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一生都在被貶路上,身邊女子卻都對他死心塌地,至今受人膜拜

背古詩的時候,要想把詩詞吃透,就有必要了解一下詩人的寫作背景。只是,當了解到詩詞背後的更多之後,便會發現一個有趣的定律,那就是:大部分詩人是在被貶後,寫下了這些流傳至今的好詩。比如: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等等。

如果要說,從始至終都在被貶路上的詩人,甚至,被貶到天涯海角的話,這位詩人大概就是蘇軾了。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詩名《自題金山畫像》,這是蘇軾對自己這一生的總結,當時的他已年過花甲,內心已經達到了無慾無求的境界,或許,也可能是心如死水一般了。他的這一生幾乎都在漂泊,沒有真正的靠岸過。這首詩的最後八個字“黃州惠州儋州”,相信你們能看得出這是地名,其實,當時的儋州就是如今的海南。惠州和儋州在當時還是沒有被開發的地區,很是落後。

如果說,惠州是蠻荒部落的話,那麼,儋州就是海外的荒島。

在中國的文化歷史上,蘇軾的才氣不亞於任何一位有名的詩人,他就像是一顆璀璨奪目的巨星般的存在。憑著他那天才般的詩才,為後的人們留下了許多精神財富。那麼,問題來了,蘇軾是如何寫出這些令我們著迷的詩句,這其中,又是蘊含了他什麼樣的人生況味。

此人一生都在被貶路上,身邊女子卻都對他死心塌地,至今受人膜拜

這裡,我們不妨試著來解讀下蘇軾的一生。

那是在仁宗景祐三年,成都平原的西南部,有個叫做眉山的小城,山水環抱、奇鬱雋秀,一年四季幾乎都是春天。然而,在這年的臘月,冬天來得格外的寒冷。忽然,一聲清亮的嬰兒啼哭聲打破了這個寒冬的平靜。仔細聽這個聲音,雖然急促,但很有力量。

蘇洵看著懷中“一鳴驚人”的嬰兒,很是喜愛,於是,為他取了一個名字——蘇軾。

名字當中的“軾”,在古代,它的意思是用來當作車前乘車人扶手的橫木,也就是車扶手。雖然,這個東西不像裝飾品那樣好看,但卻非常實用。蘇洵之所以為自己的兒子取這麼個名字,其目的,就是希望蘇軾將來能夠踏踏實實做人,真誠而簡單。

只是,當時的蘇洵絕對不會想到,他的兒子在不久後的將來,會被後人譽為“詩神”,且還是個全能王,不管是在詩詞、歌賦、書法、繪畫,還是在美食、水利等等領域,他都是樣樣精通,甚至,還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文學的最高成就。

在文學創作上,蘇軾還小的時候,就展現出了其驚人的天賦,連教他的老師都自愧不如。

一天,私塾先生劉微之寫了一首《鷺鷥》:

鷺鳥窺遙浪,寒風掠岸沙。

漁人忽驚起,雪片逐風斜。

劉先生對自己創作的詩很是滿意,就連學生們也紛紛稱讚老師的作品,意境極美。劉先生有些飄了,眯著眼睛,微微一笑,儼然沉浸在自己的詩情畫意之中。此時,唯獨有一個學生,沒有跟著一起附和,而是沉思了片刻,隨後起身,向劉先生一拜,說道:“先生,你作的詩,好是好,只是,末句‘雪片逐風斜’,學生有點疑問。”

這個學生,正是蘇軾。

劉先生不解,問道:“雪片,乃是鷺鷥的羽毛,那麼,羽毛逐風飛翔,有什麼不妥嗎?”

面對老師的反問,蘇軾不慌不忙,只是恭敬的說道:“是的,先生,恰恰就是因為鷺鷥羽毛,它是不會逐風而飛的。當鷺鷥歸巢時,身上的羽毛常會落在一旁的蒹葭之上。”停頓了一下,蘇軾又補充到:“不如這樣改,‘漁人忽驚起,雪片落蒹葭’,先生,您看如何?”

聽完這些話的劉先生,驚訝了一下,來回思考著被修改的詩句:

鷺鳥窺遙浪,寒風掠岸沙。

漁人忽驚起,雪片落蒹葭。

劉先生猛然一喜,連連誇這個學生:“果然好句,好一句‘雪片落蒹葭’。我這個水平怕是當不了你的老師了,真是後生可畏啊!”

