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中國的佛造像起源頗早,即以東漢初年算起,至今已有一千數百年曆史了。其間雖有所謂“三武一宗”滅佛之法難,然時間均極短暫。且歷史上數朝並立,北朝滅佛而南朝佛教依盛;北周滅佛時而北齊正大造天龍山石窟寺,故造像史上應該說是沒有空白期的。若將有紀年可考的佛像依時代順序排列起來,是可大致看清歷代佛像演化之規律的。

我國的單尊佛像分散於世界各地公私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之手者為數甚多。國內各文博單位所藏就更多得無法統計。據目前發表的資料看,在佛像斷代上有著重要標尺作用的許多絕品,早年多流失海外。例如十六國後趙建武四年(338年)金銅佛坐像、赫連夏勝光二年(429年)金銅佛坐像、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銅佛立像等都是研究佛造像者幾乎每論必提的標準器,現無一不流落異域,實可痛心。

筆者旅日研究佛教文物期間,曾專程到各博物館考察我國佛像,有緣親睹許多佛像名品,宿願得遂。為研究之用,對有紀年之佛像尤加註意,數年來已搜求數百幅圖片。內中將最具代表性的佛像儘可能地收入了。本圖典所收多為隔海蒐集世界各地藏品,資料有所遺漏,自屬難免。尤其國內藏品,圖片明顯不足,承蒙各文博單位協力,使內容增色不少,特致謝意。

《中國曆代紀年佛像圖典》一書1994年出版,如今市面上價格高昂,而且一書難求,為了能讓造像愛好者對古代造像分期有更深刻的瞭解,特整理分享之。

|隋、唐 |

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朝代,享國三十八年。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於丞相楊堅,北周覆亡。隋文帝楊堅定國號為“隋”,定都大興城(今陝西西安)。公元589年,隋軍南下滅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中國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勵精圖治,開創了開皇之治繁榮局面。公元604年,隋煬帝楊廣即位並遷都洛陽(今河南洛陽),以洛陽皇宮紫微城為正宮,大興城為陪都。又修建貫通南北的大運河,開創了萬國來朝的“大業盛世”。然而內外舉措過度消耗國力,引發隋末民變。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在外發動兵變殺死隋煬帝;李淵逼楊侑禪讓,國號“唐”。619年王世充逼楊侗禪位,國號“鄭”,隋朝徹底滅亡。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隋末天下群雄並起,617年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次年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唐太宗繼位後開創貞觀之治,為盛唐奠定基礎。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並於657年建東都洛陽。690年,武則天改國號為周,705年神龍革命後,恢復唐國號。唐玄宗即位後締造全盛的開元盛世,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中後期經唐憲宗元和中興、唐武宗會昌中興、唐宣宗大中之治國勢復振。878年爆發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覆亡。

隋統治時間雖然不長,但佛像至今遺存尚多。風格上呈現多樣化,水平高低相差懸殊,良莠不齊。這是因為隋的疆域廣大,各地手法不盡相同。造像主流承襲北周造像風格較為明顯,大概與隋和北周均建都長安有關。後在繼承前期遺緒的基礎上,逐漸趨於風格一致。

從隋代的一些有紀年的佛像樣式分析,縱觀有隋一代,三十多年,隋的造像在繼承北朝造像風格基礎上逐漸形成了本時代的風格並向唐代造像風格過渡,也可說是個承上啟下的時代。因此之故,有些隋代造像若無紀年,有時讓人感覺是北周的作品,或者認為是初唐的造像,就是這個原因。

唐代寫實性技法大為提高,首先是唐代綜合國力的強盛,推動了整體藝術水平的向上,另一方面,中西交通的發達,使得西方的寫實性雕刻技法也啟發了中國的藝匠。不僅是佛像,其他用途的陵前石雕翁仲,人俑,動物俑,也都呈現出高度的寫實性。

