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法、孝悌兩不誤:西周中的"家文化"如何與"結婚喜事"相得益彰

從人性角度出發,每一個人無論出於那種社會形態,最離不開也基本無法離開的就是自己所在的家族,尤其在人與人交往極度受限的封建社會及更往前的奴隸社會,脫離家族生活的人幾乎是不存在的。

所以,從家族乃至小家庭成立之時,家文化就已然形成,後續不同的家庭觀念也都是在其他社會文化影響下衍生的。

對於西周人來講,所處時代正是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的過渡時期,而家族相對於個體來說幾乎與國家一樣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所以,西周人在家族面前首先學會的便是服從。而想要讓家族延續,沒有婚俗在背後做支撐也是不可能的,

由此,對於生產力、認知都極度低下的西周,人們對於宗法與婚俗的敬畏就越發的明顯。

宗法、孝悌兩不誤:西周中的

當然,作為古人思想啟蒙開端的西周,家文化與婚俗也會更加地體現其本質化,而在這其中形成的家文化也就更加能夠說明家對於每個西周人的意義。在西周人眼中,對於宗族長輩要表現出無條件的孝悌,在婚俗中要努力承擔起傳宗接代的責任,即便這些在現代人眼中總會是糟粕存在的觀念再是低階,也保證了歷史穩步來到今天。

所以說,看起來並沒有太多人性化色彩的西周家文化也在時刻提醒著後人常常會遺忘的家庭責任,從這一點來看,西周家文化看似冷酷也有屬於哪個時代的溫暖。

宗法、孝悌兩不誤:西周中的

一、 西周完善與改進前朝宗法制度的同時更進一步增加了家族長輩在宗族中的主導權,如此才有了後續家文化的根基

1、“受天命”的統治思想被推翻奠定長輩在家族的地位

西周之前,人們心中的帝王都是“受天命”的象徵,可很不幸的是,在夏商周三代政權的更迭之後,西周統治者發現,再是神聖的“君權神授”或是“代天行罰”都沒有讓夏商兩朝長久存在,反而在務實的百姓心中變得越發滑稽,此種愚民、治民的手段早已失效。

所以,周成王在稱王之後就開始對天命大膽質疑,在他看來,想要得到天命相助,除了敬畏天神外,更要敬畏德行。

由此,權力不再具有前朝那麼多的神話色彩,人們開始更加尊崇真實的君王或是家族中的長者,這樣一來,君王在百姓的心中地位得以變相提升,而家族中的長輩因此得以奠定地位。

宗法、孝悌兩不誤:西周中的

2、宗法制度中賦予家族統治者的絕對權力

(1)嫡長子繼承製

周成王開啟了人們從敬神思想到敬德思想的轉變後,他更是看到了繼承製無法確定對於他之前在西周王室掀起的腥風血雨,由此,在周成王站穩腳跟之後,就開始在朝堂之上推行了王位的嫡長子繼承製度,當年的“致政成王”就是針對此事的重要政治舉措。

而在此之後,大宗法深遠地影響了小宗法,普通民眾的家中,掌權者也成為了嫡長子唯一繼承製,國家擺脫繼承混亂的局面,小家也開始了權威十分固定的局面,雖然,現代人對此是極度不認同的,

可是,在當時那樣的年代,無論大家小家,嫡長子繼承製都對家族穩固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宗法、孝悌兩不誤:西周中的

(2)禮制

透過禮制來禁錮人們的尊卑思想,西周從成立開始就要求人們建立親親和尊尊的禮制思想,一方面要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我們更要看到背後更加真實的意圖。那就是讓所有人知曉自己的身份地位,由此,一定不能犯上作亂,無論如何,在比自己地位更高的人面前,首當其衝要做的就是安分守己。

要知道,無論貴族、平民,最多的社會關係一定是在家族之內,由此,這樣的宗法制度也就進一步在人們心中確立了家族長輩為尊的思想基礎。

換言之,長輩也因為這樣的思想在家族中擁有了絕對的主導權。

宗法、孝悌兩不誤:西周中的

二、 從西周開始逐步形成的婚姻制度幾乎可以視為宗法制度最好的踐行版本,而婚姻制度背後恰恰是西周人家文化的重要支點

1、 婚姻制度確立男女關係始終強調尊卑有別

在西周時期,整個社會也早已不是母系社會了,所以,女人的地位本身就會比男人低上很多,不過,這種意識形態想要一直延續,

換言之,想要讓女人們始終認命於自身如此低微的存在,婚姻制度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無論婚前男人經歷了怎樣的禮儀方式,一夫一妻多妾制度註定更多的女子在婚姻中的身份極度低微,而即便是妻子,也是要在家中盡最大可能盡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如此一來,很容易對丈夫形成討好與刻意迎合的情況。

宗法、孝悌兩不誤:西周中的

而且,“七出三不去”的離婚制度,同樣註定女人在婚姻中一定不能出現任何會被視為不忠於婚姻的舉動,否則,被休妻也是在所難免的。要知道,如此有危機感的婚姻禮俗下,只能催生出男人的優越感以及女性自顧自的卑微感。