此人一生都在被貶路上,身邊女子卻都對他死心塌地,至今受人膜拜

後來,到了蘇軾再大一點的時候,他便和弟弟蘇轍去了天慶觀讀書,教他們的老師是一位道士,名叫張易簡。當時,張易簡道長收了很多學生,少說也有好幾百人,然而,他最青睞的學生只有兩個:一個是蘇軾,另一個是後來載入《 仙鑑》的著名道士陳太初。

從道化被啟發後的蘇軾,他經常會穿著道袍,時不時的遊訪道士,甚至,還給許多道堂撰寫文章。

可以說,道家主張清靜無為、反對鬥爭的思想,深深影響著蘇軾,並貫穿著他的一生。蘇軾這一生是大起大落的,但是,每次逆境到來時,他都能做到從容灑脫,對於政治權謀鬥爭,他也是避而遠之,而是去擁抱自然山水,並從中找到了豁然開朗的智慧。

蘇軾寫過的一首千古名篇《後赤壁賦》:

。。。 。。。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可以說,在文章的最後幾頁,他是以道人入夢結尾的,一下子就讓這篇文章有了一種仙道的靈氣,是那麼的清麗脫俗,也驚絕了無數後人。

當然,蘇軾的弟弟蘇轍也很優秀,對道家思想的參悟程度不亞於哥哥。有一回,蘇轍熟睡之時,在夢中與老子對話,得知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天道報應現象,那就是:不殺生可以長壽。這個故事是真實存在的,在《龍川略志》的開篇中就有這段記載。

書中追憶生平所經歷的各類事件,內容廣泛。有些事件故事性較強,有一定小說意味。如卷三“王江善養生”記王江放達飲酒,落拓不羈,為眾人所畏,極見其人豪放性格。同卷“趙生挾術”記丐者趙生狂放之狀,亦與王江相類。文中記事細膩,然稍嫌冗曼。

這麼優秀的一對兄弟,必然是天才學霸。

果不其然,第一次科考時,他們就輕鬆拔得頭籌,一時名聲大噪。

對此,父親蘇洵暗暗自嘲,因為,科考對於蘇洵自己來說,簡直是比登天還要難,考了好幾回都落榜了。但是,卻萬萬沒想到,科考對他的兩個寶貝兒子來說,就像隨手撿了個東西那樣輕而易舉。不過,作為他們的父親,蘇洵還是倍感欣慰的,不由得驕傲了幾分。

別人都誇蘇洵,培養出了兩個聰慧的孩子,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啊。蘇氏兩兄弟後來還參加了北宋王朝最高等級的考試,要知道,這可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考試,而且,還要親自命題,來選拔人才。聽說,對人才有著極高的要求,要經過層層篩選,優中擇優,千里挑一才行。

而這樣的考試,對蘇氏兩兄弟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碟。

此人一生都在被貶路上,身邊女子卻都對他死心塌地,至今受人膜拜

所以,宰相韓琦對這兄弟倆很是器重。

蘇轍生病了,宰相韓琦便懇求皇帝推遲考試,並聲稱:其他來考試的人都是沒有自知之明的。言外之意也就是說:只要有蘇氏兄弟在,那麼,其他人還有什麼好考的呢?因為,他們橫豎都考不過人家。連當朝宰相都這麼說了,可見,二蘇在當時文、政壇已經是相當厲害的人物了。

最終,在這場最高等級的考試中,蘇軾憑著自己寫下的長達五十篇的策論實力,拿到了大宋開國以來的最高分。不虧是蘇大才子,不但博聞強記,還懂得舉一反三的道理。有一回,他在考卷上“創新”了一個典故,把主考官梅聖俞都給忽悠住了。

沒想到的是,梅聖俞還認真了起來,追著蘇軾問:“你的這個典故到底是出自哪裡。”在歐陽修的一再追問下,蘇軾如實坦白:“這個典故,其實是我自己編造的。”

“當年曹操把袁紹滅掉後,就將袁紹的兒媳婦賞賜給了自己的兒子。孔融對此大為不滿,只是講了個故事給曹操聽:

‘當年武王伐紂,就將商紂王的寵妃妲己賞賜給了周公。’不知所云的曹操,沒有聽過這個故事,連忙問孔融:‘這個典故出自哪裡?’孔融說:‘不過是想當然罷了,今天能發生這樣的荒唐事,那麼古代肯定也有這樣的事吧。那麼我想,既然堯帝為人寬厚,司法官又是非常嚴格,想一想,這個事情也是自然而然會發生的吧。’”

梅聖俞聽完蘇軾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哈哈大笑,不但沒有怪罪他,還誇他把舉一反三玩得很是漂亮。“如果按照你的聰明機靈,將來寫的文章定能獨步天下。”梅聖俞說道。

