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被貶廣西宜州時,寫下一首千古惜春詞,感人世、嘆流年

傷春悲秋是中國古典詩詞的傳統主題,在百花陸續凋零的暮春時節,最能觸發人的感傷情緒。今天要品的這首惜春傷春的宋詞便是這類詞作裡面的經典篇章,作此詞時的黃庭堅正經歷他政治生涯的低谷,彼時的他被貶廣西宜州,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面對這暮春時節的景緻,失落的情緒,油然升起,便有了這首千古惜春宋詞。

黃庭堅被貶廣西宜州時,寫下一首千古惜春詞,感人世、嘆流年

清平樂·春歸何處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春天將歸向何處?我尋不見它的蹤跡只感到苦悶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訊息,請一定要幫我呼喚它回來與我同住。可是又有誰會知道春天離開的蹤跡呢?只好去問一問黃鸝。但是沒有人能夠理解它迂迴婉轉的啼鳴聲。一陣風兒吹起,它便隨風飛過了盛開的薔薇。

黃庭堅被貶廣西宜州時,寫下一首千古惜春詞,感人世、嘆流年

全詞開篇便直抒胸臆,

春歸何處?

質問春去了哪裡,這一句實際乃是無答之問,也是無理之問。然而這無理而問之語,卻又妙趣橫生,憐惜不捨又無可奈何的心緒都含蘊其中。

寂寞無行路,

則是詞人不知春之蹤跡的揣測之語。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若是知道春去了哪裡,請一定要喚回它來同住,滿滿的都是惜春之情。

上片是直筆硬寫留春情懷,下片則是託物寄興的惜春意緒,字字情真意切而扣人心絃。詞人喚春同住的奇思妙想,表達了他對這大好春光的無限留戀之情。那鶯鳴百囀的黃鸝、搖曳擺動的薔薇,無一不在傳遞著春天即將隨風而逝訊息。作者藉助這些美麗的事物,將心中那惜春之意描述的婉轉動人。

黃庭堅被貶廣西宜州時,寫下一首千古惜春詞,感人世、嘆流年

這首惜春詞,表面是對春的珍惜,亦有對昔日朝堂名仕濟濟生活的留戀和懷念。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蔡京獨攬大權,廢除原來的科舉法,篡改朝廷法治,加害朝臣。僅僅數日,朝堂上下往日景象一去不返,變得烏煙瘴氣和民不聊生。這時的黃庭堅也被貶至廣西,因此這首詞也是一首悲情詞,詞人只能眼睜睜看著那無法挽回的政治局面就如同這即將逝去的春天一般,這種絕望和惆悵便化作這一首惜春詞,留給我們後人琢磨。

好的作品便是如此,或者給人美好的享受,或者給人以啟發和哲理,有時還能給某一段歷史以鮮活的見證。不同的人甚至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心情,都能有不一樣的解讀,也能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都能給人不同的啟發,好的詩詞就是如此的百讀不厭、常讀常新。

黃庭堅被貶廣西宜州時,寫下一首千古惜春詞,感人世、嘆流年

若是春天要去向哪兒呢?它又能去到哪兒呢?寂寞無主的它找不到歸去的路,不知該何去何從。詞人把春天比作一個迷失的人,她要離開卻不知道要去哪裡?也不知道要回到哪裡?心中便升起一股憐愛之情,想要喚她來同住。

春光無限好,然逝去也是必然,任是誰也無法阻擋。美好的總是如此短暫,猶如曇花一謝,珍貴卻又轉瞬消失無痕,留給人們無盡的悵惘和不捨。

黃庭堅被貶廣西宜州時,寫下一首千古惜春詞,感人世、嘆流年

然而即便是會消逝,春也來過,那份美麗雖然無法讓它停留下來,可美好事物帶來的那份快樂與感動卻是能永遠都留在心上,歷久彌新。只要想起便可帶來溫暖,和美好的回憶,也就夠了,人生本就是曾經擁有,本就沒有什麼是可以永久停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