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江湖風雲錄:兩個詩人三首詩,誰敢以多為勝?

唐詩江湖風雲錄:兩個詩人三首詩,誰敢以多為勝?

唐詩江湖風雲錄:兩個詩人三首詩,誰敢以多為勝?

文/老張在路上

那天因為和朋友說到如今的詩壇亂像,忽然就想到唐代兩個詩壇前輩來。這兩個人,一個兩首詩,一個一首詩。

01

先說留下兩首詩的人。

這人叫張若虛,字、號均不詳,揚州人。以《春江花月夜》著名。

張若虛的生卒年月,按《唐詩選》的說法,生於公元647年,死於公元730年。在唐代那個時候,活這麼大,真是長壽老人了。早該拿到最高一檔的老年生活補貼每月“十千”錢了。

張若虛也在體制內生活,他曾任兗州兵曹,事蹟略見於《舊唐書·賀知章傳》。兗州,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山東省直管,濟寧市代管。現在是縣級,在唐代州比縣級別高。兵曹是古代管兵事等的官員。唐代為府、州設立的“六曹”之一﹐在府稱“兵曹參軍”﹐在州稱“司兵參軍”。兵曹是管理軍隊人事任免,大概類似於現在副廳或正處級。

張若虛有朋友圈中有不少名人:賀知章、賀朝、萬齊融、邢巨、包融、張旭,並且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

唐詩江湖風雲錄:兩個詩人三首詩,誰敢以多為勝?

在唐代詩壇,賀知章是個猛人。

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賀知章早年遷居山陰。少時即以詩文知名。唐武后證聖元年(695)中進士、狀元,

賀知章是浙江歷史上第一位有資料記載的高考狀元。

賀知章自己是猛人,他朋友圈裡猛人很多。他是好幾個微信群裡的群主,

有一個群叫“吳中四士”。

剛才已經說過,這個群只有4個人。外人花大錢請客也進不來。

賀知章還是“飲中八仙”群的群主

。群員一共8人: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賀知章資格最老,所以就當了群主。其他群友有王公、宰相,還有布衣。這個群裡的主要活動就是隔幾天就聚在一起“拼酒”,然後藉著酒勁吹牛逼。

有個叫杜甫的晚輩,也想進群。李白本想讓好朋友杜甫也進來,大家表決後,一致決定此群小眾化,8人為止。

杜甫很生氣,心想不讓我進群,我寫詩紀錄你們的洋相,讓別人看看你們這群為老不尊的傢伙的私下都是什麼模樣: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唐詩江湖風雲錄:兩個詩人三首詩,誰敢以多為勝?

《飲中八仙歌》幽默諧謔,色彩明麗,旋律輕快。八個人物主次分明,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彼此襯托映照,有如一座群體圓雕,詩歌理論家王嗣奭說:

“此創格,前無所因。”

此詩一出,連李白喝醉了後,都禁不住要說:我連牆都不扶,就扶你,杜小弟弟。

其實,除了上面這兩個群以外,

賀知章還加入了一個叫“仙宗十友”的群

。這個群比剛才那兩個群都大,一共10人: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司馬承禎、賀知章。

這個群因為裡面有些神神道道的人,有些人還互相看不上,平時聚會、見面活動不太多。

賀知章在天寶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里,捨本鄉宅為觀,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詔許之,賜鑑湖一曲。玄宗御製詩以贈,皇太子率百官餞行。回山陰五雲門外“道士莊”,住“千秋觀”,建“一曲亭”自娛。

“廳館好牆壁及屏障,忽忘機,興發,落筆數行,如蟲篆飛走,雖古之張索不如也。”

唐詩江湖風雲錄:兩個詩人三首詩,誰敢以多為勝?

其間,寫下《回鄉偶書二首》:

其一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其二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86歲那年,賀知章死了。在唐詩江湖上,他留下了著名的絕技“剪刀手”,習成此武功的密藉是: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詩江湖風雲錄:兩個詩人三首詩,誰敢以多為勝?

想當年,還是天寶元年,詩人李白來到京城長安。那是他還不是網紅,在長安沒有一個朋友,就孤身一人住在小客店裡。一天,他到一座著名的道觀紫客去瀏覽,碰見了著名詩人賀知章。賀知章聽李白說自己是個詩人,就問他要新作看,李白就不好意思地拿出剛寫的《蜀道難》,想不到賀知章看了,驚訝得下巴快要掉下來,對李白說:“看來,你就是天上下凡的詩仙呀!”

到了飯點,賀知章邀請李白去飲酒,在酒店剛坐下,才想起身邊沒有帶錢。又不好意思簽單或打白條,怕被人舉報,得不償失。就把腰間的金飾龜袋解下來,作為酒錢。李白阻攔說:“使不得,這是皇家按品級給你的飾品,怎好拿來換酒呢?”

賀知章哈哈一笑:身外之物,身外之物。

唐詩江湖風雲錄:兩個詩人三首詩,誰敢以多為勝?

02

接著說張若虛的正事。

連江湖上的大牛李太白都要在多後還藉助當年賀大人的金龜換酒典故,來表揚自己。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賀知章的名頭有多麼大。而張若虛能和他在一個群裡混過,也肯定是唐詩江湖上牛逼烘烘的人物。

他的牛逼詩名叫《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唐詩江湖風雲錄:兩個詩人三首詩,誰敢以多為勝?