唐代的佛像在初唐時雖尚未完全擺脫隋的影響,姿態略顯僵直,菩薩也略顯肥碩,纓絡仍感飽滿沉重。服飾上,佛、菩薩等與前期沒有太大的變化,衣紋上多喜用隆起如圓繩狀的紋線,這種紋線實際上可追溯到印度笈多時代(320-550年左右)馬土臘地方的雕刻樣式。服飾上佛菩薩等與前期沒有太大的變化,但衣紋上除了前述的直平階梯狀衣紋外,腿部再向上捲,顯得較為庸緩,有重量感,寶繒也下垂至肩上。但入盛唐後,佛像的製作已相當精純,技法圓熟。外來的佛像範本已不再是藝匠們亦步亦趨的規範,而是形成了一套中國式的佛像規範。人物的個性化和高度的寫實性相結合,是唐代佛像的總體特徵,藝匠們以佛經為依據,畫塑的完全是現實中國的背景和人物。唐代可以說是佛造像的黃金時代,這時期的佛像經過魏晉時期的消化和吸收,外來的佛造像樣式此時已不再是中國藝匠們亦步亦趨的一成不變的樣本,而是將外來形式極為完美不露生硬痕跡地與中國傳統雕塑相結合,創造出極為成熟典雅的佛像樣式。此期的造像比例舒展勻稱,結構合理,已完全擺脫了隋和初唐時佛頭部偏大,體態略僵板的感覺,動態極為自由活潑。

晚唐的造像也可與五代時(907-960年)造像相提並論。此時的造像仍為唐代風格範疇,但技法較前略為退步,盛唐時的那種氣勢恢宏,自由發揮的作風逐漸消失,變的較為拘謹,略顯生硬的樣子。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車長儒造觀音立像

隋開皇元年(581年)

石灰岩

91。4×28。6釐米

美國底特律藝術中心藏

發願文:開皇元年歲次辛丑四月庚辰三月十七日丙申,佛弟子車長儒為上父敬造觀世音石像一區,願上父託生兜率、值佛聞法、永離眾苦,不墜三塗,沸湯止流、洪爐息炎、刀山摧鋒、劍樹落刃、若生人間,侯王長者富貴家人。

隋代佛像亦分二大方面可述,一為仍沿襲北周北齊之餘風, 佛像仍多頭大身短,衣紋簡率或仍如曲陽造像之薄衣紋式佛像。另一方面,寶冠華麗,瓔珞精美,身材修長之觀音亦頗有可矚目者。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秦光先造觀音立像

隋開皇三年(583年)

石灰岩

40×15釐米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發願文:開皇三年歲次癸卯三月已亥朔八日丙午,佛弟子秦光先仰為七世父母、所生父母、合門大小,敬造像一區,所願從心。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白顯景造道像

隋開皇三年(583年)

砂岩彩繪

43×17釐米

陝西省彬縣出土,陝西省博物館藏

銘文:開皇三年歲次癸卯三月已亥廿三日辛酉,道民白顯景 發心造道像一區,為七世父母、家內大小、願國主安 康,人民安樂、閤家梨庶、一切眾生,一時成道。妻劉□息洪善……造像人司馬法。

陝西地方造像,其用砂岩者,不能深入雕鏤,然另有一種質樸之風。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石菩薩立像

隋開皇三年(583年)

石灰岩

高45釐米

現流入國外

發願文:開皇三年歲次癸卯……。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董欽造彌陀像一鋪

隋開皇四年(584年)

金銅

41×29×26。5釐米

1974年陝西西安南郊八里村出土,西安市文管會藏

發願文:開皇四年七月十五日,寧遠將軍武強縣丞董欽,敬造彌陀像一區。上為皇帝陛下、父母兄弟、姐妹妻子、俱聞正法。贊曰:……。

此鋪造像製作精美,阿彌陀像之薄衣紋,仍有北齊造像餘風。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天龍山石窟天王像

隋開皇四年(584年)

砂岩

高235釐米

原為山西天龍山第八洞洞口兩側天王,天龍山八洞開鑿於開皇四年,現藏日本京都藤井有鄰館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崇光寺觀音菩薩立像

隋開皇五年(585年)

大理石

高307釐米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發願文:□□□大像□二菩薩。去隨開皇五年,合道俗等於廢崇光寺敬造。即為歲月深遠,妝彩煙滅。屬大唐上元元年,有詔復興此寺。合僧一十一人並士女等痛相好之幽微,傷莊嚴之凋零,粵以垂拱元年十一月一日,遂各舍淨財,選求妙手,然則毫光流曜,似鏡周霄。金色浮暉,如呈漢夢。以斯功德,奉為四忍三有,普及含靈,同此福因,齊成覺道。□寺僧一十一人名。上座僧惠琰寺都僧惠明……。

