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章的那句“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你真的知道它的含義嗎?

說起抗戰劇的經典,有兩部劇不得不提,第一部就是《亮劍》,這部劇塑造了太多經典的鐵血軍人形象,更重要的是向我們傳達了一種敢於亮劍的勇氣和決心,這才是亮劍之所以經典不衰的重要原因,除了《亮劍》外,還有一部抗戰劇同樣深入人心,這部劇就是《我的團長我的團》

龍文章的那句“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你真的知道它的含義嗎?

《我的團長我的團》以回憶的形式講述了遠征軍的故事,龍文章原本只是一個後勤部長,然而卻懷揣著一顆打鬼子的心,時刻都想擁有一支屬於自己的團,最終龍文章也不負所望,成功的拉起了一支屬於自己的隊伍,龍文章雖然是團長,然而卻願意和手底下的兄弟打成一片,同時他不屈服於權威,敢於和虞嘯卿那樣的官僚硬抗到底,龍文章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每當聽到這句話,就莫名的有一種感動,不過你知道這句話背後真正的含義嗎?

龍文章的那句“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你真的知道它的含義嗎?

其實這句話出自中國古代《詩經。秦風。無衣》,原句是:“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怎麼能說我們沒有衣裳呢?我願和我的戰友披同一件戰袍,天子讓我們出兵打仗,給我們武器,我們面對是共同的敵人,這句話表達了一種捨生忘死、同仇敵愾的氣概,可以說這是一首激勵人心的行軍曲,激勵著更多計程車兵勇往直前。

龍文章的那句“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你真的知道它的含義嗎?

然而如果將“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放到當時遠征軍的環境中,意思可能稍微有點不一樣,在當時缺衣少彈的情況下,很多中國士兵倒下後,身上的衣服都被同伴扒走了,而龍文章看到這樣的情況後,堅決不允許他們這樣做,因為這些士兵很多都是躺在異國的土地上,死後唯一能區分他們身份的就是身上的衣服,在他們死後,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自己將來有一天能重回故土,只有這樣才是對死去的戰友的最大尊重。

龍文章的那句“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你真的知道它的含義嗎?

雖然他們個個都是“爛人”,然而他們卻爛的個性鮮明,雖然平時他們會互相排擠,互相推諉,然而在關鍵時刻他們都會拿對方當兄弟,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敵人,他們可以同生死、共進退,他們真正做到了與子同袍,與子同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