有了這種家庭氛圍,男性當然在宗族中更是獲得了足夠主導權,尤其體現在一家之主身上更為明顯,這也是西周人家文化的重要色彩之一。

宗法、孝悌兩不誤:西周中的

2、 以繁衍子嗣為目的的婚姻制度成為家族維繫紐帶

《禮記》

就曾提到,婚姻的最終目的無非兩個:

一個是宗廟祭祀,一個就是傳宗接代,

所以,在西周時期,千萬不要覺得人們心中的婚姻是當今人們心中愛情的修成正果,相反,當時的婚姻制度保障的恰恰是每一個家族可以長期存在的先決條件:繁衍子嗣。

就如同很多人所說,任何一種社會形式,沒有人的存在一切都無從談起。為了保持家族的香火不斷、國家生產力不斷,西周將婚姻制度與宗法制度完美融合,這樣一來,真的是有條不紊地實現了統治民眾的作用。

而由此再來看西周人的家文化,家族的核心為繁衍生息,

所以,無論是男人、女人,想要在家族中享有優待,先決條件一定是完美履行了自己的家族繁衍責任,這樣的家哪怕文化再是缺乏人性也會在未開化的西周時緊緊地控制著民眾思想。

宗法、孝悌兩不誤:西周中的

3、 宗法繼承製度進一步強化了履行婚姻制度的重要

在西周人的宗法制度中,尤其以周成王建立的嫡長子繼承製度為最典型,尤其在物資並不豐富的西周,人們為何如此看重祖上的繼承,也是因為這是積累財富的最主要方式,而依附於男人存在的女人,如果不能透過婚姻制度去確定自身的地位,透過自身的努力去鞏固在家族中的地位,安穩的生活以及在宗族中能夠享有的地位都將無從談起。

很多後人也在調侃西周的婚俗與宗法制度,就好似君王為所有國民創造了一個絕佳的遊戲規則,想要贏得比賽,就必須成為兩種制度堅決的執行者與奉行者。

宗法、孝悌兩不誤:西周中的

三、 以孝悌為核心的宗法制度與以延續血脈為核心的婚姻制度註定西周人的家文化在枷鎖中緩慢前行,以此成為奴隸社會巔峰更是封建社會開端

當年,周公與康叔都是周文王的孩子,而後,根據西周的分封制度,他們一個被分封到了魯國,一個則被分封到了衛國,兩個人有著血緣關係,所以,魯國與衛國之間更是兄弟敵國,在那段歷史中,兩個諸侯 國一直都保持著十分融洽的關係,這或許也是周公成為周成王後確立新的宗法制度最初受到的思想萌芽。

很多人都無法理解西周人踐行的孝悌,相對來講,西周人心中的孝悌思想與如今人們的孝悌思想還是有著根本性的差別。

其實,孝悌文化在最初之時強調的是對於長輩的尊敬與無條件服從,與如今人們心中對於長輩的愛戴很是不同,最強調的便是人們心中的順從。

宗法、孝悌兩不誤:西周中的

所以,以孝悌為核心的西周宗法制度最強調的並不是宗法制度有多麼的優越,而是要求人們不需要刨根問底,只要完全遵從就好,

在更多現代人看來,這就是愚孝的一種,只可惜,這樣的思想在中國存在了幾千年。

而婚姻制度保障了血脈的延續,有了更多的後人前仆後繼地逆來順受,宗法制度也才能夠在看起來特別不符合人性的條件在長久的存在,這不可謂不是西周人開始的家文化更是時代給西周人套上的沉重枷鎖。

而為何說西周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開端,正是因為西周的宗法制度與婚姻制度在之後的封建制度中得到很好的傳承,這些又是所有社會存在的根基,以此類推,當然就會得出這樣的答案。

宗法、孝悌兩不誤:西周中的

結語

西周創造了中國長久存在的家庭氛圍,父親是家庭中地位最高的人,能夠干涉子女的婚姻、事業,而子女卻不可以干涉父親的決定,家中長子是繼承者,未來和父親擁有一樣的特權,但他必須要繼承父親的家業,而家中其他弟弟則要去更遠的地方、接受更多的教育、賺更多的錢,

不過,無論弟弟們在外再是風生水起,回到家庭中,都必須做到無條件的尊重兄長。

哪怕放在現今,很多中國現代人都還會堅持這樣的家族理念,當然,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樣的理念既落後又很腐朽更不利於家族的發展。

其實,這就是西周人家文化最基本的寫照,而這一切的背後都有著崇尚孝悌為核心的宗法制度與嚴苛的婚姻制度做支撐,與我們如今的家文化更是有所不同

宗法、孝悌兩不誤:西周中的

當然,看待歷史永遠不要用現代人的眼光,從古人角度去感同身受,我們自然才會理解很多在如今看來並不健康的社會制度為何能夠長久存在,就比如西周人的家文化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