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背後的歷史:人人梅蘭竹菊,我愛雞毛蒜皮

梅花“凌寒獨自開”傲立雪中。蘭花的“蘭生幽谷無人識”,香芬遠彌馥。竹子的“直上盡頭竿”,堅韌挺拔。菊花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合稱四君子。

言語中不離梅蘭竹菊的未必是君子,滿嘴雞毛蒜皮的更未必是小人。但是如果眼中盡是細枝末節事,筆下卻都是蘭竹石呢?清朝就有這樣一個“怪人”,他叫鄭板橋,他寫了這樣一首詩《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中丞”是清代對巡撫的稱謂,大中丞是一種敬稱。同榜考取功名的叫做同年,同年的父輩就叫做“年伯”。此時鄭板橋在山東濰縣擔任知縣,向巡撫包括呈送過一幅《風竹圖》,這首詩題寫上這幅畫上,時間大體在乾隆十一、二年間。

“衙齋”自然就是指的衙門,在衙門休息的時候聽到竹葉蕭蕭作響。彷彿聽到了民間疾苦、百姓啼飢號寒。“些小”是官職卑微的意思,“吾曹”是說我們,我們只是州縣裡的七品芝麻官,但是百姓每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都牽動我們的感情。

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世人多稱板橋先生。

詩詞背後的歷史:人人梅蘭竹菊,我愛雞毛蒜皮

鄭板橋

他是書法家,他雜糅楷書、行書、篆書、草書等書體,自創“板橋體”,自稱“六分半書”。他能將大小、長短、方圓、肥瘦、疏密錯落穿插,如亂石鋪街而又蘊含規矩,“筆陣凌雲煙,掃空氛翳鋪青天”。他的手書《難得糊塗》、《吃虧是福》婦孺皆知。

詩詞背後的歷史:人人梅蘭竹菊,我愛雞毛蒜皮

吃虧是福,圖源自網路

他是畫家,最愛畫的是竹、石、蘭。他認為竹石蘭最能代表人的堅貞不屈,人的正直無私,人的堅韌不拔,人的光明磊落。他的竹子雖瘦卻挺拔,他的石頭雖孤卻直衝雲霄,他的蘭雖幽卻歷經磨難(鄭板橋的蘭,往往和荊棘共存,自稱“不容荊棘不成蘭”)。實乃託物言志也!

詩詞背後的歷史:人人梅蘭竹菊,我愛雞毛蒜皮

難得糊塗

他是詩人,他的《竹石》、《題畫蘭》等,大多以竹蘭為物件,以詩言志,表達自己的桀驁不馴,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宰相劉羅鍋》中乾隆和劉墉的“春風數花詠”其實是借用和化用了鄭板橋的《詠雪·一片兩片三四片》。

他詩書畫三絕,進士出身,為官十二載,卻一直是七品芝麻官(縣令)。但當他罷官時,當地卻為他建生祠,家家畫像以祀。他為官期間,基本不坐轎子,不許鳴鑼開道,不許“迴避、肅靜”,不許衙排喝道,經常身著便服,腳穿草鞋微服私訪。在濰縣期間,當地7年中有5年發生旱蝗水災,生民塗炭,哀鴻遍野。他一面請求朝廷賑災,一面以工代賑,興修城池道路,招收遠近饑民赴工就食。他嚴厲打擊囤積居奇者,責令大戶人家輪流施粥,自己節衣縮食,捐出官俸,最後毅然開倉放糧,忤逆了上峰而遭到罷官。

詩詞背後的歷史:人人梅蘭竹菊,我愛雞毛蒜皮

鄭板橋《柱石圖》,圖自網路

鄭板橋屬於“揚州八怪”之一,他怪在哪裡?怪在他的詩,怪在他的畫,怪在他的書法,更怪在他洞察官場黑暗之後,絕不同流合汙,不向惡勢力低頭,寧肯罷官去職,回鄉以賣畫為生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