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讀《風》記

———十七日讀《國風》再札

《齊風》共11首。齊是姜姓之國(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才成為田齊),《詩經》裡涉及到幾位姜姓女子,莊姜是齊莊公的女兒,齊僖公的姊妹。美而無子,《碩人》頌讚她,莊姜應該是春秋時代第一美女,中國美女的標準式。宣姜、文姜是兩姊妹,是齊僖公之女,齊襄公的妹妹。兩位都是當世絕色美女,但是行為穢亂不堪。宣姜是姐姐,本來嫁要給衛宣公的兒子太子伋,結果衛宣公貪戀其美色,霸為己有(《新臺》詩就是諷刺這一不倫行為)。生了兩個兒子壽與朔。後來宣公死了,衛國政局大亂。在齊襄公的一頓騷操作之下,又讓宣姜嫁給了太子伋的另外一個同母兄弟公子頑,生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其中一個兒子就是衛文公復興了衛國,兩個女兒都嫁給了諸侯為夫人,分別是宋桓夫人、許穆夫人。許穆夫人成為有明確記載的中國第一位女詩人。文姜比姐姐宣姜更漂亮,但是比姐姐更汙穢,未嫁之時便與異母哥哥齊襄公私通,出嫁給魯桓公後仍然私情不斷。魯桓公帶著文姜訪問起鍋的時候,魯桓公發現了二人姦情。齊襄公是個狠角色,灌醉桓公後,派力士公子彭生把桓公的肋骨折斷,直接洗白。後來文姜的兒子上位(就是魯莊公),不認他母親,但是文姜仍然與齊襄公苟且不斷,直到襄公後來被公孫無知派連稱殺死。馮夢龍在《東周列國志》中罵道:“齊僖公二女,長宣姜,次文姜,宣姜淫於舅,文姜淫於兄,人倫天理,至此滅絕矣!有詩嘆曰:妖豔春秋首二姜,致令齊衛紊綱常。天生尤物殃人國,不及無鹽佐伯王!”《齊風》裡的《南山》《敝笱》就是譏刺襄公和文姜的。不過齊襄公和妹妹文姜通姦比《聖經》故事中的亞伯拉罕就膽小遜色多了,神聖的亞伯拉罕不僅實踐了齊襄公的壯舉,還和同父異母妹妹結了婚。齊國還有一個女人就是哀姜,她是齊襄公的女兒,嫁給了魯莊公(有人認為他可能是襄公與文姜的兒子),這簡直是把毀人三觀,又把公與文姜的不倫之戀重新演繹了一遍。哀為諡號,其姊妹叔姜亦為莊公妾,生啟方,後為魯閔公。哀姜與慶父通姦,欲立慶父(這個慶父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禍亂魯國的權臣,成語“慶父不死,魯難未已”說的就是他),遂殺閔公。後國人暴動,乃逃到邾國,被齊桓公引渡回國後殺之,以其屍歸魯,魯以夫人之禮葬之。《載驅》就是一首寫哀姜新嫁入魯的詩歌。《公羊傳》說:“其言入何?難也。其言日何?難也。其難奈何?夫人不樓,不可使入,與公有所約,然後入。”何休注:“約,約遠媵妾也。”原來是哀姜對魯莊公不放心,要求他允諾給予她專房之寵才肯進門,《載驅》就是寫她在魯國邊境遲遲不入的情景。

《魏風》:7首。此魏非彼魏。魏國,姬姓小國,周初以封國姓,後為晉獻公所滅。地在山西芮城。彼魏是指魏國成為諸侯,與韓、趙並列,三家分晉,事較晚出,在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這一年是春秋與戰國的分水嶺,《資治通鑑》的記載以此為始。《魏風》7首以《伐檀》《碩鼠》最為突出,現實主義非常強烈。

《唐風》:12首。唐風就是晉風,成王封其弟姬叔虞於唐,位於今太遠、平陽一帶。我最喜歡其第一首《蟋蟀》,《蟋蟀》一詩極具代表性,本詩中的刻畫“士人”形象,概括出了後來幾千年絕大多數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一種矛盾心態:及時行樂的逸樂心理和理性剋制的責任意識。《葛生》為後世悼亡詩之祖,情義悱惻,令人唏噓哀慼不止。《采苓》勸人不要聽信讒言,妙在起興,三個起興的句子“采苓采苓,首陽之巔”“採苦採苦,首陽之下”“採葑採葑,首陽之東”中,所採之苓(甘草)、苦(苦荼)、封(蕪菁,今之大頭菜)都不是首陽所宜有,以此證明讒言之不可信。

