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杜甫唯一真跡,才知他不只是詩聖,還是很有深度的書法家

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

現實主義詩人

,與李白合稱“李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

詩聖

”,他的詩被稱為“

詩史

”。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欣賞杜甫唯一真跡,才知他不只是詩聖,還是很有深度的書法家

杜甫

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死後卻非常榮光,對中國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世特別是宋開始,詩人大多都在模仿杜甫的創作風格,對杜甫的評價要遠高於李白。

杜甫傳世有1500多首詩文,可我們卻很少見過杜甫的真跡。杜甫手書真跡到目前為止的確沒有被發現,不過卻有被人臨摹在石碑上的杜甫真跡被髮掘。先奉上區域性《俯太中嚴公九日南山詩》石碑真跡拓本給大家過過癮:

欣賞杜甫唯一真跡,才知他不只是詩聖,還是很有深度的書法家

《俯太中嚴公九日南山詩》石碑真跡區域性

杜甫鬱郁不得志悽慘的前半生

杜甫算是個官二代,其父時任兗州司馬。杜甫年輕時過的還算不錯,十九歲時開始出遊郇瑕(今山東臨沂),二十歲時,漫遊吳越,歷時數年。二十四歲考進士落第。之後杜甫兩次與被貶的李白相約遠遊,結下“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深厚友誼。

杜甫在長安呆了十多年,此時的大唐正處在安史之亂爆發前夜,吏治腐敗、民怨沸騰。唐玄宗年輕時倒是治國有方、愛民如子,到了末期變得非常昏庸。

封建社會那些個年輕時開拓進取的帝王,到了老年沒幾個不昏庸的,像漢武帝老年相信巫蠱之術把自己的命根子都絕了、乾隆皇帝老年寵幸和珅國家都被掏空了。唐玄宗也是一樣,到了老年,他一心寵幸楊貴妃、懶政昏庸,朝中奸臣當權,李林甫、楊國忠禍國殃民,百姓的生活越來越貧困絕望。

長安期間杜甫一直考試不中,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杜甫只有投靠權貴,可也很難混得一官半職。杜甫四十四歲謀得右衛率府兵曹參軍這種小官兒,也就是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的無聊差事。

雖然做了官,杜甫的生活也並沒有好起來。為官期間,杜甫往奉先(今陝西蒲城)回家省親,剛進家門就聽到哭泣聲,原來小兒子餓死了。白髮人送黑髮人,杜甫的痛苦難以形容。“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杜甫對黑暗年代的生動描述。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第二年六月,潼關失守,玄宗倉惶西逃。杜甫也開始了逃亡生涯。期間還被叛軍逮捕過,嚐盡了人間苦楚、受盡了痛苦折磨。

杜甫顛沛流離絕望的後半生

安史之亂平息後,杜甫也做過官,因為人耿直,多次被排擠。後乾脆棄官不做,幾經輾轉,舉家到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全家寄居在四川奉節。

欣賞杜甫唯一真跡,才知他不只是詩聖,還是很有深度的書法家

杜甫

寄人籬下的杜甫生活仍然困苦異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是這時期杜甫生活的寫照。後杜甫離開成都到達夔州,在朋友幫助下,謀得為公家代管東屯公田一百頃,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買了四十畝果園,僱了幾個僱工。這一時期,杜甫的創作達到了高潮,不到兩年,作詩四百三十多首,佔現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

後杜甫思鄉心切,乘舟出峽,途中遭遇頗多波折,因江水暴漲,五天沒有進食,差點餓死在船上。杜甫思鄉心切繼續船行,直至在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時年五十九歲。

杜甫《俯太中嚴公九日南山詩》拓本刻文

從歷史記載中可知,

杜甫書法以楷隸行草兼工,整體又以已意行之,十分注重書寫的節奏和筆墨運用,在唐代算是很有深度的書法家

《俯太中嚴公九日南山詩》石碑真跡拓本,被認為是杜甫唯一現存的真跡作品,這塊真跡拓本出自四川省的古窯中,相傳是公元760年時,杜甫來此探望好友嚴武所作的詩文。

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下完整的石碑真跡拓本:

欣賞杜甫唯一真跡,才知他不只是詩聖,還是很有深度的書法家

《俯太中嚴公九日南山詩》石碑真跡拓本全文

杜甫的一生,思之令人心痛,一代詩聖,竟然是如此淒涼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