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霜:登上“閱古樓”

進入小樓裡,登上了旋轉而上的樓梯,一排排被鑲在玻璃櫃中的黑色拓片衝進眼簾。

吳霜:登上“閱古樓”

很小的時候,我在爸爸的書架最上面一層看到過一個深咖啡色的木盒子,高約一尺半寬約一尺,上面有一行綠色的漆字:三希堂法帖。我曾經仰頭觀察過那個木盒子,不知道那是什麼。我想裡面一定是什麼古書吧?我曾經問過爸爸,他回答我說,那裡面都是字帖。字帖,我見過的啊,上小學的時候我們描的紅字,不就是字帖嗎?我爸爸的毛筆字是非常秀氣的那種,他有時候會練習,尤其是當我媽媽學習畫國畫之後,每每她畫了一張比較滿意的作品後,爸爸會在畫上題字。不過我幾乎沒有見過爸爸開啟過那個木頭盒子,我有時會想什麼時候他會開啟木盒子,我想看看那裡面有什麼樣的字帖。

真正看到了那些神秘的字帖,是在很多年以後了。爸爸媽媽都去世了,那個三希堂法帖被成為書法家的二哥搬回家去了。

直到前不久,老文學藝術家聯誼會的老大哥王渭先生說他聯絡到了一位朋友是北海管理處的領導,可以領著我們這些老藝術家的後代們去參觀一下“閱古樓”。而那裡就是中國最珍貴、最有歷史意義的名家碑帖的收藏之地。就是那一次,我看到了三希堂法帖的真面目。

北海公園裡,遊人不似以前那樣多,倒顯得清淨安然了不少。穿過一個拱形石橋,便來到了那個小巧玲瓏的古式二層結構的半月形小樓,小樓的總體顏色是紫紅色,而那雙開大門是黑色的,門的形狀像是一個立在地上的大鐘。這,就是著名的閱古樓。據說,當年清朝皇帝乾隆有事沒事就會來到這裡,登上二樓走走停停,坐上半天,一個一個碑帖地瀏覽細看,可以想見,那位文采風流的皇帝來到這裡會是怎樣的心曠神怡,他應該是徜徉在一種人間仙境裡吧?據說那時候乾隆皇帝專門派遣了許多人專門從內府所藏以及民間各處去尋找上好的書法手跡,上至魏晉下至明代,經過長時間的尋找,總共尋得過千幅,歸總起來再一層層遴選,最終選出一百三十多位書法家的三百四十件書法作品,刻出了四百九十五方碑帖,大部分藏於閱古樓,其實閱古樓就是為了收藏這些碑帖而專門建造的。這些碑帖影印出來,就形成了珍貴不已的“三希堂法帖”。這位乾隆皇帝,單就這個行為,真是做了一件造福中國文化使之流傳久遠的一件大好事。

那天,我們一行十幾個人推門走進了閱古樓,橢圓形的院子當中有兩棵樹木,樹身比較秀氣,有著星星形狀的葉子,叫不出這樹的名字,不知是不是樟樹,但是北京好像是不長樟樹的。

進入小樓裡,登上了旋轉而上的樓梯,一排排被鑲在玻璃櫃中的黑色拓片衝進眼簾,那些字型,真的是驚豔的漂亮。當然啦,不想想這都是出自何人之手啊!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這三件稀世之寶被乾隆皇帝儲存在了“閱古樓”中。除此而外,還有顏真卿、柳公權、蘇軾、懷素……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他們的手跡珍品也在這裡珍藏。

我們在一個個玻璃櫃前停留,細瞻,據說珍品都藏在拓片的後面呢。是啊,那些千百年的真實手書藏品怎能讓它們見光呢?被強光照射字跡和顏色是會慢慢消失的。

至此,我終於明白了爸爸書櫃上那個木質盒子裡裝著什麼東西了。那都是閱古樓中供奉著的這些中國曆代偉大的書法家們留下來的墨寶複製的拓片啊!終於想起有一次我曾經看到爸爸開啟過那個三希堂法帖的木盒子。爸爸是非常小心地把盒子放倒,一手把盒蓋從蓋槽裡緩緩拉開,我曾湊過去看了幾眼,都是黑色基調的拓片,上面是一幅幅的書法字跡,對王羲之、顏真卿字型的印象是從那一次偶然瞥見中留下的記憶。雖然我什麼都不懂,但看到爸爸小心認真的動作、崇敬欣賞的神色中,我感到,三希堂法帖一定是一件極其寶貴的收藏。

那是中國書法的最高境界,雖有承上啟下之功卻恐怕不會再有來者。現在的孩子們看到的都是電子版的中國字,雖然小學裡現在開始強調書法課了,但還能再出現王羲之、顏真卿嗎?所以,去北海的閱古樓看一看吧。過去,那裡屬於封建帝王;現在,那裡對每一個人開放,裡面的珍寶來自人民,如今也面向、屬於我們每個人。(吳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