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詩人太傳奇:拿著一幅爛牌,居然闖出了一條功成名就之路

高適,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我們上學的時候都有背過他的詩,其中,有一首《別董大》裡面有這樣一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總是讓人記憶猶新。

高適所在的年代,是大唐最輝煌的時代。這其中,對詩人最友好的一個地方就是可以寫出大氣開明的詩風,比如:李白、王之渙等著名詩人,他們就經常遊覽各處名勝,只要到一處地方就題詩一處,留下了不少名作。王之渙寫的《登鸛雀樓》,有種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意味: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但是,高適和同時期的那些詩人有些不同,他既不歌詠大唐盛世,也不題詩名樓秀峰,而是寫關於邊塞的困苦,一寫就寫了很多首。

這位詩人太傳奇:拿著一幅爛牌,居然闖出了一條功成名就之路

為什麼會是如此呢?

其實,從高適的人生經歷中就能找出原因。

高適的一生,可以說是一部華麗逆襲的勵志故事。從窮苦的乞丐到富有的侯爺,在他四十五歲之前,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窮困潦倒到一度以乞討為生。但到了四十五歲之後,他忽然平步青雲扶搖直上,彷彿開了掛一樣的,立刻走向了人生巔峰,在剩下的十幾年,官至侯爵。

其實,身為詩人的高適是非常擅長寫邊塞詩的,而且,與李、杜交情十分要好,但是,詩文還是略遜於仙聖一籌,不過,在仕途上,可是甩開詩仙、詩聖好幾條街了。要知道,大部分詩人僅僅只會寫詩,而當官卻不像寫詩那樣簡單,哪怕當官也當不了太長的時間。

所以,在當時的詩人圈子裡,像高適以詩得以封侯的詩人,實在是屈指可數。所以,《舊唐書》對高適官至侯爵,有這樣一句話:“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

如果,用八個字來形容高適的一生, 那就是大器晚成,厚積薄發。

在704年,也就是則天順聖皇后長安四年,高適出生了,雖然,高家祖上輝煌過一陣,但好景不長,到了高適這一代,家境就開始走向了下坡路,日子也是越過越苦。到了二十歲的高適,為了改善生活質量,於是,來到京城,想混出名堂來,然而,他始終找不到門路。

一般情況下,文人們想要走上仕途,有兩種方式:要麼透過考取功名,要麼求人引薦。不過,高適這人比較奇怪,在京城混不下去之後,就跑去中原地帶的梁、宋等地方,開始了流浪的日子。流浪之餘,他還順帶找了一塊田地種上了水稻,據說收成還不錯。

如果一直這樣下去,高適也許是一個很好的農民,可是,歷史是沒有如果的。二十好幾的年紀,做個農民,要是擱在普通人身上,可能也就覺得是挺好的一個活法,懶得再去折騰了,但是,高適似乎並不這樣想,他認為:人生應該在路上過。

所以,到了二十八歲的高適,又走上了另外一條路——從軍。他覺得建功立業的最好方式就是在戰場上殺敵,於是,他北上薊門、燕趙一帶主動報名參加戰鬥,對抗那些進犯邊境的遊牧民族。然而,那時的大唐四海昇平,所以,這些戰鬥只是小打小鬧,根本激不起什麼浪花。

這位詩人太傳奇:拿著一幅爛牌,居然闖出了一條功成名就之路

之後,他又先後欲投朔方節度副大使信安王李禕、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幕府。哪怕努力的證明自己,但高適的生活好像還是沒有什麼改變,如果要說有,那就是,在打仗期間他寫了不少邊塞詩,有《信安王幕府》、《薊門不遇王之渙郭密之因以留別》、《真定即事奉贈韋使君二十八韻》、《贈別王十七管記》《塞上》、《薊門五首》等等,積累了一點點名氣,這其中,《塞上》的名氣最大:

東出盧龍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萬里,漢兵猶備胡。

邊塵漲北溟,虜騎正南驅。

轉鬥豈長策,和親非遠圖。

惟昔李將軍,按節出皇都。

總戎掃大漠,一戰擒單于。

常懷感激心,願效縱橫謨。

倚劍欲誰語,關河空鬱紆。

沒多久,高適就回到了宋中,後來又到處遊歷,去的地方有魏郡、楚地、東平等地,可以說是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東大部都走了個遍。也就是在遊歷期間,高適認識了李白,兩人成了好友,同吃同住了一段時間,再後來,他又認識了一個叫杜甫的男人。

