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宗譜》十大序跋

1。

《新安汪氏譜系繇歷》/晉/汪旭

晉成帝鹹康二年丙申三月,詔天下索諸譜,淮安侯汪旭上表:

臣旭言:臣等千載有幸,奉詔品量分別姓氏。臣承黃帝之後,玄囂之苗裔,周武王弟周公旦魯伯禽之後。至成公黑肱支子汪,封汪侯,食採潁川。臣四世祖文和,漢建安二年為會稽令,因渡江而家焉。子孫遍佈諸郡,無不簪纓。以臣無功,蒙用領授護軍司馬、丹陽太守、淮安侯,食邑三千戶。索臣繇來,謹治舊譜婚宦職狀,詣闕拜表以聞。臣旭誠惶誠恐,坐罪謹言。

附錄: 《敇付尚書佐著作郎袁彥叔》

袁彥叔曰:臣讀汪氏家譜,雲汪氏承周之苗裔,伯禽之胤,成公黑肱支子汪侯之後也。諡命族姓,觀經傳子史,實是不虛。汪錡、汪量,名宦周秦之朝。汪勝、汪晃,德超漢世,顯著風烈。品流汪氏,可證綱宗胄族者矣。

《汪氏宗譜》十大序跋

2。

《唐越國公華上譜表》/唐/汪華

臣華言:臣奉明詔,責臣家狀姓譜,齊貴賤之繇來,品源流之優劣。德懋懋官,功懋懋賞。臣伏閱舊譜,分封創於姬旦,得姓始於汪侯。枝葉相承,代膺簪紱。或騰芳周室,或著義秦朝,冠冕蟬聯,悉稱良最。暨漢建安之歲,臣十三代祖文和,榮膺墨綬,治任會稽,遂居江左。牧守建撫之榮,令書握蘭之望。源流不惑,代次無疑。如臣何功,蒙恩再錫信圭,授左翊衛白渠府統軍,以備宿衛。臣今謹繕寫一通具婚姻職狀,進奏以聞。臣華誠惶誠恐,頓首頓言,謹首。

附:

按唐太宗時,崔、廬、李、鄭諸族矜負世望,子孫雖衰,他族欲與為婚姻,必多責財幣,人謂之賣婚。上惡之。貞觀十二年,詔高士廉、韋挺、岑文字、今狐德棻,偏責天下譜諜,質諸史籍,考其真偽。進忠賢,退悖惡。先宗室,後外戚。右膏粱,左寒畯。專以今朝官爵品秩為高下,合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為九等,號《氏族志》。

太宗曰:我今定氏族者,欲崇我唐朝人物冠冕,垂之不朽,何容納貨舊門,鄉聲背實,而賣婚以為榮。遂以李為第一,崔為第二。

錄自:《新安汪氏譜系繇歷》

《汪氏宗譜》十大序跋

3.《唐玄宗開元五年丁巳族望敕》/唐 /汪芬

開元考定從前至今族望

先奉敕旨:四海望姓家,永徽六年考二十六姓,與諸姓不同,各得出處遠近。其乾封元年,君羨考定,至今依令。

武陽李 滎陽鄭

隴西牛 幷州郭 上黨陳

河西汪 安定皇甫 中山鮑

河間劉 雁門夏

右件十姓為國之柱。

武陽賈 白水張

扶風馬 京南葉 陳留王

馮翊趙 蒙扶水 翼趙蘇

京兆杜 河內苟 梁山鉅

南陽何 嶺南龐 安定胡

高陽許 南陽侯

右件十六姓為國之梁。

敕旨天下諸州,百姓婚姻不同者,價納不依詔處分者,準敕合徒二年。諸餘可結為婚者,一百五十,改之主者施行。

開元五年四月八日下。

按:高宗時,許敬宗以不敘武后世望,請改之。乃命孔志約、呂才十二人,刊定二百三十五姓,二千二百八十七家。顯慶四年,書成,號改《姓氏錄》。

時李義甫為子求婚于山東之族不獲,恨之。以太宗旨勸帝詔後魏隴西李氏等七姓十家,不得自為婚姻。仍定天下嫁女受財之數:三品以上納幣不過三百疋,四品五品二百疋,六品七品百疋,悉為歸裝,毋得受倍門財。然俗尚不能禁,往往自稱禁婚之家,益增厚價。

中宗景龍中,柳衝復請修其書,詔魏元忠、蕭至忠、徐堅、吳競等及衝修之。會元忠物故,至玄宗先天時,復詔柳衝、徐堅、魏知古、陸象先、劉子玄等討綴,書成,號《姓系錄》。開元初,詔衝與薛南金復加刑纂,乃定衝之錄,以海內望姓為右姓。