銘文為唐垂拱元年加刻,此像身軀偏平,腹部前凸起,衣紋淺薄,瓔珞亦簡樸單調,仍是北齊造像風格。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菩薩並立像

隋開皇六年(586年)

金銅

高17。4釐米

日本東京新田氏收藏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釋迦三尊像

隋開皇六年(586年)

砂岩

高29。4釐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發願文:開皇六年歲在丙午六日庚辰朔八日丁亥,佛弟子□僧,為□存父母、家眷大小、因緣眷屬、敬造釋迦像一區,等同正覺。

此像身軀壯偉,頭大、體態笨重,仍是北周造像一路。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蘇遵造石造道像

隋開皇七年(587年)

石灰岩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見羅氏《海外貞珉錄》

發願文:(正面僅見)大隋開皇七年六月甲辰朔廿九日壬申,道民蘇遵敬造老君一區,上為七世……。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二佛並坐像

隋開皇七年(587年)

青銅

高17。7釐米

日本個人藏

發願文:開皇七年九月廿日,佛弟子比□超女為亡父母造像二區,併為見在眷屬,息男帝釋、弟雄朗。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張茂仁造彌勒三尊像

隋開皇十一年(591年)

大理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發願文:開皇十一年二月八日,佛弟子張茂仁為亡父母敬造白玉彌勒像一軀,七世先亡、現存眷屬,一時成佛。見楊伯達《瘞埋石佛的研究》,東京美術,1985。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石觀音立像

隋開皇十三年(593年)

石灰岩

高74釐米

日本倉敷市大原美術館

發願文:開皇十三年歲次癸丑十一月丁酉朔廿九日□醜,佛弟子得伏歡,為□弟洪□敬造玉石像一軀,藉冊□回覆(以上正面)。□者託生西方,□□聞法,又□七世□□父母眷屬、 法□眾生、□□□樂□□八難、一時成佛。□□ (以上左側)。女升姿、男經會、男毛會、妻張英暉、妹畔姜、姊、次 男、母張蘭暉、父元略、祖母張小明祖承貴。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範氏造阿彌陀三尊一鋪

隋開皇十三年(593年)

金銅

高76。5釐米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發願文:惟大隋開皇十三年四月八日卅人等,上為皇帝敬造阿彌陀像一區,範漢若母趙、範海讓母趙,範寶藏母李、範士峻母趙、範□季母路、範伯仁母李、範希石母李、範子希母馮。

此像為端方舊藏,歐美人稱此種數尊一鋪之金銅造像為“端方祭壇。此像飾件複雜,製作精美,與開皇四年之作堪稱雙璧。據傳發現於河北趙州橋附近。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青銅二佛並坐像

隋開皇十三年(593年)

金銅

高17釐米

日本個收藏

發願文:開皇十三年七月十五……母造像一區。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銅三尊佛立像

隋開皇十七年(597年)

金銅

高32。1釐米

美國菲利亞美術館藏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賈子寬造觀音立像

隋開皇二十年(600年)

黃花石

高38釐米

日本東京青文庫藏,見羅氏《海外貞珉錄》、大村西 崖《支那美術史雕塑篇》

發願文:開皇廿年歲次庚申二月八日,佛弟子賈子寬為亡父、現存母敬造玉像一區,願七世父母、法界眾生、永去三塗,長辭八難,一時成佛。父仲偘、母王醜 仁、亡弟世乾、弟石遷、□妹延□、亡妹相暉、女端□□、妻周□娘、亡妹舍那、亡妹金蓮。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釋迦多寶並坐像

隋仁壽元年(601年)金銅

高14釐米

日本東京新田氏收藏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羅文造銅二佛並坐像

隋大業二年(606年)

金銅

高37。5釐米

1957年河北唐縣北伏城發現,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發願文:大業二年九月廿日,王羅侯第(弟)羅文,為過往(亡)阿耶,見存阿孃,敬造多寶像一軀。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石二菩薩立像

隋大業二年(606年)

大理石

高28釐米

現流入國外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銅二佛並坐像

隋大業四年(608年)

