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明智部•剖疑卷•0328富弼滕元發原傑•安置流民

智囊•明智部•剖疑卷•0328富弼滕元發原傑•安置流民

智囊•明智部•剖疑卷•0328富弼滕元發原傑•安置流民

譯文

富弼任青州知州時,河朔地方發生水災,人民流離失所。

富弼勸導下轄的民眾捐出米糧,加上官府的糧食,又找到公私的房屋數十處,將災民安排在這些地方,以方便供應生活物資。

對那些沒有任職的待選官吏,富弼都發給他們薪餉,派他們到這些災民所住的地方,選老弱疾病的人給予食物,並記下他們的功勞,約定將來奏請朝廷賞賜。

每隔五天,就派人送酒肉乾飯去慰勞流民,由於富弼心意真誠,因此人人都肯出力。

山林澤中可供養活人民的自然資源,富弼准許災民隨需取用。並建築公墓來埋葬死者,稱之為“叢冢”。

第二年,麥子收成很好,這些來自各地的災民各依路途遠近領取糧食回鄉,富弼並從這些災民中招募了上萬名士兵。皇帝聽到這件事,特別派使者來褒揚富弼。

以前救災的人,都只是把人眾聚集在城裡,供應稀飯,然而容易引起瘟疫,或者吃幾天稀粥再沒有稀粥後就餓死了,名義上是救人,而實際上是殺人。

富弼立法簡便完善,天下的人都把他當作典範。

[馮評譯文]

能在災難後國家最貧弱的狀況下,讓國家富強起來,富弼真是處理國事的能手。

滕元發任職鄆州時,恰逢饑荒,就請調淮南二十萬石糧食為救災。

當時淮南和京東一帶都發生饑荒,滕元發請來地方的富豪,和他們約定說:“流民馬上就來了,如果不能妥善的安置他們就會發生瘟疫,波及你們。我打算把城外廢弛的營地改造成草屋來安置災民。”

當地富豪都說“謹從大人安排”,一夜之間就搭好了二千五百棟草屋。

災民到來之後,依次分配給他們土地以及生活器具。

滕元發用兵法約束他們,少年人煮飯,壯丁砍柴,婦女汲水,老人休息,災民都像回到了家裡一樣。

皇帝派遣工部郎中王右來巡視。房舍巷道方正整齊,有如軍營一般。王右大驚,繪圖將此事稟奏皇帝,皇帝下詔表揚。因為滕元發此舉,救活了上萬人。

[祁爾光評]

祁爾光說:“滕元發處置災民的方法,和富弼差不多。富弼將災民分散不騷擾,騰元發將災民聚集統一指揮,都可以效法。”

明憲宗成化初年,陝西到荊州,襄陽,唐,鄧一帶,一路上都是高山深谷,綿延千里。流亡的人往往嘯聚山林,憑恃山高路遠劉千斤作亂,到李鬍子再亂,流亡的人不下幾萬。都御史項忠命令有關部門遣返流民,致使死在道路上的人不可勝數。

祭酒周洪謨心生憐憫,就著述《流民說》,大略是說:“東晉時,盧松滋一帶的人民流亡到荊州,官方就將松滋的流民安置在荊江之南,是為滋縣。陝西雍州的流民到襄陽,就在被安置在襄水旁邊,是為南雍州。後來松滋遂歸屬荊州,南雍州歸屬於襄陽,相安無事已經過了一千年,這是從前處理得宜的效果。現在如果讓流落各縣的人在這些縣附上戶籍,距各縣尚遠的人,為他們設新州縣來安撫他們,派官吏管理,編裡甲,寬減徭役,使人民生活安定,那麼流民就可以成為正常的平民了,怎麼需要清剿他們呢?”

李賢認為他說得很對。

成化十一年,流民又像以前一樣聚集,李賢就引用周洪謨的說法奏報憲宗,憲宗命副都尉原傑前來辦理,原傑走遍各郡縣,深入山谷,宣揚朝廷對流民的優惠政策,父老都高興地願意在當地入籍做平民。

傑於是會合湖廣、陝西、河南三省的巡撫和按察史,共同商議,將流民十二萬三千多戶正式編定戶籍,分配空曠的土地,命令他們開墾以繳付賦稅,建設州縣來統治他們。

於是劃分竹山地方設定竹溪縣。在鄖律地方設定鄖西縣。在漢中洵縣的地方設定白河縣。把西安的商縣升級為商州,下轄商南、山陽二縣。又分唐縣、南陽、汝州的土地設桐柏、南臺、伊陽三縣,使流竄的土著參雜居住。又在鄖陽城設定鄖陽府,以統治鄖縣及竹山、竹溪、鄖西、房、上津六縣。此外,也設湖廣行都司及鄖陽衛在鄖陽,以為軍事屏障,妥善選任賢能的人,推薦為太守,流民遂安定下來。

[馮評譯文]

當今安撫流亡的人,都是虛應故事。即使有地,也沒有房舍;即使有田,也沒有耕牛。人民怎麼安居?難怪他們要轉變為流竄的盜匪。假使能運用討賊的一半花費,選一個忠實肯做事的人,專門負責招撫流民,解決他們的生計,人民將歡慶重生,怎麼會願意做賊呢?