這三人都有著共同的理想,談起話來就沒個停歇的時候。相會的日子雖然美好,但很短暫,隨著時間的流逝,三人終究還是要各奔東西。李白去了齊魯吳越,繼續他的漫遊之旅;承受生活壓力的杜甫,只能返回京城,等待下一個機會;而此時的高適有些迷茫,不過很快想通了,去了京城第一次參加科考,但還是落榜了。其實,這時候的高適,已經三十二歲了,要想建功立業幾乎沒有什麼可能了。

過了一年,三十三歲的高適,寫了《淇上別業》、《酬陸少府》、《自淇涉黃途中作》等詩。這其中,《淇上別業》最具代表:

依依西山下,別業桑林邊。

庭鴨喜多雨,鄰雞知暮天。

野人種秋菜,古老開原田。

且向世情遠,吾今聊自然。

考試落第後,高適從長安出來,就在淇上靠近淇水的地方建一所別業裡住了下來。隱居淇上時的別墅,背山面水,旁邊桑林成片,農人作鄰。這裡雞鴨成群,菜蔬滿園。淇水太行,景色優美。山林生活,自得其樂。《淇上別業》的末兩句則略露出作者仕途困頓、政治抱負無法施展的苦悶心情。

兩年後,高適返宋途中,作《燕歌行》: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自此至天寶七載,高適一直居於宋州。其間曾遊魏郡、楚地等,又曾旅居東平等地。不過,值得高興的是,高適雖仕途不順但詩名越來越大。根據史料記載,“每一篇已,好事者輒傳佈”。所以,名氣大給高適帶來了一件好事,在四十六歲時,高適被睢陽太守張九皋一眼看中,給引薦去了河南封丘作縣尉。

這位詩人太傳奇:拿著一幅爛牌,居然闖出了一條功成名就之路

官職雖小,但至少也是個官,高適誠心接受了這個安排,只是這個官當得實在憋屈,不到三年的時間,高適便辭了官,為此還寫了一首詩《封丘作》:

我本漁樵孟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澤中,寧堪作吏風塵下?

只言小邑無所為,公門百事皆有期。

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

歸來向家問妻子,舉家盡笑今如此。

生事應須南畝田,世情盡付東流水。

夢想舊山安在哉,為銜君命且遲迴。

乃知梅福徒為爾,轉憶陶潛歸去來。

在封建社會,一方面縣吏執行維護社會秩序的職責,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的參與壓迫百姓之中。這首詩就寫出了高適任職期間在履行“拜迎官長”“鞭撻黎庶”等奉上欺下活動時,內心的痛苦與矛盾,當然,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夕階級矛盾的日益激化。

辭官後,高適又開始了他的遊歷日子,這次的目的地則是——長安。

換一般人的話,尤其是年過半百的,只混成這個樣子的話,再折騰的想法早就消停了,乾脆解甲歸田,找個合適隱居的地方,怡養天年也挺好。但是,高適就是不服老,長安逛夠了,他還想繼續西行,於是,就跑到涼州來了,並投奔到河西節度使哥舒翰的幕府,以發揮自己的餘熱。

也就是在這裡,高適的命運開始來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這一回,他算是跟對了領導,這個哥舒翰是名望極高的名將,和安祿山一樣是政界明星,所以,唐玄宗對他很是看重。哥舒翰實際上是個很接地氣的人,當過縣尉,也有辭官的經歷。所以,哥舒翰看得出高適和自己一樣,是屬於胸懷大志的人。因此,哥舒翰任命他擔任左驍衛兵曹參軍掌書記一職,就這樣,高適成了哥舒翰的重要幕僚。

到唐朝天寶十四年,高適五十二歲了。

沒多久,一個重要的歷史時機到來了,范陽節度使安祿山忽然發動了叛亂,於是,唐玄宗立即任命哥舒翰為皇太子的先鋒兵馬大元帥,統領二十餘萬大軍,出征潼關禦敵。而高適作為哥舒瀚的重要幕僚,在餞行過程中,對皇帝唐玄宗的一切盡心盡責。皇帝覺得高適是個很有想法的文人,尤其是在戰事上很有遠見。同年十二月,唐玄宗當即將他提拔為拾遺,後來轉升監察御史,和哥舒翰一起鎮守潼關。

然而,因為奸相楊國忠屢屢在皇帝耳邊進讒言,把重要的戰機給耽誤了,導致哥舒翰戰敗被俘,因此,潼關失守,唐玄宗也逃去了四川。此時的高適已經沒有領導了,其實,要逃要散都是可以的,不過他還是做了一個無比正確的選擇——星夜兼程追上唐玄宗,當著皇帝的面說明了潼關失守的原因和經過。唐玄宗對於高適的表現既感動又滿意,再一次將高適提拔為侍御史,後來,又讓他升為諫議大夫。

