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勘經籍而南北合一:論晚清四大詞家的集大成與千年詞學之總結束

前文

詞唯宋論,這種普世且流傳甚廣的說法,是非常偏頗的————-因為詞繼宋之後,雖然抵元、明二代而式微,但卻至清代而有“中興”之勢。陳乃乾《清名家詞序》曾稱:“

清代三百年間,問學之業絕盛,經史詞章,遠邁前代,詞亦勃然中興。

”,且在現代詞學中,如孫克強在《清代詞學》、沙先一、張暉合在《清詞的傳承與開拓》、葉嘉瑩在《清詞叢論》中都或辯證、或預設的以“清代詞學中興”為共識。

校勘經籍而南北合一:論晚清四大詞家的集大成與千年詞學之總結束

當然,清詞雖然中興,但也沒必要將其擢升成“超邁兩宋”的高度————-我們至多隻能依龍榆生“

或有兩宋未到之境

”的說法來看比較恰當。更進一步的談,清詞除去“

為體為數與人,彷彿乎兩宋之盛

”之外的“

兩宋未到之境

”,大略應該從兩個方向來看,一則是晚清詞人以校勘經籍之力作詞學研究所帶來的論詞風氣;二則便是以晚清四大家們透過對前人(包括清前、中)創作集大成的總結。

晚清四家以校勘經籍而帶起的詞論風氣

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曾梳理過文體的興衰更替,其雲“

萬事萬理,有盛必有衰。而於極衰之時,又必有一二人焉,扶持之使不滅。詞盛於宋,亡於明。國初諸老,具復古之才,惜於本原所在,未能窮究。乾嘉以還,日就衰靡,安所底止。二張出而溯其源流,辨別真偽。至蒿庵而規模大定,而詞賴以存矣。盛衰之感,殊系人思,獨詞也乎哉

”。清代的“詞學中興”業已公論,但這種“中興”起於何時,學界卻多有爭論,有以常州詞派推崇“比興”為興,有以甲申之變時期為興,也有的認為是以朱彝尊、陳維崧等清初諸佬為興——————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大家看法不一,但都不謀而合的認為清詞中興是“

必有一二人焉,扶持之使不滅

”。

校勘經籍而南北合一:論晚清四大詞家的集大成與千年詞學之總結束

嚴昌迪在《清詞史》中認為文體的盛衰,在乎於社會功能性與文學功能性的統一。從這個角度來看,不論是龍榆生提出的以陳子龍為代表的清詞中興,還是杜文瀾在《憩園詞話》所談到的以朱彝尊、陳維崧為代表的清詞中興,都並沒有脫窠於兩宋詞學的範疇。龍按陳子龍所代表的雲間詞派,僅僅是在五代花間體之外能投射出明清易代的慘痛國變,這與宋室南渡,宋元易代間的詞人同一而足,甚至比及南宋詞還差了對音律的講求。

校勘經籍而南北合一:論晚清四大詞家的集大成與千年詞學之總結束

而以朱彝尊、陳維崧為代表的清詞中興,因為順治、康熙間的政治因素,與詞體認知的不完整,也並不能達到並肩兩宋的地步。按朱彝尊時期橫行的浙西詞派的詞學風貌來看,雖然是達到了“

家白石而戶雨田

”的浩大聲勢,但浙西六家真能達到南宋姜夔、張炎水平的卻寥寥無幾;而以陳維崧為首的陽羨一派,雖然祖眺蘇、辛,但畢竟差池。文廷式便稱:“

自朱竹垞以玉田為宗,所選《詞綜》,意旨枯寂,後人繼之,尤為冗慢。以二窗為祖禰,視辛、劉若仇讎,家法若斯,庸非巨謬

校勘經籍而南北合一:論晚清四大詞家的集大成與千年詞學之總結束

故而,陽羨、浙西二家所代表的“中興”並不能足抗兩宋詞學,而真正能抗手兩宋甚至偶能超邁的清詞,便是自常州詞派提出“比興尊體”之後,

同治

光緒

間“

其篤學之士,又移其校勘經籍之力,以從事於詞籍之整理與校刊

”所帶來的詞學風氣最為清詞之盛極————其中,又以王鵬運、鄭文焯、朱祖謀、況周頤四家為趨倡。

晚清四詞家在經歷清初的“百家爭鳴”到浙西的尊姜張、常州之尊四家之後,以校勘經籍傾注詞學研究,從不同的角度重新對吳文英詞進行了審美再定義,且帶起來了詞學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的思潮演變。按孫克強《以夢窗詞轉移一代風會》的考援,晚清四大家對夢窗詞進行了整理、校勘、研究、評論等全方面的理論研究,併合校了多種《夢窗詞》刊本。同時,在四家校訂夢窗詞的過程中,由王鵬運確定了著名的校詞五例(

正誤、校異、補脫、存疑、刪

),開創了近代詞籍校勘之學。這種嚴謹精審的詞學研究風氣,不僅僅是提高了吳文英在詞史的地位,更是確立了千年詞史中詞學理論研究的最高峰————這是兩宋詞決然未曾涉及的部分。

