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的小幸福

70後開始懷舊了。懷念的過往,未必是幸福時光,但因溶進了血脈,刻成了臉上的皺紋,包括苦澀疼痛,回想起來,若夕陽般,散發著淡然柔和的光輝。

看著現在的孩子壓彎的脊樑,厚厚的鏡片,學不完的功課,方丈之地的“社交禮儀“,我再也沒有父母輩們那種對“苦難家史”的傾訴欲,雖也有吃不飽,穿不暖,更多的是平淡幸福的“小確幸”。

回想起來,我們的童年是在戲耍中長大的,有時侯突發奇想,我們是不是被玩耍耽擱了的學霸呢?

70後的遊戲現已基本絕跡了。女孩子常玩的抓子,挑冰棒棒,跳房子,跳橡皮筋,跳繩,踢毽子,抬花轎,男孩子常玩的滾鐵環,拍板嘎,彈珠子。

這些遊戲玩具大都自力更生,比起現在滿大街絢麗多彩的玩具,略顯粗鄙,但製作的樂趣,是現在的孩子們也難享受到的。比如抓子,為了一副好子,週末和小夥伴們結伴去大河邊去找晶瑩光滑的鵝卵石,有的同學為找到一副大小一致的瑪瑙石子帶一個生紅薯當午歺;後來流行丟沙包了,同學們又在家翻箱倒櫃地找花布腳,比誰的更好一看,做的更精細,用廢棄的軍旗旗子綁上紗布做成子;有的用杏仁做子,把杏仁放在手裡不斷搓捻,就似現在打磨文玩核桃的方法。小夥伴們暗中較勁,除了抓子的技術,在做子上也不願輸給別人。

比細心仔細的莫過於玩挑冰棒棍了。同學們把吃過的冰棒子收集起來,洗曬乾淨,帶到學校集少成多,下課幾分鐘就能玩。一把一撤,玩伴們拿著一根棍小心翼翼地把其他冰棒棒挑起來,誰多誰贏,比的是技巧和細心。

為了做漂亮的毽子,可是要費不少心事。每到過年,比吃上一頓雞肉更過癮的是收集漂亮的公雞毛,一根根比較,把最美的留下。如果沒有,退而求其次,用中間空的鐵環零件和編制袋做的也可,最不濟的是用草紮成毽子,一下課,操場上毽子爭奇鬥豔,上下翻飛。

男孩子們湊在一起,比誰的板嘎多,誰的鐵環大,誰的彈弓好,彈珠多,以物易物,相互學習,也別有一番天地。

70後的小女孩們沒有錢,也不阻礙對美的追求。家庭條件好的孩子會省下早歺錢,買一分錢甚至更便宜的胭脂紙和口紅紙;會用指甲花染指甲,甚至會給指甲染上不同的的顏色;會借用髮夾,橡皮筋把頭髮弄成微卷的捲髮;會用一種叫打扮珠珠的植物果實串起來做成門簾和項鍊,手鍊;會用糖紙做成蝴蠑掛在書包,文具盒上做裝飾……一切都來自於美好的追求而產生的豐富的想像。

70後的童年,可以抓天牛,捉蛐蛐,捕蝴蝶,網蜻蜓,也可以撲在地上看螞蟻搬家,地鼓牛挖土,可以打著火把下河捉火魚,可以河裡漲水時下河撈魚蝦,可以跟著祖輩上山趕仗,摘野果,現在想來,哪些日子,雖清苦些,卻是現在終究難尋了。

原本平常的日子,細細回想,還真是幸福,一切苦難都變得淡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