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滿故事的“仙”山,靈魂陶冶的好地方

九仙山古稱甄山,據《山東通史》記載:“甑山,一名九仙山,在縣北四十里。相傳孔子領眾弟子登頂九仙山,見山頂平整,主峰兩端有三條山脈支撐,形似三足兩耳,與古時炊蒸用的“釜甑”(鍋)無異,遂取名為“甑山”。山在曲阜東北30公里處。主峰海拔460米,面積2。45平方公里,風景秀麗,溝深壑秀,夏季氣候涼爽宜人,秋季花果飄香,是觀景納涼避暑,體驗民間生活的佳地。現已恢復舊時山頂廟宇。這裡曾是春秋末齊魯長勺之戰故址。山上有孔子石,酷似孔子行教像。文物古蹟始建於康熙八年,有石臺階938級,大小廟宇32間,山廳“碧霞元君祠”懸如天禪、攀雲插漢、地勢絕陡,碑刻幾十年。據山上碑文記載稱此廟用人工數以億計,實屬“空中樓閣”。山下“紅門宮”是供奉九仙老奶奶的廟,紅牆壁瓦、高廟門、方影壁,是我國傳統古建的傑作,每年三月三廟會前來自發供奉的人數達幾萬人,自康熙八年由孔子後代世襲衍聖公孔毓圻創始以來一直長盛不衰。

長滿故事的“仙”山,靈魂陶冶的好地方

關於九仙山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王母娘娘九位仙女趁王母大宴群仙沉醉酣睡之機,相偕偷離瑤池,駕起祥雲,下凡到人間遊玩。見一山峰層巒疊嶂,花豔蝶飛,泉壑幽美,芳心甚喜,遂在山中建起瑤臺瓊閣。邊修練道行,邊為鄉親治病,樂而忘返。王母探得清楚,迫令返回仙界,但仙女們留戀人間,難以割捨眾鄉親。王母大怒,長袖一揮,九位美麗的仙女便化為九座山頭,長留人間,故而“九仙山”之名流傳至今。

長滿故事的“仙”山,靈魂陶冶的好地方

九仙山廟會由來已久。廟會又叫香火會,因在農曆三月三,所以人們又稱為三月三廟會。逢廟會時,山廟“廟城宏敞,布蓬連肆,百劇雜陳”。為祭神專門設有謝神戲臺,人們前來趕廟會,為碧霞元君(老奶奶)進香許願,“自碧霞宮興,百世香火奔走元君,近數百里,遠即數千裡,每歲瓣香山頂數十萬眾,施捨金錢幣亦數十萬。”久而久之,前來趕會進香者近至數里遠至全國各地。“山下趕會,山下降香”。有民謠道:“每年一個三月三,廟會進香來拜年,有志者方成大業,事事逐願保平安。”三月三廟會正值桃花、梨花盛開的時節,“桃李爭開果花香,兄紅我白兩相連”,戲班子,歌舞團、民間吹鼓樂演奏、登山節活動等博得趕會人的陣陣喝彩,活躍了廟會群眾文化生活。

長滿故事的“仙”山,靈魂陶冶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