其實,蘇軾的天才遠遠不止這些,他還是一位易學大師。

在野史記載中,蘇軾喜歡研究《周易》占卜和“胎息”養生之術,還自稱“鐵冠道人”。後來,當官沒多久,被貶到了黃州,不過,就是在那個時候,他撰寫了一本《東坡易傳》,成了蜀學的核心著作。

對於長生之術,古人一直都很相信它的存在,到了北宋時期,長生之術更是大行其道。作為易學愛好者的蘇軾,對此深信不疑,還開始研究道家的煉丹之術,更是痴迷到了一定的程度。

一年的冬天,雪剛剛下完,蘇軾出去散步,意外發現地上有一處居然沒有積雪,覺得這肯定是古人藏丹藥的地方,一時激動,忍不住想要掘地尋丹。就在這時,他的妻子王弗及時制止了蘇軾的瘋狂舉動。王弗說道:“夫君,如果婆婆在這裡的話,想必不會讓你去挖丹藥的。”

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蘇軾很快意識到自己剛剛差點做了很冒失的事情,有些慚愧。

男人啊,多少都是有一點大男主主義的,在古代的封建社會尤為明顯,女子對丈夫只有服從的份,沒有說“不”的權利。然而,王弗真的做到了,而蘇軾對妻子的話也是心服口服。大概這就是愛情的最好詮釋吧,你能明白我的苦口婆心,我也會理解你的灑脫不羈。

蘇軾對王弗的感情,是有愛情成分在的,但是,更多的是敬重,以及依賴。

此人一生都在被貶路上,身邊女子卻都對他死心塌地,至今受人膜拜

在說他們的愛情故事之前,先插播一則小故事。

在蘇軾進京趕考前,蘇洵就做了一個很是前衛的決定,讓他挑選個心儀的姑娘成婚,這似乎並不符合他沉穩作風。後來,蘇洵對兒子是這樣解釋的:“在這個階段去結婚,就是為了能避免在金榜題名後,有太多王侯來爭相提親,那麼,婚配之事你肯定是身不由己的,如此,你也就會被動的捲入到權謀漩渦之中了。”

蘇軾明白了父親的顧慮,於是,便答應了下來。

他和王弗相遇的那年,王弗才十六歲,正是花樣年華,已到了出閣的年紀。就在這時,王父決定要為愛女招個乘龍女婿。於是,他請來了當地的不少青年才俊,到青神山為魚池題名。

被邀請的這些青年才俊裡頭就有蘇軾。

他們來到這裡,看見翠竹環抱之間有一方池,有趣的是,只要有人拍手,魚兒就爭先恐後地躍出水面。面對這等奇觀,文人雅士紛紛題名寫詞,然而,大多數都太過於俚俗,不夠貼切。蘇軾只是微微一笑,不緊不慢地提筆在紙上寫了三字——“喚魚池”。

王父一看,果然很形象,又十分生動。

此時,在池邊不遠處的雅室裡,屏風後的王弗也開始輕點墨香,寫好後,讓侍女過去遞給父親看。待王父看完女兒寫的內容,居然與那才子蘇軾寫的是同樣的三個字,不由得大笑一聲。“這就是姻緣天註定吧,相信他們二人定能情深意篤,恩愛有加。”王父心想。

很快,王父把愛女王弗許配給了蘇軾。

不出所料,婚後的兩人幸福無比。王弗不僅賢良淑德,而且,有著一般女子沒有的滿腹才情,也是讓蘇軾目瞪口呆了好久,內心暗暗慶幸著,何德何能娶到了一位好老婆呀。

然而,老天偏偏不遂人意。如此情投意合的一對才生活了十年,年僅二十七歲的王弗就患上了重病,不得不撇下蘇軾和不滿七歲的兒子,撒手西去了。

蘇軾對王弗離開人世的事實,難以釋懷,為了抒發自己的思念之苦,他為亡妻親手種下了三萬顆青松,這才有了十年後的短松岡。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江城子·記夢》

這是蘇軾在王弗的忌日裡為寫下的,十分悽絕。

別人都說,歷經過生死的感情,就好比一道傷,心裡念一回,就淌一次血。就這短短的兩闕詞,字字都泣著血,把思念、淒涼、孤寂都體現了出來。

但是,蘇軾總是要往前看的,在王弗逝世三年之後,他娶了第二任妻子,正是王弗的堂妹王閏之。

此人一生都在被貶路上,身邊女子卻都對他死心塌地,至今受人膜拜

其實,王閏之在第一眼見到他時就深深地愛慕著他,儘管,王閏之那個時候不過是個七八歲的小女孩。雖然,蘇軾娶了她的堂姐,但是,也不妨礙她對蘇軾的喜歡。後來,堂姐去世的時候,王閏之也是悲傷的,但是,更多的是擔心蘇軾以後一個人該怎麼辦。

