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晉祠在哪裡?

古晉祠在哪裡?

今晉祠聖母殿

前兩篇文章談了古懸甕山和晉水源的位置,本文談一下晉祠位置的變遷。

在此之前,我們有必要框定一下晉祠的概念。在宋朝之前,晉祠概念單純,就是專指祭祀唐叔虞的祠堂以及附屬建築。宋朝之後,晉祠漸次包括了唐叔虞祠,聖母祠,水母祠,駘臺祠,三清祠等等一系列相互獨立祭祀神祗的祠堂群以及它們的附屬建築,也就是現在晉祠博物館古建群。

記載晉祠最早的文獻是北魏水經注載:《山海經》曰:縣甕之山,晉水出焉。今在縣之西南。昔智伯遏晉水以灌晉陽,其川 上溯,後人踵其遺蹟,蓄以為沼,沼西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古晉祠建在晉水源頭明白無誤,但今人多把難老泉當做晉水源,把現在晉祠位置當做古晉祠位置,是錯誤的。

明成化《山西通志卷十三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載:滴瀝泉在晉陽縣西南十里王索村古晉祠下 。《山西通志》:縣西八里為龍山,北齊因以名縣。又西一里有懸甕山。。。 又有泉出祠下,曰滴瀝泉,其泉導流為晉水,瀦為晉澤。。。

這兩段記載可以明確,古懸甕山,滴瀝泉(晉水源),古晉祠同在一處,在龍山昊天觀西一里,明仙峪古懸甕山絕壁之下,飛瀑流泉之旁。

唐太宗李世民《晉祠之銘並序》裡描寫叔虞祠所處環境:……懸崖百丈,蔽日虧紅;絕嶺萬尋,橫天聳翠。霞無機而散錦,峰非水而開蓮。石鏡流輝,孤巖宵朗;松蘿曳影,重溪晝昏……加以飛泉湧砌,激石分湍……日注不窮,類芳猷之五絕;年傾不溢,同上德之誡盈。陰澗懷冰,春留冬鏡;陽巖引溜,冬結春苔。非疏勒之可方,豈瀑布之能擬。有懸崖,有飛瀑,有幽谷。再看看現在晉祠,西是比較平緩山丘,北、東、南是一馬平川,完全沒有李世民描寫的樣子。而明仙峪中峽谷幽深,古懸甕山絕壁千尺,正符合晉祠銘裡叔虞祠的環境。

古晉祠在哪裡?

上二圖是現在聖母殿和唐叔虞祠照片,和唐《晉祠銘》裡描述環境相去甚遠。

按銘文裡的描述,我們的想象的情景應該是下三圖裡有的樣子。

古晉祠在哪裡?

古晉祠想象圖

古晉祠在哪裡?

古晉祠想象圖

古晉祠在哪裡?

古晉祠想象圖

宋太宗太平興國九年(984年)新修(建)晉祠後不久,晉祠就毀於地震或山體滑坡。據《宋會要》載: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四月詔

:“

平晉縣

唐叔虞祠廟宇摧圮,池沼湮塞,彼方之人,春秋常所饗祭,宜令本州完葺。天禧元年(1017)又詔:“每歲施利錢物委官監掌,其銀銅珍珠並以輸官自餘估值出市,以備修廟供神之用。從這兩條詔書可知,從1011——1017七年時間,再修晉祠工程依然沒有完工,直到宋仁宗天聖年間(1023-1032)劉太后執政時期,雄偉壯麗的聖母殿建成在難老泉畔,唐叔虞祠規模狹小,偏安一隅。

懸甕山自然環境變壞原因是什麼?劉太后為什麼要在晉陽修建聖母殿?下篇繼續解答,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