金銅

高18。2釐米

日本個人收藏

發願文:大業四年三月十三日□才息□君相造金像□區。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銅佛立像(據金申老師近年研究應為偽品)

隋大業九年(613年)

高46釐米

捷克斯洛伐克藏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銅觀音菩薩坐像

唐貞觀二年(628年)

金銅

高21。5釐米

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僧修善浮雕羅漢

唐貞觀三年(629年)

大理石

美國霍奴魯魯藝術學院藏

發願文:大唐貞觀三年九月廿六日鎮海寺比丘僧修善。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馬周造佛坐像

唐貞觀十三年(639年)

黑石灰岩

高81釐米

傳為西安流出,現藏日本京都藤井有鄰館,見羅振玉《海外貞珉錄》、大村西崖《支那美術史雕塑篇》、松原三郎 《中國佛教雕刻史研究》

發願文:金人覺悟,群生幽光,遠著護佑之功,誠多安全之德,莫大信乎聖眷無私,恩同再造。貞觀十三年歲次已亥五月二十五日中書舍人馬周為亡伯懿敬造佛 像二區。

馬周《舊唐書》七十四有傳。

釋迦佛趺坐於束腰臺座上說法,佛像螺發,臺座上敷布,為唐流行樣式。敷布的圓隆起繩狀布紋,仍可遠窺印度馬土臘佛像衣紋手法。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石佛坐像

唐永徽元年(650年)

大理石

高約55釐米

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藏

此像佛頭原缺,雖為初唐所制,然衣紋極流暢,造型亦端莊舒適。束腰蓮座部分之鬼面,是從印度雕刻借鑑來的手法。與扶風法門寺漢白玉雕阿育王塔基壺門內鬼面形式相同。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石佛碑像

唐永徽六年(655年)

石灰岩

高100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李佰仁妻造阿彌陀坐像

唐顯慶元年(656年)

石灰岩

高25。6釐米寬18釐米

首都博物館藏

發願文:顯慶元年六月廿日佛弟子李佰仁妻,求為□眷屬,敬造彌陀像一軀,閤家供養。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比丘尼行儒造阿彌陀三尊像

唐顯慶五年(660年)

石灰岩

高52釐米寬32。9釐米

1979年山東荏平縣廣平收集,聊城地區博物館藏

發願文:顯慶五年四月卅日,比丘尼行儒敬造彌陀像一鋪。為皇帝、師僧、父母、法界眾生、鹹同斯福。

初唐造像上北齊和隋代作風仍多有遺留,此像較貞觀十三年(639年)馬周造佛坐像晚二十餘年,然風格卻嚴重複古,大頭的二菩薩像,完全是隋像作風,可見時代交替,藝術風格尚有轉變與過渡期,不能驟然一律也。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袁義餘造碑像

唐龍朔二年(663年)

石灰岩

高69釐米

瑞士瑞特保格博物館藏

發願文:龍朔二年十二月十五日,佛弟子袁義餘乃妻王並女明暉,為父母及法界眾生敬造石像一軀。願合家大小、□□苦門,同登正道。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田客奴造石道像

唐麟德二年(665年)

石灰岩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見羅氏《海外貞珉錄》

發願文:麟德二年正月三日道民田客奴,為亡母敬造石像一塔。及合家大小願得平安。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崔善德造佛碑像

唐鹹享元年(670年)

石造

現流入國外

發願文:佛弟子崔善德,早虧庭陰,孤棄所生。對風樹以長懷,軫昊天而靡答,將欲憑諸靈相,極持幽途,遂舍家珍,敬為碑像一鋪。前雕彌勒,依稀覩史真容,卻鏤地藏之形,無異於躬呈化,以斯福祉,霑被存亡蠢類有情,俱登正果。鹹享元年九月……。碑側:貞明二年正月六日薛景存重記立。

此碑像正面為善跏趺坐之彌勒,背後為地藏菩薩,正面腐蝕嚴重,背面地藏衣紋流暢,姿態生動,據碑側題記,碑背地藏約為後梁貞明二年(916年)重鐫。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坐佛龕像

唐鹹享三年(672年)

石灰岩

高58釐米

瑞士瑞特保格博物館藏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石倚坐佛像

唐鹹享三年(672年)