錄自:《新安汪氏譜系繇歷》

《汪氏宗譜》十大序跋

4。

《汪氏族譜序》/唐/汪芬

竊聞龜圖啟宇,爰摽紀代之書;鳥篆開少,先著世家之錄。莫不輝洪源於往詁,煥然祖於前經。將二曜以前趨,遂四時而並運,尋流乃知其始,摘蕊必識其根,厥緒燦然可得祥矣。軒轅受籙,戰涿鹿而垂衣;西伯居岐,奮戎衣而克受。周公復於明闢,伯禽剪伐戎夷,畀五等之上公,監百里焉。曲阜分封支子,食採平陽,汪氏之繇實基乎此。暨漢建安之世,祖文和位宰會稽,因茲攀臥,遂爾淹留。或新都而築室,或宣歙以開家,遷徏無常,宗支漸遠。茲故續書譜諜,庶易尋源。爰自周漢迄於今代,英名婚宦罔有斷遺,冀萬古傳芳,千齡不朽耳。

開成四年歲在已未孟冬一日,渡江後十九世孫芬序

時年八十一

邑人王統校。

(汪尚琳纂修《[新安、江西]新安汪氏重修八公譜》明嘉靖十四年刻本)

《汪氏宗譜》十大序跋

5.《汪氏家乘跋》/宋/蘇洵

《傳》曰:“樂樂其所自生,禮不忘其本,禮樂之所由興也。“又曰:”禮祖有功,宗有德,而著於後嗣也。“尚之也,自其昭穆有儀,宗祀稱奉,史述世家之盛事,無世錄之常。此家事錄之所由作也。蓋國家之事則同,而臣子之分不異。晉之初,楚之檮杌,魯之春秋,皆一國之事,諸侯之史也。新安汪氏乃士族名家,子孫蕃衍,世代衣冠。故知其積功者,有所來矣。此樂其所自生不忘其本其傳之謂乎。厥後秀茂名盛,乃越國公胸襟澄淨,瀟灑出塵,慨然有譜,刻諸子以流其傳,可謂之興感矣,其榮氏者果矣。

(清汪壽康主修,清汪德聚編修《[江蘇武進]汪氏家乘》清同治十三年餘慶堂木活字本)

《汪氏宗譜》十大序跋

6. 《汪氏宗譜跋》/宋/蘇軾

譜之義備是矣,餘復何言。願譜之修,非徒以溯源流,誇閥閱,紀族屬而已也。惟自今務各反求諸心,力行其善,以無遏先人之光,而俾世世子姓足法焉,斯可矣。否則,寧不有愧於爾祖乎?爾汪氏其懋之哉。

龍圖閣學士蘇軾著

(汪之進等修《[安徽南陵]越國汪氏宗譜》1942年木活字本)

《汪氏宗譜》十大序跋

7.《宋汪氏族譜序》 / 宋/程秘

鄧林之材,紛數蓊苑,其茂甲天下,本之固也。崑崙之脈,汪洋浩蕩,其流亙荒陬,源之澄也。名宗望族,蔓延鼎盛,其光照來裔,澤之厚也。木不培故椔,水不導故澤,宗不振故墜,是以君子憂之。汪氏起周同姓,食採潁川,丕振公族。東京之末,文和以篪、箙策勳,遂徙江南;晉陽之首,英發以桓、袞全節,大蕃歙土。於是汪之望益著,而族益大,流佈九圍,漸至迷離。唐録告訖,五季迭起,群雄蝟作,鼎沸之餘,曲籍不存,故家遺俗班班可考者,已無復什一矣。而況罹靖康建炎之變,有不絕如線幾何哉。惟汪氏之族,繩引碁布,毫髮不移,數百載而上,邱厚拱木歷歷可指,非其子孫之賢能世其家,吾點不若是井井也。基仲襲累葉之腴,又善自振拔以張其宗。比因渥恩伏闕陳款,聖天子假寵元臣,錫以制誥,豈非希世之隆遇也哉。基仲重輯本譜既成,請予題其末簡,乃不辭而書之。

宋端平二年乙未秋閏月,敷文閣學士、通奉大夫、提舉隆興府玉隆萬壽宮、休寧開國男、食邑九百戶程秘書。

(汪澤柄等修《[湖南醴陵]醴南汪氏七修族譜》

1932年龍西堂木活字本)