《秦風》:秦風是所有國風中最有豪雄之氣的詩歌,秦人的尚武精神得到充分的體現,這種剛健自強、振奮有為的精神也預示著秦國的未來乃至整個中國歷史的命運,如果從詩歌中所體現的精神來看,我認為也只有秦國才堪承擔統一和強大中國的歷史重任,其它的國風多表現的是靡靡之音、驕奢淫逸、亡國之音,都缺乏秦風中的這中力量與意志,其軍容盛壯,充滿陽剛,《駟驖》《小戎》《無衣》均有極好體現。更難能可貴的是秦風剛柔並濟,還產生了第一流的溫婉多情、讓人心動神馳的抒情詩,其流風韻致足以輝耀百代。《渭陽》為千古送別詩之祖,辭簡而意切,千載動容。《黃鳥》之詩是一首驚心動魄的輓歌,事件之驚駭,情意哀婉之深長,雖粉身碎骨百死贖身而莫及也。更有《蒹葭》一首為千古情歌之絕唱,足冠風詩第一。因此我認為《秦風》為《國風》之冠,《蒹葭》又為風詩第一。讀《秦風》乃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拍案叫絕,廢書而嘆之驚豔感。

《陳風》:12首,整體表現出一種輕佻感。但《墓門》作為政治諷諫詩寫得很高超,所用“墓門”“棘”“鴟鴞”的意象與眾不同但卻及其貼切。《月出》一詩為東坡《赤壁賦》所徵引仿效,其音韻動人,手法多變,視覺效果極佳。《株林》一詩諷刺陳靈公與春秋另一位亂國女子夏姬淫亂之行。夏姬號稱“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妥妥的春秋第一紅顏禍水,但是《株林》寫得很藝術,言有盡而意無窮,批評的旨意得到彰顯,但整首詩歌讀起來一點也不汙,還給人以藝術之妙的享受,詩人命意遣詞顯出風人深致。

《檜風》與《曹風》:檜、曹均為小國,二風各僅四首,《國風》列之聊備一格而已,詩歌特色不明顯。《曹風》中的《鳲鳩》一首有可觀者。

《豳風》:豳風為《國風》的殿軍,安排在最後大概有上承風詩,下接《雅》《頌》的承前啟後的橋樑作用,大概是孔子的編排。因為豳地是周族的發源地之故,有延安革命聖地的意味在。《七月》《東征》較難讀,但是具有史的意義,《豳風》體現出了儒家溫柔敦厚的一本正經的詩教特點,但在我而言,它引起的情緒共鳴和藝術震撼較小。

至此,《詩經·國風》部分160篇全部刷完,從九八年買第一套《詩經》至今才算系統性地把這一部分讀完,其中有些詩歌當然讀了很多遍,但有些詰屈聱牙,冷僻難解的這次是硬著頭皮逐首逐字的啃完。興趣性閱讀的好處在於可以隨心所欲但容易失之於偏,系統性閱讀的好處是可以俯瞰全貌。本次從程俊英的《詩經注析》本中獲益良多,金啟發等人編注的《詩經》雖然是白話翻譯加上白話鑑賞解析,但不如程本的專業、深入。周振甫的《詩經譯註》個人覺得毫無價值。日本細井徇的名物圖解版的《詩經》可以帶來視覺上的美感,同時多識於詩經裡的草木蟲鳥,有益於開眼界。北大杜若明教授註釋的華夏出版社的《詩經》我幾乎想把它拋棄的,但本次閱讀發現它其實簡潔實用,因此很有使用和儲存價值,只是其中的部分讀音不太準(尤其是聲調),異於諸本。《詩經》閱讀暫時沉澱一段時間告一段落,《雅》《頌》部分其實深具民俗學價值,假以時日再做研讀。此為記!

盛夏讀《風》記

盛夏讀《風》記

盛夏讀《風》記

盛夏讀《風》記

盛夏讀《風》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