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浦口|手獅“舞”動 迎新納福

提起永寧手獅舞

不少人都略知一二

它是浦口特有的地域文化符號之一

已被列入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永寧街道的手獅舞是一種形式獨特的民間獅子舞,借獅子勇猛樂群的性格表現勞動人民的勇敢精神和聰明智慧。有別於通常流行的舞獅,永寧手獅別出心裁,表演者將獅子舞於手中,既能獨舞,也能群舞。每逢春節,手獅舞便進村挨家挨戶進行表演。

年味·浦口|手獅“舞”動 迎新納福

在永寧手獅的發源地——侯衝社群朱家營組,78歲的老手工藝人朱宗炎年前便開始忙碌起來。他扎制手獅,來迎接新年。

年味·浦口|手獅“舞”動 迎新納福

年味·浦口|手獅“舞”動 迎新納福

天氣寒冷,但是朱宗炎還是習慣擺張方桌,坐在小院兒裡扎制手獅。他說,院兒裡寬敞,好操作。每隻手獅長約1。5米,重約2。5公斤,體積較大,再加上扎制手獅需要的工具就要十幾樣,還需要多種綵綢、綵帶、彩紙,所以製作需要較大的空間。

年味·浦口|手獅“舞”動 迎新納福

朱宗炎先拿準備好的竹篾扎制骨架,再在獅子前胸和小腹下撐以竹棒,即為舞獅者手柄,然後以紅、黃、綠色的綵綢、彩紙妝成獅子模樣,最後用毛筆描畫出獅子靈動的大眼睛,手獅才算製作完成。

年味·浦口|手獅“舞”動 迎新納福

朱宗炎說,製作一隻手獅前後需要五天的時間,十分需要耐心。此外,除了工序繁雜以外,扎制手獅用的材料也非常難收集。

手工藝人 朱宗炎:

我一般都是到市區金橋、銀橋市場,裡面太大了,很難找,有的時候腿都跑累了,好不容易才找到。

扎制手獅的技藝是朱家營組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一般會挑選愛好文藝且心靈手巧的人來傳承,朱宗炎就是其中一位。

隨著時代的發展,扎手獅的技藝也經過不斷改進,改原先的彩紙為綢布,再配以響鈴和彩色絨球,使之造型更形象,色彩更豔麗,既有鄉土氣息,又富麗喜慶。

年味·浦口|手獅“舞”動 迎新納福

手工藝人 朱宗炎:

手獅是不斷改進的,最初的手獅都是紙質的,容易壞。後來我改用塑膠包裝袋,裝飾成毛髮。眼睛上也是不斷變化的,最初眼睛是用鵝蛋做的,改進以後用電燈泡做,最後我又畫,這樣便於修復。

朱宗炎不僅製作手獅,還會舞動手獅。靈動的手獅在朱老手中翻滾、穿梭、跳躍……

年味·浦口|手獅“舞”動 迎新納福

手獅舞既粗獷勇猛

又憨態靈動

過年舞手獅

不僅營造出喜慶熱鬧的節日氛圍

還展現出傳統文化的魅力

新的一年

小浦也祝願大家

喜氣洋洋

吉祥如意

部分素材來源:永寧街道

編輯:雯小浦

浦口區融媒體中心釋出(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