自從做了諫議大夫,高適一直都非常的盡職盡責。有一次,唐玄宗打算將兵權分給諸皇子,高適覺得這樣的做法不妥,講明瞭若將兵權分散出去必留下隱患,可是,唐玄宗還是沒將高適的話放在心上。果不其然,當諸皇子一分到兵權,太子李享就著急稱帝,最後,硬是把唐玄宗逼成了太上皇,而他自己則成了後來的唐肅宗。二子永王李璘看著兄弟居然當了皇帝帝,心有不甘,於是,擅自引兵東巡,試圖佔據江東一帶。這一切的變化,都一一印證了高適當時說過的話。

對於永王引兵東巡一事,新皇帝唐肅宗召來諫議大夫高適問話,問:“你對這件事怎麼看?”高適為皇帝分析了江東的形勢之後,很堅定的表態:“李璘必敗!”這話一出,讓唐肅宗很是受用,立刻就封高適為淮南節度使,管轄廣陵等十二郡。在後面平定永王的戰鬥中,高適更是與淮南西道節度使、江東節度使結盟,一起討伐永王。他在戰場的表現非常英勇,更是立下了不少戰功。

這位詩人太傳奇:拿著一幅爛牌,居然闖出了一條功成名就之路

好巧不巧的是,在這一年,高適的好友李白就在永王李璘的軍營裡,正和永王一起高談闊論,最終,還是留下了一條“罪證”——寫了一組詩《永王東巡歌》:

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

樓船一舉風波靜,江漢翻為雁鶩池。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

雷鼓嘈嘈喧武昌,雲旗獵獵過尋陽。

秋毫不犯三吳悅,春日遙看五色光。

龍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訪古丘。

春風試暖昭陽殿,明月還過鳷鵲樓。

二帝巡遊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只能說,李太白的政治覺悟不是一般的低,站錯隊的後果就是:永王兵敗了,李白也因此入獄,後來,因為參加永王東巡而獲罪,又被判流放夜郎。

而高適則不一樣了,從五十二歲開始,就官運亨通了起來。在平定永王之後,又受命討伐安史叛軍,從敵人手中奪回了睢陽。後來,蜀地發生戰亂,他又接連出任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到了唐代宗時期,高適又升遷至劍南節度史,後來,調回京城,任刑部侍郎、左散騎常侍,更被封為浡海侯。

甚至,在他六十二歲死後,更是被贈了禮部尚書。

不得不說,唐朝有那麼多詩人,能把官做到最大的,還真的只有一人,那就是:高適。

其實,高適的人生起點是非常低的,一開始拿到的就是一幅別人看不好的爛牌。家境不算好,還是個農民,考試也沒有什麼好運氣,好不容易當個小縣尉還任性辭職了。有大好年華的時候,他到處都在流浪,直到四十多歲都還混在底層社會,算得上“失意落魄”四個字了,直到五十多歲才算是真正的入仕。

這位詩人太傳奇:拿著一幅爛牌,居然闖出了一條功成名就之路

那麼,如此年齡的高適,為何還能逆襲成了人生的大贏家呢?

其實,在安史之亂爆發之前,當時的社會還是一片太平,可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高適就已經嚮往在沙場上建功立業了。要知道,這可是一條不尋常的道路,比考試及第還要難上千百倍,這也恰恰說明了高適是胸懷抱負的真漢子。不過,走這樣一條異常艱辛的道路也不是那麼容易,高適也多次走向了死衚衕。直到後來,這條路還是被他走通了,全憑他那股子永不放棄的精神和奮發進取的韌勁。

有那麼多次一看就絕望、也可以徹底放棄的關鍵時刻,他始終不忘自己的初心,堅持著自己的方向和追求,不管是時運、年齡,還是外部環境,都沒能打倒他,可想而知,他的這股子韌勁有多大。這種韌勁在他寫下的詩文中也有體現,語言剛健有力,氣勢非凡,很有英雄氣慨。比如《燕歌行》中的這一句: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意是,戰士們在前方奮勇殺敵,將生死拋在腦後,而那些將領們卻躲在後面的帳房裡面,只知道看美人跳舞,還喝酒作樂!高適在詩中揭露了將領與戰士之間的矛盾,暗指了戰敗的真正原因。戰士們在沙場上與敵人短兵相接,紅血瞬間染紅了白得晃眼的刀鋒。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