石灰岩

高約150釐米

山西省博物院藏

發願文:維大唐鹹享三年歲次壬申十二月戊午朔十六日癸酉,幷州大都督府倉曹參軍事裴居儉兄弟等奉為考舒州使君敬造供養。宋治平二年九月十五日維那頭裴文玉、裴用成眾莊等重新修補。清乾隆癸卯十月二十八日,奉政大夫同知江南宋國府事曲沃裴志灝,從聞喜縣裴柏村祖莊移來本縣大里莊石佛寺裝修供養。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張玄義造彌勒像

唐儀風四年(679年)

高50。6釐米

現藏不明,1990年12月倫敦蘇富比拍賣行售出

發願文:儀鳳四年四月八日佛弟子張玄義,為亡女及七代父母敬造彌勒像一鋪,上為天?皇□下及……眾眷屬,俱登兜率。

唐代善跏趺坐彌勒造像較多,此像面相豐滿,衣紋流暢,呈盛唐造像風貌。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石佛坐像

唐永隆元年(680年)

石灰岩

高40。5釐米

現流落國外

發願文僅見:大唐永隆元年十二月。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粟善德石佛坐像

唐垂拱二年(686年)

石灰岩

30×18釐米

北京首都博物館藏

發願文:維大唐垂拱二年九月廿二日已末,粟善德夫妻敬造像一軀。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馮氏造石佛坐像

唐永昌元年(689年)

石灰岩

高42。3釐米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發願文:永昌元年二月十七日,佛弟子馮雅?立妻王、息仁□、仁貴、閤家等敬造石像一軀。上為天皇、太后、師 僧、父母,下為法界蒼生、弟子身帶四口? ……請從讖證當來□生,親近供養。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過娘造石佛三尊像

唐神功二年(697年)

石灰岩

25。8×14釐米

北京首都博物館藏

發願文:(正面)神功二年女的見在父母,過娘敬造玉像一 樞(軀)閤家供養。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石彌勒坐像

唐長安三年(703年)

石灰岩

高33。3釐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發願文:長安三年十□八日,比丘尼貴相為師姨敬造彌勒像一區,見在門徒平安。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寶慶寺浮雕佛坐像

唐長安三年(703年)

高106釐米寬73釐米

日本細川護立氏藏

聞夫香風掃□,五百如來之出興,寶花雨天,六萬仙生之供養。豈若慈氏應現,彌勒下生,神力之所感通,法界之所安樂。前揚州大都督府揚子縣令蘭陵蕭元春,學菩薩行,現宰官身,留犢三江,還鳧入水,於是大弘佛事,深種善根。奉為七代先生,爰及四生庶類,敬造彌勒像一鋪並二菩薩。粵以大周長安三年九月十五日雕鐫就畢。巍巍高妙,霞生七寶之臺;蕩蕩光明,□滿千輪之座。無邊功德,既開方石之容,無量莊嚴,希□恆沙之果。重宣此意而為贊雲:巍巍梵仙,光宅大千,容開碧玉,目淨青蓮,歌陳相好,銘記因緣,等雨法雨,長滋福田。

此亦稱寶慶寺石雕,初為長安光宅坊光宅寺(傳儀鳳二年,677年創立)內武則天造“七寶臺”樓閣內部的裝飾浮雕,共三十餘方。後光宅寺荒廢,石雕均移於長安城內太常寺故地書院街內的寶慶寺(花塔寺)內。雍正元年(1723年)寶慶寺重修,石雕一部分嵌入磚塔外壁,另部分則散置後殿。我國金石學者亦有部分著錄。本世紀初散置部分皆流出國外,分藏於美國菲里亞博物館、波士頓美術館,尤以東運日本為多,現東京國立博物館陳列十餘方,又有個人收藏多方。見大村西崖《支那美術史雕塑篇》、松原三郎《中國佛教雕刻史研究》。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閻宗春造彌勒坐像

唐神龍元年(705年)

石灰岩

高82。5釐米

美國芝加哥美術館藏

發願文:大唐神龍元年歲次乙巳六月己酉十八日,佛弟子閻宗春,為亡父母、七代先亡、見存家口、內外眷屬,敬造彌勒像並二菩薩。合家大小,一心供養。

此像比例適當,姿勢自然生動,衣紋雕刻流暢、刀法純熟。全體極為自然嚴整,無生硬礙眼之敗筆,是初唐精品。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石觀音立像