除了這一首,張若虛另一首詩是《代答閨夢還》。

關塞年華早,樓臺別望違。

試衫著暖氣,開鏡覓春暉。

燕入窺羅幕,蜂來上畫衣。

情催桃李豔,心寄管絃飛。

妝洗朝相待,風花暝不歸。

夢魂何處入,寂寂掩重扉。

為戍守關塞,年輕的丈夫與妻子離別了。離別之後,這位女主人公就陷入了漫長的苦思中。穿上了新衫,才感覺到了春天的溫暖。簡單的梳妝對鏡後,才看到春暉。偶有燕子飛過,透過羅幕看看她。不知何時,有幾隻蜜蜂也打起了她那件“畫衣”的主意。

最後她醒了,重重的長嘆一聲。在重重的回聲中,她無奈的再次把大門關上了。

唐詩江湖風雲錄:兩個詩人三首詩,誰敢以多為勝?

03

和賀知章相比,金昌緒只留下一首詩,而且詩還很短,只有20個字。

金昌緒生卒年不詳,大中以前在世。

“大中”是唐宣宗李忱的年號。從公元847年到860年10月,唐懿宗改元鹹通止。

會昌六年(846年)三月二十一日,唐武宗李炎駕崩,李忱登基稱帝,是為唐宣宗。

李忱勤儉治國,體恤百姓,減少賦稅,注重人才選拔。在對外問題上,李忱不斷擊敗吐蕃、回鶻、党項、奚人,收復安史之亂後被吐蕃佔領的大片失地,使唐朝國勢有所起色,百姓日漸富裕,使本已衰敗的朝政呈現出“中興”的小康局面。因此,史家對李忱評價極高,認為他是和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和貞觀之治的唐太宗一樣的明君”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

唐詩江湖風雲錄:兩個詩人三首詩,誰敢以多為勝?

詩人金昌緒就生活這個時代。死後,他留下了一首名為《春怨》的詩: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明代詩歌理論大牛人謝榛在《四溟詩話》中曾把詩的寫法分為兩種:

一種是“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詩”,如杜甫詩“日出籬東水,雲生舍北泥。竹高鳴翡翠,沙僻舞鵾雞”,

屬於此類;

另一種是“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詩”,這首《春怨》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另一個更加牛逼的和明朝著名官二代嚴世蕃有過節的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更讚美這首詩的

“篇法圓緊,中間增一字不得,著一意不得”

。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也說:

“一氣蟬聯而下者,以此為法。”

這些詩壇的上一言九鼎的大詩評家如此看重的四句詩,應該真的是好詩了。

這首詩層次重疊,極盡曲析之妙,好似抽蕉剝筍,剝去一層,還有一層。它總共只有四句詩,卻是每一句都令人產生一個疑問,下一句解答了這個疑問,而又令人產生一個新的疑問。這在詩詞藝術手法上是所謂

“掃處還生”

黃梅戲《桃花扇》裡,李香君和心上人百年好合後,第二天清早起來,唱道:

“黃鶯樹上聲聲唱,才覺樓前好春光。”

唐詩江湖風雲錄:兩個詩人三首詩,誰敢以多為勝?

黃鶯是討人歡喜的鳥。而詩中的女主角為什麼卻要“打起黃鶯兒”呢?第二句詩果然對第一句作了解釋,使人們知道,原來“打起黃鶯兒”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但鳥語與花香本都是春天的美好事物,而在鳥語中,黃鶯的啼聲又是特別清脆動聽的。人們不禁還要追問:又為什麼不讓鶯啼呢?第三句詩說明了“莫教啼”的原因是怕“啼時驚妾夢”。但人們仍不會滿足於這一解釋,因為黃鶯啼曉,說明本該是夢醒的時候了。那麼,詩中的女主角為什麼這樣怕驚醒她的夢呢?她做的是什麼夢呢?最後一句詩的答覆是:這位詩中人怕驚破的不是一般的夢,而是去遼西的夢,是惟恐夢中“不得到遼西”。

一位閨中少女為什麼做到遼西的夢?她有什麼親人在遼西?此人為什麼離鄉背井,遠去遼西?這首詩的題目是《春怨》,詩中人到底怨的是什麼?難道怨的只是黃鶯,只怨鶯啼驚破她的曉夢嗎?

這些,不必一一說破,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佛曰:不可說不可說。

唐詩江湖風雲錄:兩個詩人三首詩,誰敢以多為勝?

04

人總是要死的,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即便達官貴人們保健醫生跟著,吃的是特供的沒有汙染的食物。只不過比一般人多活幾十年。最後還是要死,詩人也不例外。

張若虛和金晶緒都要死了。死神快要降臨的前夜,他們忽然想到了自己一生的創作的詩歌來。想到了自己所親身經歷的詩歌江湖的風風雨雨,如今,一切都要煙消雲散了。

死去原知萬事空。

唐詩江湖風雲錄:兩個詩人三首詩,誰敢以多為勝?

可他們不甘心。唐代詩歌江湖,大牛遍地。那麼多熱愛詩歌的文藝青中老年,寫詩的人比讀詩的人還要多。那麼多的詩人,那麼多的詩歌流派:

上半截、下半截;口水詩、放屁詩。

唐詩江湖風雲錄:兩個詩人三首詩,誰敢以多為勝?

還有名篇:

《趕上牛車去要你》、《遠看崑崙黑乎乎》、《再沒柴也要蒸熟包子》,等等等等。

以下是我的推猜:

張若虛和金昌緒之所以傳下來的詩這樣少,是不是這兩人生前把他們的詩集都燒了,他們不願意再做詩人,不想和一些詩人為伍,嫌丟人?這兩人都是爆脾氣,有什麼想法就實施行動。

在病榻前的南山木炭爐子裡,張金兩家的後人搶出了一共3首詩。

我彷彿隔空聽到這兩個人的大聲說:別再叫我詩人,誰再叫我詩人我可要罵人了。

(本文圖片為網路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