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讖語(中):可作殺人劍,可以傾人國

漫話讖語(中):可作殺人劍,可以傾人國

接著聊兩晉南北朝的讖語。

讖語之所以讓歷代統治者害怕,一是在普遍矇昧、迷信的時代,讖語具有巨大的煽惑性,二是讖語往往直擊帝王軟肋,要麼預言帝王的生死,要麼預言國祚的轉移。比如下面這幾則:

南方VS北方:就你們司馬家事兒多

初,成帝有疾,中書令庾冰自以舅氏當朝,權侔人主,恐異世之後,戚屬將疏,乃言國有強敵,宜立長君,遂以帝為嗣。制度年號,再興中朝,因改元曰建元。或謂冰曰:「郭璞讖雲‘立始之際丘山傾‘,立者,建也;始者,元也;丘山,諱也。」冰瞿然,既而嘆曰:「如有吉凶,豈改易所能救乎?」至是果驗雲。——《晉書·康帝本紀》

漫話讖語(中):可作殺人劍,可以傾人國

晉成帝司馬衍像

當初,東晉第三位皇帝成帝司馬衍病重,中書令庾冰以皇帝舅舅的身份秉政,權力等同於皇帝。庾冰考慮到,如果讓成帝的兒子繼位,與他的血緣關係會越來越疏遠,不利於自己長期執政,藉口說“外有強敵,應該立一個年長的皇帝”,於是立了成帝的同母弟司馬嶽繼承帝位。司馬嶽登基後,改元建元。這時候有人提醒庾冰:“郭璞(兩晉著名術士,有空細說)曾經留下過一句讖語,‘立始之際丘山傾’,立就是建的意思,始是元的意思,上丘下山疊起來就是個‘嶽’字,當今皇帝的名諱,恐怕會有不測的事情發生。”庾冰悚然而驚,嘆了口氣說:“若真有不測,豈是改立就能補救的?”結果,司馬嶽在位第二年就死去了,應了讖語。

(司馬)聃死,無子,立(司馬)衍子(司馬)丕,號年隆和。時謠曰:“昇平不滿鬥,隆和那得久。”改為興寧,又謠曰:“雖復改興寧,亦自無聊生。”丕死,弟弈立,號年曰太和。——《魏書·僭晉司馬睿列傳》

東晉第五位皇帝司馬聃死後無子,於是傳位給第三位皇帝司馬衍的兒子,也就是自己的堂兄司馬丕,年號隆和。當時有童謠流傳說:“先帝司馬聃的年號昇平都沒用滿十年(實際上只有五年),隆和這個年號怎麼可能長久。”朝廷聽說以後,認為隆和這個年號不吉利,於是只用了一年就改元為興寧。哪知道又有新的童謠流傳:“雖然改成了興寧,可興寧也不長壽。”果然,興寧三年正月,司馬丕去世,在位不足四年。

初,簡文帝見讖雲:「晉祚盡昌明。」及(孝武)帝之在孕也,李太后夢神人謂之曰:「汝生男,以‘昌明’為字。」及產,東方始明,因以為名焉。簡文帝后悟,乃流涕。及為清暑殿,有識者以為「清暑」反為「楚」聲,哀楚之徵也。俄而帝崩,晉祚自此傾矣。——《晉書·孝武帝本紀》

漫話讖語(中):可作殺人劍,可以傾人國

晉孝武帝司馬曜像

當初,東晉第八位皇帝簡文帝曾經見到一則讖語說“晉祚終結於昌明”。孝武帝臨盆的時候,他的母親李太后夢見有神仙對他說:“你會生一個男孩,就以‘昌明’為字吧。”孝武帝生下來了,天也亮了,於是就以“昌明”為字。等簡文帝聯想起讖語,難過得痛哭流涕。

孝武帝末年,在後宮建了一座清暑殿。有一次,孝武帝酒後對年屆三旬的張貴妃開玩笑:你年齡也不小了,我要廢了你另擇新寵。張貴妃妒火中燒,趁著孝武帝酒後酣睡,在清暑殿用被子將其悶死。在這之前,有人說,“清暑”這個名字不吉利,它的切音是個“楚”字,悲傷悽楚的意思。孝武帝一死,雖然後面又傳了兩位帝王,但權柄已經落到了權臣手裡,東晉的江山也算是到頭了。

讖言滅石者陵,尋而石閔(即冉閔)徙蘭陵公,季龍惡之,改蘭陵為武興郡,至是終為閔所滅。——《晉書·石季龍載記》

有讖語說消滅石氏的是“陵”,不久冉閔轉徙為蘭陵公,石虎聽說以後十分忌諱,就把蘭陵郡改名為武興郡。但是,改名之舉最終也沒能改變石氏的命運,冉閔不僅篡奪了後趙的江山,還幾乎殺光了石氏的子孫。