校勘經籍而南北合一:論晚清四大詞家的集大成與千年詞學之總結束

兼收南北宋詞而集大成的創作實踐

晚清四家除去在詞學文獻整理、詞學理論研究等方面能到兩宋未到之境,同時在創作實踐、創作指導上也是形成了詞學史上最後一次“大結穴”。單以清代為論,清詞壇自邁入了宗派時期後,便有極深的門戶之見。浙西詞派中姜、張二家地位最高,其他的詞人若流派不同則捐棄,風格相近則認其為姜、張羽翼,即汪森《詞綜·序》所稱的:“

鄱陽姜夔出,句琢字煉,歸於醇雅。於是史達祖、高觀國羽翼之;吳文英師之前,趙以夫、蔣捷、周密、陳允平、王沂孫、張炎、張翥效之於後

”,這種橋枉過正的地位擢升,便是門戶之見的直觀體現,正如前文所舉文廷式語之“

以二窗為祖禰,視辛、劉若仇讎,家法若斯,庸非巨謬

”。

校勘經籍而南北合一:論晚清四大詞家的集大成與千年詞學之總結束

審美有分歧,卻難以分高低,但要以詞派為詞學發倡,卻又必須要分一個高低,浙西尊姜、張之後,在常州詞派時,卻直接將二位打入塵埃,賙濟作《宋四家選序》,獨標王沂孫、辛棄疾、吳文英、周邦彥為“

詞家領袖,統領一代

”————-這種論調無疑是步浙西之後塵而已。後人祝南在《無庵詞話》中一針見血的指出“

常州詞人尊稼軒、美成而力詆白石,門戶之見甚深

”。逮至晚清四家,雖然全祖常州一派,但並沒有為門戶之見所影響。

校勘經籍而南北合一:論晚清四大詞家的集大成與千年詞學之總結束

四家詞人固然是對夢窗用力最深,但對於別家詞人,仍是保持了足夠、懇切的認知。四家之中王鵬運最為早出,他並沒有依循賙濟在《詞選·序》中的理念,而對姜夔、東坡都表示出了非常高的評價,論姜夔是“

高亢清空,聲出金石

”,論蘇軾是“

舉非恆流所能夢見

”;四家之鄭文焯更是一生雅慕姜夔,雖然制力與吳文英的校勘,但其詞中蕭疏俊逸之氣,步繼白石,其雲:“

餘平生慕堯章之為人,疏古衝澹,有晉宋間風,又能深與禮樂,以敷文博古自娛

”(《瘦碧詞序》),非如此,朱祖謀所選編的《宋詞三百首》同樣的也是對賙濟尊辛(

稼軒

)抑蘇(

東坡

),過度拔高王沂孫地位的反駁,朱祖謀的傳硯弟子龍榆生便記載道:“

對止庵退蘇進辛止說,稍致不滿,且以碧山與於四家領袖之列,亦覺輕重不倫,乃益致力於東坡,輔以方回、白石、別選宋詞三百首,示學者以軌範

校勘經籍而南北合一:論晚清四大詞家的集大成與千年詞學之總結束

朱祖謀手抄,況周頤批點《宋詞三百首》

值得一提的是,四詞家創作實踐中的審美取向非常開闊,尤其是四家之朱祖謀最為大成。近人唐圭璋稱朱祖謀詞是“

取徑夢窗,上窺清真,旁及秦、賀、蘇、辛、柳、晏諸家,打破浙派、常州派一偏之見,取精用宏,卓然自成一家

”,唐圭璋這種說法雖頗有誇飾之處,但以朱祖謀的詞學成就來看,雖不是收盡前人之精粹,但仍是達到了晚清詞學,乃至詞學史上極其突出的高度,尤其是朱祖謀晚年更是打破了南北宋的壁障,在蘇軾與吳文英的融合中走到了一個前人未到的境地。程千帆《吳白匋先生詩詞集序》雲:“

比及近世,上彊村民合蘇、吳為一手,乃大開異境。此固深可法也

”又張爾田雲:“

先生所為詞,跨常邁浙,凌厲躒朱,逌然而龍鸞翔,鬯然而蘭苕發。擬之有宋,聲與政通,如範、如蘇、如歐陽,深文而隱蔚,遠旨而近言,三薰三沐,尤近覺翁

”。

校勘經籍而南北合一:論晚清四大詞家的集大成與千年詞學之總結束

結言

總而言之,清代雖是詞學最後的中興,但縱觀整個清詞史,除卻詞人數量、作品數量之外,其實真能比及兩宋之高度的時期,就是以晚清四家統領詞壇的時期。若按引龍榆生的說法便是:“

自常州派崇比興以尊詞體,而佻巧浮滑之風息。同治、光緒以來,國家多故,內憂外患,更迭相乘。士大夫怵於國勢之危微,相率以幽隱之詞,借抒忠憤。其篤學之士,又移其校勘經籍之力,以從事於詞籍之整理與校刊。以是數十年間,詞風特盛;非特為清詞之光榮結局,亦千年來詞學之總結束時期也。

故而,晚清四大詞家共鑲舉力的推動下,詞學總歸是以校勘經籍而南北合一的集大成,畫上了一個光榮且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