唐神龍二年(706年)

石灰岩

高243釐米

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博物館藏

此像亦滿飾瓔珞寶飾,技藝純熟,然姿態略嫌板直,似未脫盡隋風。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法楞造阿彌陀造像

唐景龍二年(708年)

大理石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發願文:景龍二年三月一日,比丘尼法楞、淨業,為見在敬造阿彌陀像,合門徒供養。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邑義十六人造阿彌陀坐像

唐景雲二年(711年)

石灰岩

高125釐米

日本書道博物館藏,松原三郎《中國佛教雕刻史研究》著錄。

發願文:維大唐景雲二年歲次辛亥十二月辛丑朔十五日乙卯邑義一十六人等,知身幻化,命若浮泃,□火宅之赴三車,離四□而登彼岸。所以人人勵□各各率心抽舍珍財□敬造阿彌陀像一鋪。上為皇帝、皇后、下及法界蒼生,俱勉蓋纏,鹹登正覺。(邑子名略)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石佛坐像

唐景雲二年(711年)

石灰岩

高37。5釐米

現流落國外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石佛坐像

唐開元三年(715年)

石灰岩

高54釐米

現流入國外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骨思忠造佛坐像

唐開元五年(717年)

石灰岩

高37釐米

原出不明,現流落國外

發願文:(臺座正面僅見)開元五年二月日,上騎都尉骨思忠,上為國王帝王下為七代先亡……。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趙思禮造天尊坐像

唐開元七年(719年)

高256。5釐米

山西省博物館藏

發願文:觀主趙思禮一心供養。天尊像銘並序,虞鄉縣趙隱仕撰

夫為山九仞,崇成資復簣之功,導河千里,浩注假濫之利。博觀眾要,何莫猶斯者歟。觀主趙思禮以弘道初載,置觀伊始,挺列黃冠之首,翹居紫府之元。既而揆壤開壇,壘土立壁,爰有勤於庶務,未遑情於尊像。觀主乃言曰:聖容不作,人曷歸依。於是特割珍貲,聿修元始,磨崑山之片石,行唯抵鵲之餘,裝麗水之兼金,即是翻鳩之末。靈姿儼爾,瑞相殊絕,邈凝想於粹儀,式財成於雅頌。其詞曰:琬琰殊狀,丹青妙飾,瑞相嚴凝,光儀赫赩,可道非道,上德不德,金石齊堅,乾坤比極。大唐開元七年歲次己未十一月乙卯朔十日甲子,觀主趙思禮上為開元神武皇帝皇后,下為七祖三師見存家眷及一切群生,敬造當陽天尊一鋪。道士侯煐書,上座田招本一心供養。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李弘嗣造天尊坐像

唐開元七年(719年)

石灰岩

現流落國外

發願文:開元七年四月十二日,李弘嗣為亡父母敬造天尊一鋪,金德成就供養時。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黑氏造佛龕像

唐開元十二年(724年)

石灰岩

66×42。8釐米

美國芝加哥美術館藏

發願文:黑□闥妻霍氏及女五娘為皇帝及師僧供養。(龕內二菩薩旁刻)南無藥尚菩薩,南無藥王菩薩。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寶慶寺石佛坐像

唐開元十二年(724年)

石灰岩

高106釐米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虢國公楊花臺銘並序

原夫真性即空,從色聲而有相;道源無體,因法教以□流。所以人天舍千萬之資,神鬼建由旬之塔,金衣紺發,盡留多寶之臺;銀疊青蓮,併入真珠之藏。湛然釋氏,一千餘年。輔國大將軍虢國公楊等,皆天子貴臣,忠義盡節,布衣脫粟,將軍有丞相風,牛車鹿裘。驃騎減中人之產,爰抽淨俸,申莊嚴之事也。華□覆像,盡垂交露之珠;玉砌連龕,更飾雄黃之寶。風箏逸韻,飛妙響於天宮;花雨依微,灑輕香於世界。獨恐蓬萊□變,石折不周。仍鐫長者之經,必勒輪王之偈,書工紀事,乃為銘日。判官亳州監□縣尉申尉液撰,楊將軍新莊像銘眙眙大覺,巍巍聖功,身融剎海,願洽虛空。□眾趣以窒惕,闡玄門以包蒙。物成緣而必應,理無幽而不通,有美至人,股肱良臣。受聖寄任,聞難經綸,英謀貫古,韜略通神。一蒙金鉞,屢建華勳。善代不伐,功成不居。功歸天子,善論真如。乃賁靈相,用答冥符。佛心雖空,佛福常在,願普此因,同致性海。開元十二年十月八日。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李道禮造阿彌陀像