她沒能想到,將來有一天她居然也做了蘇軾的妻子。

婚後,王閏之對蘇軾可以說是溫柔體貼,百依百順。

愛情最完滿的一個地方就是,她付出的時候,他都看得到,兩人相互體恤。在蘇軾人生中的二十五年裡,有大起大落,不管是烏臺詩案,還是黃州貶謫,王閏之都依然不離不棄,陪伴在蘇軾身邊。蘇軾面對情深義重的王閏之,內心是十分感激的。

然而,王閏之沒有這個福氣能陪蘇軾白頭偕老,就像自己堂姐一樣,也是先丈夫而去了。蘇軾再一次遭受痛失愛妻的滋味。這次不亞於上次失去妻子王弗的痛苦,可以說是肝腸寸斷。

“蘇無以為報,惟有生同寢死同穴!”

也就是說,蘇軾死後,要與王閏之合葬,這是他生前最後的一件遺願。

就在這時,他人生當中的第三個女主角粉墨登場了,她就是在蘇軾身邊默默守護他的侍妾——王朝雲,也是他的紅顏知己。還記得蘇軾寫過一首描寫西湖景緻的千古佳句,其實,要說寫的是西湖美景,實際上是寫的他對朝雲初見的怦然心動。

此人一生都在被貶路上,身邊女子卻都對他死心塌地,至今受人膜拜

當時的朝雲才十二來歲,是一名歌姬,長得很是清麗脫俗,不過,只是略施粉黛,就有了楚楚動人的模樣,激發起蘇軾的靈感。於是,他很快提起筆來,一氣呵成寫下了這首詩《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如此一位能歌善舞的女子,意外地與蘇軾志趣相投了起來。夫人王閏之將朝雲對蘇軾的仰慕全都看在眼裡,倒也不惱不怒,因為,這個女孩兒就像當年的自己,看著心愛的郎君一樣。後來,在王閏之的巧妙安排下,王朝雲如願成為了蘇軾的侍女。

就這樣,在王閏之陪伴蘇軾的第五年裡,王朝雲便加入了進來,開始了追隨蘇軾的二十多年,尤其是陪他度過被貶謫黃州和惠州的這兩段艱難的歲月。在他的第二任妻子去世後沒多久,一直沒有名分的王朝雲,這才從侍女變成了侍妾。

對此,王朝雲沒有過多埋怨,而是心生感激。

王朝雲與東坡先生相知之深,可謂一舉手、一投足,都可知道對方的用意,東坡所寫的詩詞,哪怕是輕描淡寫地涉及往事,也會引起朝雲的感傷。最典型的莫過於東坡所寫的《蝶戀花》詞: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據說蘇東坡被貶惠州時,王朝雲常常唱這首《蝶戀花》詞,為蘇軾聊解愁悶。每當朝雲唱到“枝上柳綿吹又少”時,就掩抑惆悵,不勝傷悲,哭而止聲。東坡問何因,朝雲答:“妾所不能竟(唱完)者,‘天涯何處無芳草句’也”。

蘇軾大笑:“我正悲秋,而你又開始傷春了!”

那麼,為什麼王朝雲能成為蘇軾的紅顏知己?主要是她在佛理這一塊有很深的感悟,或許是這份難得的靈氣,再加上悟性,讓她能夠更好的勘透蘇軾的內心世界,也就達到了與蘇軾的心靈相通。然而,王朝雲也和他的兩位妻子一樣,都是先他而去了。

在王朝雲死後,蘇軾就按照她的心願,把她葬在了她最喜歡的一個地方——惠州棲禪寺的松林裡,並在墓上築六如亭寫下了一幅楹聯,以表紀念:

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蘇軾在這兩行字中,表達了對自己的這一生遭遇了太多坎坷際遇的感嘆,卻也不忘這位紅顏知己對自己的不離不棄,可惜,她已經不在人世,唯有把對她的無限深情寫到文字中,抒發著自己的思念之情。朝雲葬後第三天,惠州突起暴風驟雨。

次日早晨,東坡帶著小兒子蘇過,前來探墓,發現墓的東南側有五個巨人腳印,於是再設道場,為之祭奠,並因此寫下《惠州薦朝雲疏》,其中說道:

