鳴響……

王維詩中不僅有“畫”,亦有“聲”:聽萬物之聲,留自然之音

戰鬥之景

(二)山水自然清音

王維四百餘首不同題材的詩歌中,以山水田園詩為最多,是最能代表其詩歌水平、也最受人們所關注的作品。這部分詩歌中,收錄了空靈絕妙的自然之音,小溪潺湲,石上流泉,鶯啼鸝鳴,風聲雨聲,花落之聲,皆入其中,時而獨奏,時而合鳴,真正讓人“聲”臨其境。

其著名的《鳥鳴澗》便是以聲寫景、以動寫靜的典範: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寂靜山谷中,桂花飄落,春山一片空寂。花落之聲雖幾不可聞,但在這樣寂靜的自然、恬淡的心境之中,詩人卻能夠捕捉到桂花飄落的聲音。後句寫月華升起驚飛山鳥,鳥兒潺湲的溪澗聲中輕聲啼鳴。以自然的“聲”與“動”,寫山谷的“色”與“靜”。

再如《送梓州李使君》,前四句以動聽的聲色,融匯出一曲悅耳的森林交響樂。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詩歌前兩句互文見義,萬壑千山,參天大樹,杜鵑之聲山山可聞,視覺與聽覺上氣勢兼具。頷聯寫一夜雨聲,林中山泉百道,彷彿從樹梢淋漓而下,寫樹與雨交織之奇景。

王維詩中不僅有“畫”,亦有“聲”:聽萬物之聲,留自然之音

山林之景

王維詩中自然之音響,不勝列舉,“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高柳早鶯啼,長廊春雨響”“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草蟲偕鳴,臨風聽雨,山水俱有清音。自然萬物在王維筆下,是鮮活的、動態的,有色有聲,聲色相融。

(三)山居田園之樂

除了自然之音,王維也擅長選取人聲入詩,並且用這種人聲極寫山居、田園生活之靜謐與安樂。以《渭川田家》為例: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

詩選取田園之中所常見的物與景來描寫,以白描手法寫出田園生活的安寧樸素。而在斜陽、牛羊、麥苗與桑竹之屬外,詩人還將荷鋤歸來的鄉民們彼此相見閒聊家常之聲收錄在詩境之中,田園之恬靜令人嚮往。

其名作《山居秋暝》在描寫自然之聲外,同樣將生動的人聲收入其中,“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看似在寫竹之“喧”,實則也是浣女們洗罷衣服笑逐顏開之音;《終南山》一詩前寫終南山之奇景壯闊,末句則寫“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以詩人與樵夫的隔水交談之聲收尾,寫山之空靈。人聲喧囂,反見山之幽靜,王維此舉妙極。

王維詩中不僅有“畫”,亦有“聲”:聽萬物之聲,留自然之音

終南山

三、王維詩歌寫“聲”之法

以聲襯靜。

王籍名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經典地寫出了“聲”與“靜”之辯證關係,在一片靜寂的山野之中,一點點蟬聲、鳥鳴會使自然山林更加靜謐。王維的詩歌中,也擅長用這種“以有聲襯無聲”的手法。“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偶然響起的人聲更顯山之寂靜;“野花叢發好,谷鳥一聲幽”,一聲鳥鳴獨顯谷之幽謐。

藏聲於畫。

王維有的詩並不直接著眼於聲音描寫,但卻能讓讀者從畫面之下聽到隱藏著的聲音,此為“以無聲寫有聲”。《送邢桂州》一詩中有“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詩人並未直接寫潮來時聲音,而用一個“青”字,將視覺感受和聽覺感受相融合,使人在滿溢天地之間的一片青色之中感受到洶湧澎湃、撲面而來的潮聲。

又如《白石灘》“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雖未直接描寫聲音,但透過這個畫面,我們也能感受到遠遠傳來的浣紗之聲;《山中》“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溪流石上之聲,風吹紅葉之響,漸漸相聞;《辛夷塢》“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芙蓉花墜落之音如在耳邊。

善用擬人。

王維寫物之聲時也擅長採用擬人手法,前文所提到的“竹喧歸浣女”是一例;“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一個“咽”字用擬人的手法寫出溪水在危石之中穿行,無法順利流淌,彷彿發出嗚咽悽切之聲;“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一個“喧”字同樣以擬人手法寫出溪流在亂石中奔騰的喧囂之音。

此外,王維在描寫聲音時,還

善用疊詞

,如“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藹藹樹色深,嚶嚶鳥聲繁”等。

多種手法交織使用,使王維詩歌呈現出層次更豐富、變化更多姿的聲色畫境。

王維詩中不僅有“畫”,亦有“聲”:聽萬物之聲,留自然之音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心之所向,“聲”亦相隨。王維以一顆性靈之心觀照自然,將聲樂之精髓融於詩歌,用生花的妙筆,空靈的語言,描繪出一幅幅鮮活生動的有聲之境。邊塞之聲、自然之音、田園之樂,王維其詩廣納萬物之聲,並加以藝術化地再造,構建出“聲”“畫”雙絕的動人詩境。

參考資料:

戴輝《王維詩歌音樂美形成原因之探討》

曹健《談王維詩歌的音樂美》

馬積高等《中國古代文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