唐開元十四年(728年)

石灰岩

高155釐米

山西省博物館藏

發願文:李道禮造阿彌陀佛……大唐開元十四年。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大智禪師碑刻

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

石刻

高約3。38米,寬約1。2米、厚約0。37米

西安碑林藏

此線刻圖為碑側紋樣,其騎獅吹奏樂器的胡人極為生動,金毛獅子長鬃卷尾,威猛誇張。菩薩趺坐盛開的寶相花上,體態生動、婉如嬌好之少女。其卷草的流暢曲捲充滿生命力,其精美程度可充分表現唐代文化燦爛之一斑。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李元封等造釋迦立像

唐開元二十五年(737年)

石灰岩

高215釐米

山西省博物館藏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保壽寺比丘造佛立像

唐天寶三年(744年)

金銅

高36。8釐米

日本泉屋博古館藏

發願文:天寶三年三月朔日保壽寺比邱尼比邱願造一軀。

此像衣紋緊貼腿部,寬肩、螺發、頭略偏大而豐圓。此種樣式對朝鮮和日本佛像影響極大,至今仍有餘緒。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銅佛坐像

唐天寶七年(748年)

金銅

高19。5釐米

日本出光美術館藏

發願文:天寶七載三月廿四日安□□□為亡父見存……阿懷,敬造官道佛像一鎮,□家供養。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邑義李仁□等造阿彌陀佛碑像

唐天寶九年(750年)

石灰岩

73×49。5釐米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

發願文:維……天寶九載歲次庚寅九月景□戌朔……夫不生一威,是名曰法;有相非相,其名日佛。……覺也三界之大師,或隱跡雙林,時觀三昧,則使寶舟永泛,金偈恆流。聞之者得離蓋,念之者俱得悟道。邑義父子李仁□等一十二人,處婆裟之濁世,生辰夜之昏□,各興清信之心,共冀波羅之岸,敬造石像一區,今得成就,毫光照耀,遍滿十方,一切有情,鹹登妙道。其為贊曰:赫弈真儀,猗歟靈相,湛如映日,斷諸望想,高度三宅,鹹離五鄣,子子孫孫,虔心迴向。(發願人名略)。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五臺山釋迦坐像

唐天寶十一年(752年)

大理石加彩

高112釐米

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

發願文:大唐天寶十一載十一日十五日……敬造。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石佛碑像

唐至德三年(758年)

石灰岩

82×41釐米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法門寺捧真身菩薩

唐鹹通十三年(871年)

銀鎏金

高38。5釐米

1987年四月陝西省扶風縣法門寺地宮內出土

發願文:奉為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聖廣孝皇帝,敬造捧真身菩薩,永為供養。伏願聖壽萬春,聖枝萬葉,八荒來服,四海無波。鹹通十二年辛卯歲十一月十四日皇帝誕慶日記。

普薩頭戴寶冠,手捧盛放銀匾的荷葉形盤。胡跪束腰蓮座上,可注意者為蓮座下層鏨不動明王,降三世明王李八尊明王,這些明王多數在我國唐以後廟中已不易看到,而現在東鄰日本寺廟中依然供奉。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石阿彌陀坐像

唐景福元年(892年)

石灰岩

25X 20釐米

臺灣國立歷史博物館藏

中國曆代紀年造像圖典(隋、唐)

銅阿育王塔

唐天柘二年(905年)

金銅

高18。5釐米

日本東京新田氏收藏

此種四角單層塔,是從印度的覆缽式舍利塔演化而來的,最早可見於雲岡第十四窟浮雕,北齊石雕上亦多可見。唐末五代,由以吳越王錢俶仿印度阿育王造八萬四千舍列塔故事,也曾大量製作此種佛塔。

作者:金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