“軾以罪責,遷於炎荒。有侍妾朝雲,一生辛勤,萬里隨從。遭時之疫,遘病而亡。念其忍死之言,欲託棲禪之下。故營幽室,以掩微軀。方負浼瀆精藍之愆,又虞驚觸神祇之罪。而既葬三日,風雨之餘,靈蹟五顯,道路皆見。是知佛慈之廣大,不擇眾生之細微。敢薦丹誠,躬修法會。伏願山中一草一木,皆被佛光;今夜少香少花,遍周世界。湖山安吉,墳墓永堅… …”

在這之後,蘇軾也寫了不少詩,來來悼念他的紅顏知己——王朝雲。

此人一生都在被貶路上,身邊女子卻都對他死心塌地,至今受人膜拜

說完了他的三段情,那麼接下來該說說他的美食趣事了。

蘇軾是個愛喝酒的人,詩人喝酒沒什麼好稀奇,但是,他還會釀酒,發明了桂香酒和羅浮春,羅浮春按現在的說法,就是一種一種糯米黃酒,只要是喝過他釀過的酒,沒說不好喝的。既然會釀酒,那麼也肯定很會做美食。

沒錯,好吃的他發明了一道美食,那就是東坡肉,在招待朋友時,就會做上這一盤東坡肉。後來,人們便稱他為蘇東坡了。不僅如此,他還敢吃別人不敢嘗試吃的東西,比如河豚。吃起這個有毒的小東西起來,也是沒在怕的,吃完後,他連連誇讚其鮮美,還把河豚寫進了詩裡: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池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古代詩人會吃的沒幾個,蘇東坡算一個,羊羔肉、蒸幼鵝,還有玉泉水鮮魚湯等等,沒有他沒吃過的。在那些被貶謫的年頭裡,他最愛做的事就是:經常喊上三五好友出遊,喝酒吃肉呤詩作畫一樣都不落下,簡直快哉!

即使到了囊中羞澀的階段,蘇東坡吃個野菜根,也是吃得津津有味。

所以,在美食這方面上,他追求的並不是所謂的山珍海味,而是一種過程,一種境界,試問,他這種曠達的心境,千百年來,能有幾個?

最後,再說說蘇軾的兄弟情吧。

蘇軾與蘇轍從小一起讀書的事情,在文章的開頭就有說過。其實,他們不但是兄弟,還是難得的知己。在蘇軾死後,他的墓誌銘就是弟弟蘇轍所題寫:

我初從公,賴以有知;

撫我則兄,誨我則師

墓誌銘當中的一個“撫”字,表達了蘇轍對哥哥說不完的深情厚意,說不完的追思回憶,說不完的感念神傷。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寫的這首《水調歌頭》,如果不交代其創作背景的話,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他是寫給他思念的某一位女子。但是,恰恰相反,這闕詞是寫給他的弟弟蘇轍的。那是在宋神宗熙寧九年,正過著中秋,蘇軾在密州時寫下的這首詩。

此人一生都在被貶路上,身邊女子卻都對他死心塌地,至今受人膜拜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蘇軾因為與變法者王安石的政治想法不同,乾脆向朝廷請求將自己外放,這才有了後來輾轉各地為官的動盪經歷。再到後來,蘇軾十分想念自己的兄弟蘇轍,便要求調任到離兄弟較近的地方,希望能夠多和兄弟聚會的機會。

然而,到達密州後,蘇軾的這個願望還是無法實現。也就是在這一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離上次與兄弟蘇轍分別之後,到如今已經有七年沒有團聚了。面對夜空中的明月,蘇軾內心百感交集,不由得喝酒都喝多了,隨後,他揮筆寫下了這首流傳至今的名篇。

廣東雷州西湖原名羅湖,始建於北宋,自從大文豪蘇軾兄弟在此醉遊之後,羅湖更名為西湖。

宋紹聖七年蘇軾從惠州貶移儋州,千里跋涉途經雷州,有幸與其貶雷的胞弟蘇轍邂逅,悲喜交加。兄弟擇日遊羅湖泛舟,被羅湖秀麗的風光吸引,戀不思歸,遊罷到湖濱天寧禪寺憩休,蘇城遊趣尚濃,“萬山第一”四字,就是此時此地寫就的。

直到幾年後,也就是建中靖國元年,習慣了輾轉各地為官的蘇軾,最後,還是在常州病逝了,年僅六十六歲。弟弟按照他生前的遺願,將他埋在了王閏之的墳墓旁。

可以說,在那個年代裡,蘇軾活出了很多人想要的模樣,比起中國其他的詩人,他是具有多面性格的天才。雖然,他是個智慧過於優異的詩人,但是,心靈意外的像個天真的小孩。就像他說的“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在這一生裡,不如做個無畏瀟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