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還是“形像”?

“形象”還是“形像”?

「形象」還是「形像」?

2014年11月6日於溫哥華

我定義「書法是字像藝術」,這裡出現了一個「像」字。

有人說,形象之「象」,用「象」不用「像」,是否「字像」也應該寫成「字象」?

這個問題,我是考慮過的。

“形象”還是“形像”?

《說文解字》把兩個字都收入了。

卷九「象部」:

「長鼻牙,南越大獸,三年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凡象之屬皆從象。」

從這個解釋來看,許慎心目中「象」就是一種動物。

卷八「人部」有「像」:

「像,象也。從人從象。」

「像,象也」這一句解釋,意義不大清楚,版本出了問題。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依據《韻會》徐鉉本,把這一句改為「像,似也」。所謂「像」,就是相似的意思,這就明白多了。

“形象”還是“形像”?

這兩個字,本義原是分開的,「象」是一種動物,「像」是相似的意思。把兩個字比較一下,很容易看到,「象」這個字是先有的,它是一個像形字;而「像」是後起的形聲字,右半聲旁用了「象」,表示讀音。

問題在於,這兩個字經常混用,譬如像形字,多寫為「象形字」;形像,多寫為「形象」,弄得人糊裡胡塗。這種混用,很古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說文解字》本身,凡應該用「像」的地方,都用了「象」。我們現在看到的《說文解字》,不是原本,是抄本。抄寫人喜歡用「象」代替「像」。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對這兩個字都寫了大段解釋,其中有些是重複的,我這裡整理一下:

「《周易 毄辭》曰:『象也者,像也』,此謂古《周易》『象』字卽『像』字之假借。韓非曰『人希見生象,而案其圖以想其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似古有『象』無『像』。

然『像』字未制以前,『想象』之義巳起,故《周易》用『象』為想象之義,如用『易』為『簡易』『變易』之義,皆於聲得義,非於字形得義也。韓非說同俚語,而非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之恉。」

這一段文字說,「想象」在語言中早已出現,當時還沒有「像」字,所以都用「象」字來代替。同音假借在語言中是一個普遍現象,就算在今天,上海話、廣東話中有寫不出的字,也先拿一個同音字填補上。後來為了分清楚,創造了「像」字。

但《周易》等古書以「象」代「像」,就有那讀古書、守古書的人,以寫「象」為榮。段玉裁說:「凡形像、影象、想象字皆當從『人』,而學者多作『象』,『象』行而『像』廢矣。許書『二曰象形』,度許固必作『像形』。」這是一些讀書人的頭巾氣。

結果你看,具像,抽象,寫法就不一樣,你說煩不煩。

書法是字像的藝術,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