(慕容)垂以孝武帝太元八年僭立,至熙四世,凡二十四年,以安帝義熙三年滅。初,童謠曰:「一束藁,兩頭然,禿頭小兒來滅燕。」藁字上有草,下有禾,兩頭然則禾草俱盡而成高字。雲父名拔,小字禿頭,三子,而云季也。熙竟為雲所滅,如謠言焉。——《晉書·慕容熙載記》

漫話讖語(中):可作殺人劍,可以傾人國

慕容垂像

慕容垂所建立的後燕,傳至慕容熙共四世,存續24年。早先,有童謠說:“一束藁,兩頭然,禿頭小兒來滅燕。”藁字上面是草,下面是木,兩頭點燃燒光還剩下一個“高”字。

公元407年,大將馮跋殺掉後燕末代皇帝慕容熙後,擁立慕容垂的養孫慕容云為帝。但慕容雲與鮮卑慕容氏並無血緣關係,他本名高雲,其祖父高和,是高句驪的旁支宗族,自稱是高陽氏的後代,故以“高”為姓。而且,慕容雲一登基,就恢復了高姓,雖然國號還是叫“燕”,但已經和後燕沒什麼關係了,歷史上稱作北燕。高雲的父親名叫高拔,小名兒叫禿頭,高雲是他最小的兒子,正應了“禿頭小兒來滅燕”的讖語。

畏懼VS豁達:反正也躲不過

當然,也不是所有帝王都畏讖如虎,既然讖語代表天意,而天意不可違,乾脆以豁達的態度面對。

漫話讖語(中):可作殺人劍,可以傾人國

影視中的北齊文宣帝高洋

初,(北齊文宣)帝登阼,改年為天保。士有深識者曰:“天保之字,為一大人只十,帝其不過十乎。”又先是謠雲:“馬子入石室,三千六百日。”帝以午年生,故曰“馬子”。三臺,石季龍舊居,故曰“石室”。三千六百日,十年也。又,帝曾問太山道士曰:“吾得幾年為天子?”答曰:“得三十年。”道士出後,帝謂李後曰:“十年十月十日,得非三十也?吾甚畏之,過此無慮。人生有死,何得致惜,但憐正道尚幼,人將奪之耳。”帝及期而崩。——《北史·齊本紀中》

北齊文宣帝高洋雖然只是高家第三代領袖,卻是北齊王朝的初代皇帝。他逼迫東魏帝禪讓後,改元天保。這時候,就有位野生國師站出來玩拆字遊戲:“天保”拆開來就是“一”+“大”+“人”+“只”+“十”,看來皇帝在位不會超過十年。在這之前,還有童謠流傳說“馬子入石室,三千六百日”。高洋是午年出生,屬馬,所以叫“馬子”;皇宮所在的三臺,曾經是後趙石虎的舊居,所以叫“石室”,“入石室”,即所謂登基;“三千六百日”,整十年。

高洋還曾經問過一位泰山道士:“我能做幾年天子?”道士回答說:“三十年。”道士走後,高洋對自己的皇后說:“十年十個月十天,這不就是三個十嗎?我要是能度過這一關口就不用怕了。人有生就有死,這沒什麼好惋惜的,只是可憐我兒(即廢帝高殷,字正道)年齡太小,帝位終將會為人所奪。”結果怎麼樣呢?高洋死於天保十年(559年)十月甲午日(初二),到底沒能熬過“十年十月十日”這道關。

宇文周VS高氏齊:黃衣不如黑衣

這些讖語一個賽一個的準,到底是誰窺破了天機?前面我們舉過兩條沒有靈驗的讖語,其實,即便是應驗的,也有些是很可疑的。

初,術士言亡高者黑衣,由是自神武后,每出行,不欲見沙門,為黑衣故也。是時文宣幸晉陽,以所忌問左右曰:“何物最黑?”對曰:“莫過漆。”帝以(高)渙第七子為當之,乃使庫真都督破六韓伯升之鄴徵渙。——《北齊書·高祖十一王列傳》

當初,有術士對北齊神武帝高歡講了一條讖語,說“滅亡高家的是黑衣”,從此以後,高歡每次出行都躲著和尚,因為那個時代的和尚穿的僧衣(即緇衣)是黑色的。後來文宣帝高洋巡幸晉陽,問身邊的人:“什麼東西顏色最黑?”左右回答:“莫過於漆。”高洋認為他的排行第七的弟弟高渙正應此讖,於是派兵征討,最終殺了高渙。

漫話讖語(中):可作殺人劍,可以傾人國

宇文泰像

再多說幾句。“亡高者黑衣”應驗了沒有?我們知道,最終滅亡北齊高氏政權的是北周宇文氏,宇文氏跟黑衣有什麼關係?說法一:宇文氏政權的奠基人宇文泰,字黑獺,這就跟“黑”關聯上了;說法二:北周繼承西魏,西魏的五德屬性為水,水色黑,尚黑衣,北周也尚黑衣(而北齊尚黃衣)。

其實細琢磨,兩種說法都有問題。北齊覆亡的時候,宇文泰都死了20多年了,跟他的字聯絡起來,未免太牽強。

第二種說法會帶來一個疑惑:西魏繼承北魏的水德當然不錯,但北周禪代以後,根據五德始終說,水生木,北周是木德,木色青,應該尚青衣,怎麼還尚黑衣?我們來看看唐代高僧道宣編撰的《廣弘明集》中記載的幾條史料:

