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到底要不要避免重字?徹底講透這一勝似格律的詩壇“潛規則”

我寫詩有一個習慣,就是避免重字。細究起來,竟然不知道怎麼就養成了這樣的習慣,應該是在哪裡閱讀過相關論述,後來從不自覺地堅守到自覺地堅守。多年以後,心血來潮想要確認詩詞到底避不避重字,檢索網路,沒查到歷史上第一次明確論述詩詞應避免重字的作者作品,卻發現許多可笑的討論。

許多人在說明詩不用避重字的時候,牽涉太多顯而易見的廢話論據,不但毫無說服力,而且特別容易產生誤導,把人繞糊塗 。

詩到底要不要避免重字?徹底講透這一勝似格律的詩壇“潛規則”

廢話論據一:疊詞

疊詞本身就是由兩個一毛一樣的字組成,比如:悠悠,漠漠,匆匆,茫茫,翩翩……漢字詞庫裡的疊詞佔有相當大的比重,歷來詩詞作品中運用疊詞的作品也舉不勝舉,疊詞這種所謂的“重字”顯然不在“詩避重字”的範圍內,這還用說嗎?

例如: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

青青

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寄揚州韓綽判官

唐/杜牧

青山

隱隱

迢迢

,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除疊詞外,某些詞牌中在規定的位置必須用疊句或疊韻。如《如夢令》的第五、六句,《調笑令》上、下片的首二句,《相思令》上、下片的首二句等,這顯然也不可能屬於“詩避重字”的範圍,真不知道那些拿這說事的人是怎麼想的。

例如:

如夢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調笑令

宋/王建

團扇,團扇,美人並來遮面。玉顏憔悴三年,誰復商量管絃。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

詩到底要不要避免重字?徹底講透這一勝似格律的詩壇“潛規則”

廢話論據二:修辭

最典型的修辭手法是頂真。頂真的定義是“用前一句的結尾來做後一句的起頭,使鄰近的句子頭尾蟬聯而有上遞下接趣味”。從定義的本身來看,運用頂真的修辭手法重字是必然的,不重字還形不成頂真。所以,運用頂真詩句的“重字”用避免嗎?避免個錘子。

例如:

寄潮州楊繼之

唐/白居易

相府潮陽俱

夢中

夢中

何者是窮通?

他時事過方應悟,不獨榮空辱亦空。

題壽安縣甘棠館御溝

唐/白居易

一渠東注芳華

鎖池塘百歲空。

水殿半傾蟾口澀,為誰流下蓼花中。

詩到底要不要避免重字?徹底講透這一勝似格律的詩壇“潛規則”

廢話論據三:刻意

作者在謀篇佈局的時候有許多情況是故意出現重字,尤其當這個重字是主語的時候,這樣的詩更具故事性和藝術性,而這種刻意重字的現象用正常的智力都是可以判斷優劣的。這種“刻意為之”主要有連動和反覆兩種情況。拿一首刻意重字的詩論證無法避免重字,怕是腦子不夠數吧。

例如:

① 連動

絕句漫興

唐/杜甫

眼見客

愁愁

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開深造次,便教鶯語太丁寧。

宿竇使君莊水亭

唐/白居易

使君何

在在

江東,池柳初黃杏欲紅。

有興即來閒便宿,不知誰是主人翁。

② 反覆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

未有

巴山夜雨

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

巴山夜雨

時。

雪梅二首

宋/盧梅坡

其一

梅雪

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須遜

三分白,

卻輸

一段香。

其二

不精神,有

俗了人。

日暮

成天又

,與

並作十分春。

還有一種情況是重字相間的連環句式,例如:“半江瑟瑟半江紅”(白居易《暮江吟》)“

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泊秦淮》)。

再有一種情況是在同題組詩中用前一首的結句來做最後一首的起句。如王安石《憶金陵三首》(皆七絕),用第一首的結句“煙雲渺渺水茫茫”做第二首的起句,第二首的結句“追思往事故難忘”則做第三首起句,使三首渾然一體,極具迴環婉轉的韻味。這種詩寫不好特別容易淪為文字遊戲,有些人特別愛玩。

總而言之,凡是很明顯刻意重字從而產生特殊藝術效果的情況,不在“避免重字”的討論範圍內。

詩到底要不要避免重字?徹底講透這一勝似格律的詩壇“潛規則”

廢話論據四:古體詩

古體詩是不講平仄的,但不能說不講格律,因為古體詩也押韻也對仗,押韻對仗也屬於格律的內容。但是古體詩的對仗和押韻要寬泛得多。比如古體詩的對仗就可以同字相對,但近體詩一般不允許。這種情況下自然也就不可能避免重字。古體詩連格律都還沒有定型,怎麼可能受更進一步的重字限制呢。顯然也不在“避免重字”的討論範疇。

例如:

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

明月

光,疑是地上霜。

明月

,低

思故鄉。

憫農

唐/李紳

日當午,汗滴

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周汝昌先生說不要“死在文字”之下,就是說不要光看表面意思,而要看背後的實指。所謂“避免重字說”雖然不知是何人何時首次提出的,至少我沒有查到,但是它的內涵是想而易見的。古典詩詞之所以難搞,因為它處處都是坑。這些坑都是書呆子埋下的。太多的人沒有一點靈氣,沒有一點情趣,在浩如煙海的詩論詞論中,執其一端,不顧其餘,頑固不化,互相攻訐。主張意境為上,必反格律,主張平水韻,必反新韻,都是可憐人。

詩到底要不要避免重字?徹底講透這一勝似格律的詩壇“潛規則”

“避免重字說”有以下幾個前提:

1。 主要針對近體詩而言,詞主要指小令。

2。 指非刻意或筆誤導致表意重複的字。

3。 因詞彙量不足而有進一步錘鍊空間的字。

最後,我們必須明白的是,“避免重字”避其“弊”不是避其“優”。拘泥於字面以為“避免重字”是將疊詞、修辭、特殊藝術效果也“避免”掉,顯然是不合適的。

所以只有認清楚了“避免重字說”的基本概念,我們才可能討論清楚應不應該“避免重字”。

詩的字數有限,每個字都應該承載重要的藝術資訊,若有無意義的重字,就會浪費資源。所以,應該利用“避免重字說”激勵自己去不斷地錘鍊詩詞,力爭精煉,不要輕易拿“不受束縛”“詞不害義”做藉口,這種人要麼是無能,要麼是偷懶。當然,嚴格意義上,“詩避重字”不是硬性要求,也不屬於出律,即使拋開顯然不在“詩避重字”範疇的特殊手法,從古至今詩中重字的現象並不鮮見,詞中更多,而且出現在大家名家的作品。

詩到底要不要避免重字?徹底講透這一勝似格律的詩壇“潛規則”

結論:

1。字義完全相同、語意完全重複的情況下,要力避重字;

2。在更準確更概括或者無可避免的情況下,出現重字是允許的;

3。在重字可有可無的情況,最好避免重字。

4。“詩避重字說”是指律絕中一般不應出現重字,並不包括格律詩中所使用的技巧和各種藝術表現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