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慶民俗(忌諱)之——為什麼對有身份的人忌諱當眾呼其小名

對有身份的人忌諱當眾呼其小名

人一生下來,父母都要給孩子起個名字,如“毛孩”、“孬蛋”之類,此為小名,也叫乳名、奶名。到了入學的年齡,還要起個大名,也叫學名、官名。張亮採《中國風俗史》雲:“幼小之名謂之小名。長則更名,而以小名為諱。”因而一般上每個人至少有小名、大名兩個名字。

人們在入學或參加工作後,按常理使用的大都是大名。凡是直接呼你小名的,你應該會更有親切感,因為那些人肯定是你的長輩、感情最深的親人或朋友,並且是在大多是親人或熟人在場的小範圍的特定場合。

但對除了長輩、親人之外的一般人來說那就不一樣了,若不分場合,不看情勢,當著大庭廣眾貿然呼叫他人小名,特別是那些有一定身份或地位的人,就會令被叫者十分不悅,甚而引發不良後果,畢竟應“以小名為諱”吧。下面這個故事就是一個例證。

過去有三個分別叫狗蛋、傻孩、毛娃的小夥伴,在一起光屁股長大。他們曾共同對天盟誓,將來“苟富貴,勿相忘”,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若干年後,狗蛋發跡了,當上了知府。傻孩和毛娃聽說後就商量著準備去投奔狗蛋去。

到了衙門口,傻孩自告奮勇,對毛娃說:“我先進去看看情況再 說。”傻孩進了府衙,一看到坐在公堂上的狗蛋,不等狗蛋說話,就大喊起來:“狗蛋,你不認識我了,我是傻孩呀。”聽到一聲“狗蛋”叫,坐在公堂上的狗蛋知府雖默不作聲,但已面露不悅,可傻孩並未察覺,還在繼續說著:“你忘了咱們和毛娃小時候一起在玉米地幹活,騎著玉米壟,手持鐵鋤鋤玉米。有一次吃罐飯時,把罐子打破了,湯流了一地,咱們一起搶吃灑在地上的豆子……”沒等傻孩說完,狗蛋知府大喊一聲:“來人,馬上將這胡言亂語的瘋小子拖出去,痛打二十大板,趕出府衙。”

看到傻孩被打,又問了詳細情況,毛娃心裡已知道傻孩被打的原因了。毛娃說:“我再去試試吧。”進了府衙,看到坐在知府位上的狗蛋,毛娃就上前恭恭敬敬地施禮。狗蛋發話了:“堂下來者何人?” 毛娃說道:“啟稟大人,我是您兒時夥伴。大人可記否,我們兒時曾騎著青龍快馬,手持勾鐮長槍,打破了罐州城,活捉了湯元帥,消滅了豆將軍。”狗蛋聽完馬上喜笑顏開,笑著說道:“原來是好兄弟呀。”馬上吩咐下人賜座上茶,待為上賓。

同是幾句話,一人捱了板子,一人敬為上賓。捱了板子的人就是因為犯了忌諱。對於有一定地位和身份的人,大庭廣眾之下不該直呼其小名,更不該曝其不堪往事。俗以為,當眾呼人小名,是對人的不尊重,所以應該避忌。

懷慶民俗(忌諱)之——為什麼對有身份的人忌諱當眾呼其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