北周承魏水德而稱木德,尚色卻仍魏尚黑而不改,以應“亡高者黑衣”之讖。

周祖已前,有忌黑者,雲有黑人,次膺天位,故齊宣惶怖……齊宣妄解,手殺第七弟渙,故可笑也。周太祖初承俗識,我名黑泰,可以當之,既入關中,改為黑皂,朝章野服,鹹悉同之。

(周武帝)信任讖緯,偏以為心。自古相傳,黑者得也……所以周太祖挾魏西奔,衣物旗幟,並變為黑,用期訛讖之言……故周祖初重佛法,下禮沙門,並著黃衣,為禁黑故。

這幾條史料最起碼說明幾個問題:“亡高者黑衣”的讖語流傳很廣,西邊的西魏(北周)同樣信之不疑;我們上面說的第一種解釋來自於宇文泰本人;宇文泰的部屬開始的時候並不穿黑衣,是為了迎合讖語才改的。還有一點,跟佛教有關了:宇文泰信佛重佛,但是黑色既然已被官家壟斷,為了避免與和尚的緇衣撞色,就得勞煩和尚們改改了,自此以後,和尚的僧衣改為黃色,也就是現在我們見到的模樣。

還有學者分析,《北齊書》記載的高歡時期就流傳“亡高者黑衣”的說法是錯誤的。北齊文宣帝統治時輕道重佛,中後期乾脆滅道,這引發了道士的強烈不滿,正是在此時,“亡高者黑衣”的讖語開始轟傳天下(這絕對是一個強大的組織才能辦到的),把矛頭直指高氏和和尚。其目的本來是為了挑撥北齊政權與佛教的關係,卻沒想到最終被北周宇文氏所利用,成了兼併戰爭的工具。

韋孝寬VS斛律光:用箭不如用間

再舉一個更明顯、直接偽裝成“讖語”來陰人的例子:

周將軍韋孝寬忌(斛律)光英勇,乃作謠言,令間諜漏其文於鄴,曰“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又曰“高山不推自崩,槲樹不扶自豎”。祖珽因續之曰:“盲眼老公背上下大斧,饒舌老母不得語。”令小兒歌之於路。(穆)提婆聞之,以告其母(陸)令萱。萱以饒舌斥己也,盲老公謂珽也,遂相與協謀,以謠言啟帝曰:“斛律累世大將,明月聲震關西,豐樂威行突厥,女為皇后,男尚公主,謠言甚可畏也。”——《北齊書·斛律金列傳》

漫話讖語(中):可作殺人劍,可以傾人國

韋孝寬因玉璧之戰一戰成名

韋孝寬號稱“北周第一名將”。高歡晚年(公元546年)親率優勢兵力進攻韋孝寬把守的玉璧(在今山西稷山縣),狂攻50天,損兵7萬餘,結果玉璧紋絲不動,高歡羞惱之下舊病復發,不久病死。然而,智謀過人的韋孝寬卻對北齊大將斛律光深為忌憚。斛律光是名將斛律金之子,自小深受高歡父子賞識。有一次,斛律光跟隨高澄出獵,看到一隻大雕在空中飛翔,他彎弓搭箭,一箭射下,從此,“落雕都督”的美稱不脛而走。他才是歷史上真正的“射鵰英雄”。斛律光長大後智勇兼備,成為北齊政權的柱石,多次挫敗北周的進攻。既然正面無法突破,韋孝寬想到了用間。

漫話讖語(中):可作殺人劍,可以傾人國

斛律光像

韋孝寬是個用間的高手,他在任宜陽太守期間,就曾以模仿筆跡的方式,用一封信成功離間了敵方兩員主將的關係,從而一舉破敵。這次,韋孝寬故智重施,派人到北齊都城鄴城散佈由他創作的“讖語”。“百升”為一斛,“明月”是斛律光的字;高山借指高氏政權,槲樹借指斛律光。這兩條讖語都暗示斛律光有篡位的野心。有這兩條讖語就夠要命的了,斛律光偏偏又得罪了佞臣祖珽,這傢伙又給續了一條:“盲眼老公”說的是他自己(祖珽的眼睛是被北齊武成帝高湛活活燻瞎的),“饒舌老母”則指妖婆陸令萱。陸令萱本是北齊後主高緯的乳母,她在北齊朝廷的地位,可以參照明末客氏之於熹宗皇帝。陸令萱的兒子穆提婆本來就跟斛律光不對付(求娶其女被拒),就把這些讖語告訴了母親,由母親在後主高緯耳邊吹風。

高緯開始並不很信,但架不住陸令萱等人天天說斛律光的壞話,再加上斛律光為人不拘小節,加深了高緯的猜忌,最終被騙入宮中殺死,家族夷滅。

北齊自壞長城,為北周一統北方鋪就了一條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