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讀|從幾位歷史名人刻苦學習的故事中,體悟讀書的重要性

刻苦學習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啦,本期我們從歷史上幾位大咖的苦讀故事中,體悟一下讀書的重要性,給今人一些借鑑。

苦讀|從幾位歷史名人刻苦學習的故事中,體悟讀書的重要性

西漢時期著名的儒學家董仲舒,是當時解讀《春秋公羊傳》的經學大師啦。漢景帝執政時期任博士,悉心傳授經學,相傳其曾三年不窺園。

他的這一治學成為了當時的典範,時人便以三年不窺園形容學習的專心。

同時期的另一位大咖匡衡,其少年時也是勤奮好學者,相傳,小時候因家境貧寒,夜讀時無燭,但鄰居家每晚都會點燭,悲哀的是這燭光是照不到他家中的啦。

苦讀|從幾位歷史名人刻苦學習的故事中,體悟讀書的重要性

匡衡小腦袋瓜一轉,於是用鑿穿牆壁的辦法,便使鄰家燭光照入自家室內,以書映光而讀。

由於刻苦攻讀,後來他終於成為西漢時期又一位著名的經學大家,以解讀《詩經》著名於世。漢元帝時曾官至丞相,封樂安侯。

我國曆史上南北朝時期南齊人顧歡,也是一位家貧好學的楷模。相傳,有一次,老爸讓他到田間趕麻雀,結果,這傢伙不僅麻雀沒趕跑幾隻,卻寫了一篇《黃雀賦》就回家了。

其後果可想而知啦,稻穗自然是被麻雀吃了木姥姥,把個老爸氣得要揍他,幸運的是在他老爸看到他寫的賦後作罷(可見其老爸不僅開明而且還是有學問的啦)。

苦讀|從幾位歷史名人刻苦學習的故事中,體悟讀書的重要性

但顧歡終因家貧而無法上學,他便經常在教室外偷聽,默記心中。夜間點松枝讀書或燃糠夜讀,數年後學業大成。後來在浙江天台山開館授徒,受業者常多達百人,顧歡成為了當時自學的典範。

同時期的江泌,也因家貧,白天以斫木作屐為生,夜間以月光映書苦讀不輟。夜深月影斜移時,便手持書卷隨著月亮的移動而讀。

相傳,有一次因太疲勞了,竟然從屋頂上跌墜,但他再次登上房頂繼續苦讀。如此多年的苦學後,終成大家。後來被齊武帝看重,任命為南康王蕭子琳的侍讀。

隋唐時期的大咖李密同學,早年時為隋煬帝侍衛,但因其狀貌奇俊,為煬帝所忌。所謂伴君如伴虎,李密於是辭去侍衛一職,折節讀書。

苦讀|從幾位歷史名人刻苦學習的故事中,體悟讀書的重要性

時常將《漢書》掛在牛角上,一邊走一邊讀。有一次在途中被越國公楊素看到了,楊素悄悄跟在他後面,見他讀書專心致志,心生愛才之念,於是問道“書生何以如此勤學?”

李密見是越國公,立即下牛拜見。自是一番交流,楊素見其讀的是《項羽傳》,不勝讚歎。

被稱為詩鬼的中唐詩人李賀,為人纖瘦,但作詩異常刻苦,常清晨騎弱馬,一小奴背破囊相隨,邊行邊吟,每得佳句,即寫下投於囊中。

日暮歸家後,取出詩句,構成全篇,除有重大事故外,日日如此。老媽叫婢女檢查錦囊後,發現所寫的詩句甚多,便生氣道:是兒要嘔出心乃耳。

苦讀|從幾位歷史名人刻苦學習的故事中,體悟讀書的重要性

哪知,此話竟成了一句讖語吧,結果,也許是因為刻苦學習而勞累過度吧,年僅二十七歲的李賀便英年早逝。

相傳,詩仙李白在其少年時曾在四川的象耳山中讀書,但中途廢棄。某日閒逛到了一條小溪畔,遇見一位老夫人在磨鐵杵。

李白便問老夫人磨鐵杵是做何用的,老婦人非常鎮定的說到,是做針用的,李白先是非常驚訝,隨後領悟後深受感動,立即回山,發憤讀書,終成詩仙。

苦讀|從幾位歷史名人刻苦學習的故事中,體悟讀書的重要性

這世間哪有不努力而成功的所謂天才,只不過他們是把別人閒聊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和工作上而已。

苦讀有感

軒轅哥

霹靂一聲九重開,

劍光雲影共徘徊。

天公今日再抖擻,

試君能有幾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