原文

富鄭公知青州。

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勸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廩,得公私廬室十餘區,散處其人,以便薪水。

官吏自前資,待缺,寄居者,皆賦以祿,使即民所聚,選老弱病瘠者廩之,仍書其勞,約他日為奏請受賞。

率五日,遣人持酒肉飯糗慰籍,出於至誠,[邊批:要緊。]人人為盡力。

山林陂澤之利,可資以生者,聽流民擅取,死者為大冢埋之,目曰叢冢。

明年,麥大熟,民各以遠近受糧歸,募為兵者萬計。

帝聞之,遣使褒勞。前此救災者皆聚民城郭中,為粥食之,蒸為疾疫,或待哺數日,不得粥而僕,名救之而實殺之。弼立法簡盡,天下傳以為式。

[馮述評]

能於極貧弱中做出富強來,真經國大手。

滕元發知鄆州,歲方飢,乞淮南米二十萬石為備。[邊批:有此米便可措手。]

時淮南、京東皆大飢,元發召城中富民,與約曰:“流民且至,無以處之則疾疫起,並及汝矣。吾得城外廢營地,欲為席屋以待之。”

民曰:“諾。”為屋二千五百間,一夕而成。

流民至,以次授地,井灶器用皆具。以兵法部勒,少者炊,壯者樵,婦汲,老者休,民至如歸。

上遣工部郎中王右按視,廬舍道巷,引繩棋佈,肅然如營陣。右大驚,圖上其事。有詔褒美,蓋活萬人雲。

[馮述評]

祁爾光曰:“滕達道之處流民,大類富鄭公。富散而民不擾,騰聚而能整,皆可為法。”

成化初,陝西至荊、襄、唐、鄧一路,皆長山大谷,綿亙千里,所至流逋藏聚為梗,劉千斤因之作亂,至李鬍子復亂,流民無慮數萬。

都御史項忠下令有司逐之,道死者不可勝計。

祭酒周洪謨憫之,乃著《流民說》,略曰:“東晉時,廬、松、滋之民流至荊州,乃僑置滋縣於荊江之南。陝西,雍州之民流聚襄陽,乃僑置南雍州於襄水之側。其後松,滋遂隸於荊州,南雍遂並於襄陽,迄今千載,寧謐如故。此前代處置得宜之效。今若聽其近諸縣者附籍,遠諸縣者設州縣以撫之,置官吏,編裡甲,寬徭役,使安生理,則流民皆齊民矣,何以逐為?”

李賢深然其說。至成化十一年,流民復集如前,賢乃援洪謨說上之。[邊批:賢相自能用言。]

上命副都原傑往蒞其事,傑乃遍歷諸郡縣深山窮谷,宣上德意,延問流民,父老皆欣然,願附籍為良民。

於是大會湖、陝、河南三省撫按,合謀僉議,籍流民得十二萬三千餘戶,皆給與閒曠田畝,令開墾以供賦役,建設州縣以統治之。遂割竹山之地置竹溪縣,割鄖津之地置鄖西縣,割漢中洵陽之地置白河縣,又升西安之商縣為商州,而析其地為商南、山陽二縣,又析唐縣、南陽、汝州之地為桐柏、南臺、伊陽三縣,使流寓土著參錯而居,又即鄖陽城置鄖陽府,以統鄖及竹山、竹溪、鄖西、房、上津六縣之地,又置湖廣行都司及鄖陽衛於鄖陽,以為保障之計。因妙選賢能,薦為守令,[邊批:要著。]流民遂安。

今日招撫流移,皆虛文也。即有地,無室廬;即有田,無牛種。民何以歸?無怪乎其化為流賊矣。倘以討賊之費之半,擇一實心任事者專管招撫,經理生計,民且慶更生矣,何樂於為賊耶?

富鄭公,即富弼,北宋名相,“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宋仁宗時期與范仲淹一起推動新政,失敗後外放做地方官,封鄭國公。宋神宗時期,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再次被外放,封韓國公退休。

滕元發,字達道,北宋大臣,范仲淹的表弟。在科舉考試中兩中探花(千年老三?),第一次就是第三名,被趙禎罷黜不用,又八年再次高中第三名,時也命也。他經略西北,號稱名帥(好zhuangbility的稱呼,但是好喜歡)。這算是接了范仲淹的班?

成化,明朱憲宗朱見深時期的年號。

流逋(bu,一聲,逋),流亡的人,流民也是流亡的人,流犯也是流亡的人。

劉千斤,原名劉通,因為能舉千斤石狻猊,所以號稱千斤。正統年間自稱漢王,在荊襄一帶起兵造反。

李鬍子,原名李原,外號李鬍子,原劉通的屬部。成化年間自稱太平王,起兵造反。

項忠,明朝官員。土木堡之變時被俘,他趁機出逃,迴歸大明。

祭酒,官名,可以理解為教育部部長。

周洪謨,正統年間進士,殿試榜眼。深受朱祁鈺和朱見深的器重。

李賢,明朝名相,土木堡之變時艱難回京,深受朱祁鎮器重,是朱祁鎮的託孤重臣。是明朝評價比較高的“宰輔”。

原傑,明朝名臣,進士及第。安撫山東、荊襄等地的流民,被稱為“百世之利”。

道理都在這裡,但是怎麼做卻是個難題。

就拿最後原傑設定了這麼多的州縣來說,這裡只是簡單的一句“割某地置某縣”,但是我們都知道設定州縣是多麼麻煩的事情。

馮夢龍這評價有點像鍵盤俠了,土地、房子、耕牛等等這些都是要錢的,他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都要要出錢想辦法解決的,不是有個政策就萬事大吉了。

另外,原傑還留下了軍隊,以為最壞情況下的後手。

這些事,都不是簡單的說兩句話就解決得了的。

關注我們

微訊號 : zhinangzhin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