《汪氏宗譜》十大序跋

8.《宋汪氏譜序》/宋/朱熹

新安汪氏其來舊矣,族之顯貴,殆非他姓可比。推原所自,蓋由魯成公積德殷厚,又得夫人姒氏仁孝慈惠以輔佐之,是以仁恩之廣被及生民。天厚其報,特顯靈異,故有遊白兔巖之夢遇虹繞身,感而生子焉。有汪子之文在其手,遂以名之。及長,相表奇異,志氣超凡,仕於魯為上大夫,建大功,食采邑,嗣爵位,拜將軍。列於六卿司馬郡守縣令者,自周至於漢晉唐宋,與國匹休。逮侯之三十一世孫文和為龍驤將軍,始渡江遷會稽令,遂家於歙。四十四世孫華,值隋末唐初,以討賊有功,食邑三千戶,進爵為英濟王,廟祀至今,朝野重之。王之子九,悉受恩封。其後裔散處四方者,簪纓圭組輝映史冊,或一脈六世而鹹登甲第,或兄弟十人而並顯當時,封王者五,封公者十,其餘位冢宰、列總帥、名魁天下者,代不乏人。且子孫雖多而尊卑之分截然,宗族雖盛而親疏之等昭然。若春秋祭掃,吉凶慶弔,衣冠相聚,純乎仁厚之風,藹然雍睦之族。貧富雖有不齊,皆念本同一氣,不恃富以欺貧;貴賤雖有不敵,皆能崇正族義,不以貴而凌賤。至若四莊之徹十世同居,藹吉之風古所未有。此汪氏族譜之作,大有功於世教,而視他族為不侔矣。為後來者,能思先世忠孝節義、篤厚其慶,則其光顯前烈、啟佑後人,又豈不有補於世雲。

宋淳熙十五年戊申九月甲戌,直秘閣修撰、崇正殿說書新安朱熹序。

《汪氏宗譜》十大序跋

9. 《汪氏宗譜跋》/清/李鴻章

丁未春幸邀,聖恩未遑,歸裡重九,前二日接到波餘汪世伯賀書一函,內載伯與,觀瀾五先生,及諸族人纂修家乘徵序於鴻父,鴻父之序已弁其首,茲又倩鴻作跋,鴻本不敏,覽書之下不性赧然,惟是伯與鴻父文字訂交多,歷年所鴻於趨承時久,承教誨。伯本鴻所尊敬者,而觀瀾先生同諸族人,素有芳名,亦鴻所仰慕,敢曰弗勝厥任,敬謝不遑,兼恤煩勞,而莫為之作,以達嘉命乎哉。竊思譜為大端,洵非易作也。譜有條例,不可不遵;譜有憲典,不可不法;譜有圖系,不清則支派憂其紊;譜有字諱,雷同則名分慮其淆;生歿配葬,有或闕,則後人之抱憾良多;碩德貞節有弗彰,則先澤之就湮不少;以及立宗規,立家法,皆當不過不遺,始可為後世子孫遵循,而勿替凡。若此類,非有卓識者不能條分縷析,編緝以成書譜,不易作,豈虛語哉。然汪氏之譜幸有波餘、世伯、觀瀾先生同族諸君子,共理其事,又何不精不詳之有足議歟。爰為之跋,陲寄汪氏譜堂以附於父序之末。

道光二十七年歲次丁未小春既望之吉

賜進士出身

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加一級

世愚侄李鴻章頓首拜跋

(清道光二十七年汪朝海等篡修咬根堂《[合肥紫蓬山]汪氏宗譜》

《汪氏宗譜》十大序跋

10.《續修汪氏宗譜序》 /清/ 吳汝綸

楓林汪氏,吾桐望族也。郡託平陽,依然帝胄,號隆越國,早列上公。自秦漢唐宋以來,上下千餘年,朝多忠盡,野有賢能,固已指不勝屈矣。第前人之美,後人弗彰,則謂之不孝。前人之盛,後人弗傳,則謂之不才。慈故不論汪氏列祖之大,而請論夫汪氏述祖之人。崇禎壬午秋,揚先烈者叫有若世傑,索宗派者則有若文濱。康熙、乾隆御極時,閱三十載每一修。即道光丁亥年,惇裕、燕玉、仲之、芝蘭輩,亦嘗纂輯無遺。迄今一啟卷,較若列眉,謂非前此之功耶?於戲盛矣!古云極盛難繼。何幸經營出入不憚煩難,則漸逵是任。構理文詞,不辭心瘁,則月樓司。共議纂修,追遠報本,則家廉是倡,不期病篤,厥子元貞善承親志,遂爾莞筭持籌,一塵不染,而且善寫成帙。他如文治歿後,又有啟財。若而人之數君子,才雖操刀而傷,心實負山而力矣。予也忝列姻末,今見華乘告成,略為敘之,以見不沒人善雲。

皇清同治癸酉年季夏月穀旦,賜進士出身、直隸省深州直隸州加五級姻晚吳汝倫頓首拜撰。

(清汪月樓等纂修《[安徽桐城]楓林汪氏支譜》清同治十二年存著堂木活字本)

《汪氏宗譜》十大序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