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虞世南的外甥,書法用筆清雋飄逸,在大唐佔有一席之地

何為俊書法

陸柬之,江蘇吳縣人,他是虞世南的外甥。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議郎、崇文侍書學士。書法早年學其舅,晚學“二王”,“落筆渾成,恥為飄揚綺靡之風,”故有“晚擅出藍之譽”。傳世書跡以《五言蘭亭詩》刻帖與《書陸機文賦》墨跡為最著。

他是虞世南的外甥,書法用筆清雋飄逸,在大唐佔有一席之地

唐代書法在書法發展史上,是晉代以後的又一高峰,出現了諸多影響深遠的書法名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鍾紹京、王知敬引領初唐,眾派紛呈,樹立典範。別忘了,大唐還有個陸柬之。

他是虞世南的外甥,書法用筆清雋飄逸,在大唐佔有一席之地

陸柬之《文賦》或行或楷,亦莊亦諧,合乎唐人法度,又飛動脫略,不拘於形跡,有遠接右軍之意。用筆清雋飄逸,流轉圓潤,點拂波磔之間,使轉執行之際,結體照應之處,皆合蘭亭筆意。項穆贊曰:“予嘗見其所書《蘭亭詩》,無一筆不出右軍,第少飄逸和暢之妙爾。”

他是虞世南的外甥,書法用筆清雋飄逸,在大唐佔有一席之地

據說陸柬之年輕時讀陸機《文賦》,極為傾心,想親筆書寫一篇,因怕自己書藝不精而“玷辱”前賢名作,始終未敢貿然動筆,直至他晚年書名赫赫時,才動筆了此宿願。此帖筆法直逼大王,深得晉人韻味。

他是虞世南的外甥,書法用筆清雋飄逸,在大唐佔有一席之地

唐代是一個書法很盛行的時代,可比擬晉代,之所以盛行一時,首先與唐代經濟繁榮和整個文化的發達密不可分,同時,也是由於受六朝文化傳統、名家墨跡得以傳承。所以,唐代書法是六朝書法發展和繼續,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唐代統治者對書法的高度重視。周以書為教,漢以書取士,晉置書學博士,唐代則全面採取了這些個措施,並且專門設立了培養書法人才的“書學”。

他是虞世南的外甥,書法用筆清雋飄逸,在大唐佔有一席之地

初唐時期,在這一時期,太宗李世民篤好書法,尤為欣賞王羲之,他不惜重金購求王的墨跡,每得二王貼,就叫諸王子臨摹,每帖要寫五百遍,叫趙模、馮承素等書法家摹寫《蘭亭序》,賜贈給各權貴朝臣。故一時各臣子、學子皆宗法右軍,虞世南自不必說,他原先就是以智永為師,是王羲之的嫡系書派;就是歐陽詢、褚遂良、雖出自北派,也不能不旁習右軍以適應太宗的意趣。

弘福寺和尚懷仁,受命遍搜王羲之的行書字跡,集成了《聖教序》。就是到了武后時,在她掌握政權之後,也曾向王方慶索求右軍遺蹟。這些情況,就可看出初唐崇王的風氣之盛行。所以,後世文人墨客認為,初唐猶有晉學遺風,學晉者,宜從初唐入手,應該是以上情況作出的結論。

他是虞世南的外甥,書法用筆清雋飄逸,在大唐佔有一席之地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輝煌燦爛,達到了中國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謂\\\“書至初唐而極盛。\\\”唐代墨跡流傳至今者也比前代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寶貴的書法作品。整個唐代書法,對前代既有繼承又有革新。楷書、行書、草書發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個新的境地,時代特點十分突出,對後代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以前任何一個時代。

他是虞世南的外甥,書法用筆清雋飄逸,在大唐佔有一席之地

陸柬之傳世作品甚少,影響也不大,但是留下的《文賦》墨跡本,在唐人墨跡中算是非常稀有的。在這一點上,孫過庭其實和他差不多,也不是很出名,但是留下了一件作品。這件作品很好表現了唐人運筆的特徵。今人學習毛筆,往往受到鋼筆字的影響,開始時運筆不穩,喜歡快速帶過,這樣是不合適的。看看這件作品,獲取了很多心得。

他是虞世南的外甥,書法用筆清雋飄逸,在大唐佔有一席之地

陸柬之文賦為紙本墨跡卷,是初唐時期少有的幾部名家真跡之一。這是一幅陸柬之用心寫的作品,因為《文賦》是陸機嘔心瀝血的代表作,而陸柬之又是陸機的後裔,所以陸柬之是以極其崇敬的心情來寫《文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