大意是,戰士們為了節義犧牲自己的寶貴生命,難道只是為了得到功勳嗎?所以,常年在戰場上的高適非常瞭解這些勇敢的戰士們的內心活動:他們只是一群樸實的年輕人,也懂得這些人奮勇殺敵、浴血奮戰的目的絕不是為了個人的榮耀,而是期盼著國家早日恢復和平。

作為邊塞詩人,高適寫了那麼多邊塞詩,其中,這篇《燕歌行》絕對是高水平的代表作,也被人們稱為高適的“第一大篇”: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鬥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

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颻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這首詩描寫的是邊塞將士的艱辛生活,高適年輕的時候有過北遊燕趙的經歷,所以,對戰士們所處的環境還是比較瞭解的。當時的州節度使張守珪與奚族作戰失敗,在上級那裡卻慌報了軍情,這一切都被高適看在眼裡,在感慨的同時寫了這樣的一首詩。同時,他揭露了戰敗的原因是主將太過驕奢淫逸,而且,是輕敵大意以及不體恤兵士這些因素而造成的。

當高適感覺心累的時候,也會露出悲傷的一面,比如下面的一首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除夜作》

這是已過中年的高適,在除夕夜寫下的詩,他一個人獨自在異鄉的旅館裡,點著燈,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只覺得寂寞淒涼,就連燈燭的光,都看上去是那麼的寒氣襲人。此時的他,驚覺到這麼多年來自己一直在外漂泊流浪:那故鄉的親人一定會想念千里之外的自己吧,現在的我,年紀也大了,而且,雙鬢都斑白了。當過完這個除夕夜,明天就是新的一年了,唉,也意味著自己又要老了一歲。

這位詩人太傳奇:拿著一幅爛牌,居然闖出了一條功成名就之路

即便如此,但高適大多數還是非常積極樂觀的,比如下面的這首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踐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別董大》

詩的大意是:朋友啊,不必擔心前途茫茫,哪怕是孤單寂寞找不到知己,要知道,憑你的名氣,天下之大沒有人會不認識你的。就像鳥兒六翮飄搖自傷自憐,離開京洛已經十多年,大丈夫貧賤,誰又心甘情願,今天相逢,我可掏不出酒錢了。這是高適為朋友董庭蘭寫下的鼓勵詩,鼓勵朋友大膽地向前大步走,不要回頭看,要相信自己是個很棒的人。

這個董庭蘭,在當時算是個很有名氣的琴師,擅彈七絃琴,同時,也是吏部尚書房琯的門客,後來被貶出朝,因此,董庭蘭只好離開了長安,也就來到了睢陽這裡遇到了高適,兩人一見如故,成為了知己。在分別時,高適為他寫下了這首著名的送別詩。

一般詩人,寫送別詩通常都寫得悽清纏綿,讀起來有種催人淚下的心痛感,可是,高適就不這樣寫。前一句就描述了他們即將分別的場景——日暮黃昏,北風狂舞,大雪紛飛,遙空斷雁,怎麼看都是一副愁雲慘淡的情景,但在高適的筆下完全看不出半分悲觀。

詩中的言語很是響亮,向讀者傳遞了樂觀開朗的胸襟和豪邁的氣勢。

要知道,此時的高適才四十來歲,還在四處流浪,過著有上頓沒下頓的日子,正是最貧賤失意的時候。你說,混得都是這麼的悽慘兮兮了,高適的精神頭還是那麼的振奮激昂,願意將自己的正能量傳遞給朋友,可想而知,他的心臟是多麼強大,所以,他的後半生能夠逆襲,一點也不奇怪。

而且,從這首詩裡就可以看出,高適是那種不管外在環境變幻如何,也不會左右自己內心世界的人,他有非常強大的信念,以及昂揚的鬥志,就憑這一點,戰勝任何困頓落魄都不是問題。回顧高適的一生,他活得非常勵志,是個很有正能量的詩人。按現代話來說,他就是一個有著滿滿正能量的屌絲。

拿著這麼一幅爛牌,居然還是闖出了一條功成名就之路,可想而知他的確是個不簡單的人物。

這位詩人太傳奇:拿著一幅爛牌,居然闖出了一條功成名就之路

其實,高適的這種非凡的人生經歷,也向我們證明了一句話:只要你足夠自信、樂觀,加上堅持,人生哪怕糟糕萬分,也是有機會翻盤的。所以,當我們感覺到現在的自己活得不如意,或許正處於人生的低谷之時,不要氣餒,想想高適的故事,他承受的坎坷崎嶇比我們都多得多,我們憑什麼沒有希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