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宋之問的人品果真不堪?

唐代詩人宋之問的人品果真那麼不堪?

楚雲婷

唐代詩人宋之問的人品果真不堪?

中國曆代詩人中,最為人所詬病的,莫過於唐代詩人宋之問了。翻開

《新唐書•宋之問傳》

,述其立身行事,可謂劣跡斑斑:賣友求榮,收受賄賂,媚附武則天的內寵張易之,至為其奉尿壺,諂事太平公主和安樂公主。就連對他生理上的齒疾也不乏揶揄之詞。而坊間流傳甚廣的,宋之問因想奪取他人之詩據為己有,竟至殺死自己的親外甥劉希夷的故事,就更駭人聽聞了。而對宋之問詩歌創作的評價,歷來也不甚高。現在流行的一些中國文學史之類的書籍,除了對其在近體律詩形式上的成熟和定型所作的貢獻予以肯定外,對他詩歌藝術成就大都泛泛而論,鮮有人承認他是唐代的第一流詩人。

唐代詩人宋之問的人品果真不堪?

歷史上宋之問的人品果真如此不堪嗎?

在武則天秉政之前,在政壇上身居要津的都是關隴貴族集團、山東舊族和江左世家大族,庶族和寒士階層出身的人是沒什麼政治地位的。對野心勃勃的武則天來說,前者自然成了她政治上的主要對手。為了政冶鬥爭的需要,武則天大肆擢拔庶族和寒士階層出身的人士以相抗衡。這些人剛躋身朝廷,因在政治上毫無根基,人格上還未完全覺醒,缺乏獨立鯁直之氣,只能依附於武則天,也就難免阿諛獻媚歌功頌德了,像許敬宗、李義府、沈佺期、杜審言等莫不如此。

流風所及,庶族出身的宋之問也就難以免俗。當武則天下令編修《三教珠英》,詔學士四十七人預修時,身為其中一員的宋之問,就無法不與武則天在文學上的代表和文壇名義上的召集人張易之打交道了。而在當時那種險惡的政治環境裡,為了身家性命,巴結權勢熏天的太平公主和安樂公主,也是時勢使然。這種趨炎附勢的行為,不獨宋之問如此,當時那些被提拔起來的庶族和寒士出身的大都有此人格缺陷。真正具有獨立人格和骨鯁之氣的庶族寒士文人的紛紛湧現,已是開元之後的事了。

唐代詩人宋之問的人品果真不堪?

關於傳說中宋之問苦愛劉希夷那首中有妙句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的名詩,因索要不得而怒殺劉希夷之事,經現在諸多學者考證,認為純屬無稽之談。至於宋之問指使兄子曇,把自己的友人和恩公張仲之與王同皎密謀殺權臣武三思一事上告,致使他倆被殺一事,現也有學者認為是宋之問之弟宋之退所為,與宋之問無關。何況宋之問與初唐四傑中的楊炯和陳子昂相交甚深,是志趣相合的好友故交,他們在懷抱和人格上應該有一定的共通性。我們對比新舊兩唐書的宋之問傳,可以發現諸多暖昧不明和矛盾之處。舊唐書中對宋之問一些褒揚之詞,在新唐書裡都被刪削掉了,頗引人深思。

唐代詩人宋之問的人品果真不堪?

宋之問年甫二十就進士及笫,《舊唐書》稱他“

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詩,當時無能出其右者”,

早期的他是武則天極為寵信的宮廷詩人,曾留下“賦詩奪錦袍”和昆明池賦詩奪魁的佳話。他的那些宮廷詩雖然是沒有什麼思想內容的粉飾太平浮華空泛之作,但他的五言律詩構思精巧,高度凝鍊,為他後期的創作在詩歌技巧上做了充分的準備。中宗復位後,宋之問以交結張易之罪,貶瀧州參軍。沉重的打擊和內心的痛苦,使他詩風大變,真摯的情感之流開始在精緻凝鍊的詩歌中自然傾訴開來:

 《度大庾嶺》

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

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

山雨初含霽,江雲欲變霞。

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

唐代詩人宋之問的人品果真不堪?

度過大庾嶺,再南過端州時,看到杜審言、王無競等人題壁詩,卻沒有見到他們,他悵然寫道:

逐臣北地承嚴譴,謂到南中每相見。

豈意南中歧路多,千山萬水分鄉縣。

雲搖雨散各翻飛,海闊天長音信稀。

處處山川同瘴癘,自憐能得幾人歸?

個體生命的沉淪,真切悽慘的遭貶體驗,使得詩歌題材變了,再也不是昔日空洞的宮廷詩,其直傾胸臆、慷概述懷的詩句,已開盛唐吟詠性情之作的先風。

唐代詩人宋之問的人品果真不堪?

第一次貶謫給宋之問帶來的不僅是心靈的痛苦,對故鄉的強烈思念和對家人的擔憂更使他悽惶不安,不久他竟冒著危險偷偷潛回洛陽,在途經襄陽時,他寫下了這首令人讚歎的傑作:

《渡漢江》

嶺外音書斷,

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

詩人複雜的感受表現得多麼帖切,多麼真摯自然,一洗詩壇上生硬、板滯、豔麗的詩風,我們已感到詩人在放逐中情感越來越變得蘊籍和沉鬱起來,其清新流麗的風格預示了盛唐的到來。

宋之問回朝後做到了修文館學土,後來又出為越州長史。《新唐書》本傳說他在越州“頗自力為政,”很想有一番作為。其實他那個時代的文人,尤其是宮廷文人,大多精神格局很小,貪圖富貴者多,濟民救世之心者少,強烈的建功立業的情懷到了盛唐才在文人中普遍流行開來。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經歷貶謫後,宋之問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有力的昇華,而他的詩歌創作也成就斐然。《新唐書》本傳也說他在此期“窮歷剡溪山,置酒賦詩,流佈京師,人人傳諷。”

唐代詩人宋之問的人品果真不堪?

《靈隱寺》

鷲嶺鬱岧嶢,龍宮鎖寂廖。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台路,看餘度石橋。

關於這首詩,袁宏道在他的《靈隱》遊記中曾這樣說:“餘始入靈隱,疑宋之問詩不似,意古人取景,或亦如近代詞客,捃拾幫湊。及登韜光,始知滄海、浙江、捫蘿、刳木數語,字字如畫。古人真不可及矣!”

唐代詩人宋之問的人品果真不堪?

景雲元年,睿宗即位,以宋之問無改悔之心為名,徙欽州。面對又一次貶謫的打擊,他在桂州登上逍遙樓,心中五內鬱結,慨然賦詩道:

逍遙樓上望鄉關,

綠水泓澄雲霧間。

北去衡陽二千里,

無因雁足系書還。

在南徙中,經藤州時,沿途觸景生情,寫下了這樣一首珍品:

《發藤州》

朝夕苦遄征,孤魂長自驚,

泛舟依雁渚,投館聽猿鳴。

石發緣溪蔓,林衣埽地輕,

雲峰刻不似,苔蘚畫難成。

露浥千花氣,泉和萬籟聲,

攀幽紅處歇,躋險綠中行。

詩中情景交融,氣韻渾成,自然流麗,興象玲瓏,已是典型的盛唐之音了。

唐代詩人宋之問的人品果真不堪?

《舊唐書》本傳說:“先天中,賜死於徙所。”一代詩人殞落。

唐代大詩人張說論及宋之問詩時,曾讚歎到“皆如良金美玉,無施不可。”杜甫對宋之問的詩似乎特別喜愛,不僅所寫風景相似,詩語和表現方法也是青出於藍。前人讚譽宋之問是“唐律之龜鑑”和“詩家射鵰手,”他確實能躋身唐代笫一流詩人之列而無愧。

唐代詩人宋之問的人品果真不堪?

2018。3。15榆木齋

唐代詩人宋之問的人品果真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