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怒鞭督郵?這本是劉備的“鍋”,奈何三弟給背了

在上一篇圖文裡,小博和大家討論了劉備這個人物從歷史走向小說形象的過程,其中提到過一個事:

“怒鞭督郵”的其實是劉備,不是張飛;但到了小說《三國志演義》裡,張飛莫名其妙地成了打人者。

張飛怒鞭督郵?這本是劉備的“鍋”,奈何三弟給背了

國畫《張飛怒鞭督郵》

那麼,從歷史記載到小說故事,“大哥打人、小弟頂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今天專門說說。

1。劉備打人?到底為啥?

打人這事,《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裡白字黑字,寫得清清楚楚:

靈帝末,黃巾起,州郡各舉義兵,先主率其屬從校尉鄒靖討黃巾賊有功,除安喜尉。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系其頸著馬柳,棄官亡命。

張飛怒鞭督郵?這本是劉備的“鍋”,奈何三弟給背了

陳壽《三國志》

劉備因為討伐黃巾起義有功,做了安喜縣(今天河北定州)的縣尉。上級派遣督郵來視察工作,劉備本來想求見人家,估計是想套近乎,結果被拒絕了。劉備心想,我好歹平叛有功,算個英雄,怎能受如此侮辱?於是闖入督郵住的地方,打了人家兩百個板子,還把人家的脖子拴在了柳樹上,自己拍屁股跑路了。值得一提的是,

督郵,可是當時郡守以下的高階監察官員。

可見,怒鞭督郵的確實是劉備。

很多人一定納悶:《三國演義》裡打人的不是張飛麼?我們慈悲心腸的劉皇叔怎麼會幹出這種事?

但是,你們被小說騙了。歷史上的劉備,不是小說寫的那個樣子的。

張飛怒鞭督郵?這本是劉備的“鍋”,奈何三弟給背了

劉備:我是小說裡那樣兒嘛?

對於劉備的身世,大家耳熟能詳。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從高祖往下推,大概是第十九代左右。但到了劉備這一代,什麼爵位科名都沒有了,以織蓆販履為業。

但劉備不是一個“老實人”。他從小跟著大儒讀書,卻不太喜歡聖賢經典,反而任俠使氣,喜歡結交英雄好漢,身邊聚集了一幫人。但他因為出身沒落,後來在亂世闖蕩,一向不受世家大族人士的青睞,多所輕視,常令劉備心生不滿。所以,他才會不惜放棄博到手的縣官,而去鞭打督郵以洩憤。

他是個有豪俠之氣的亂世頭目,是個梟雄,肯定不滿於一個小小的縣官,而是想在亂世中成就一番事業的。

總而言之,真實的劉備的性格,決定了他做出打人的事,毫不奇怪。反倒是後來的影視劇中,劉備常常好忍而不動聲色,憐民而常常落淚,不符合歷史上的“人設”。

張飛怒鞭督郵?這本是劉備的“鍋”,奈何三弟給背了

我又哭了

2。《三國志演義》中怒鞭督郵的張飛

說起來,張飛在小說中成了打人的人,也不是偶然。他這個人,正史記載裡也是個威猛驕暴、嗜好刑殺的人。《三國志·張飛傳》記載:

初,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魏謀臣程昱等鹹稱羽、飛萬人之敵也。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飛猶不悛。

翻譯過來就是說,張飛這個人勇猛異常,有萬夫不當之勇,但對待下層人士卻比較粗暴。這一點和二哥關羽大不相同。大哥劉備曾勸他對下級士兵寬仁一些,以免埋下禍因,但張飛依然如故,最終一語成讖,死於部下之手。

張飛怒鞭督郵?這本是劉備的“鍋”,奈何三弟給背了

“我乃燕人張翼德,誰敢來決一死戰!”

張飛對下過於嚴苛這一點,也為他“接過大哥鞭打督郵的鍋”而創造了條件。《三國志演義》第二回“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寫到劉關張三人投奔朱雋剿滅黃巾軍後,卻因為“沒有人情”,而“聽候日久,不得除授”:

三人鬱鬱不樂,上街閒行,正值郎中張鈞車到。玄德見之,自陳功績。鈞大驚,隨入朝見帝曰:“昔黃巾造反,其原皆由十常侍賣官害民,非親不用,非仇不誅,以致天下大亂。今宜斬十常侍,懸首南郊,遣使者佈告天下,有功者重加賞賜,則四海自清平也。”

十常侍奏帝曰:“張鈞欺主。”

帝令武士逐出張鈞。十常侍共議:“此必破黃巾有功者,不得除授,故生怨言。權且教省家銓注微名,待後卻再理會未晚。”

因此玄德除授中山國安喜縣尉,剋日赴任。玄德將兵散回鄉裡,只帶親隨二十餘人,與關、張來安喜縣中到任。署縣事一月,與民秋毫無犯,民皆感化。到任之後,與關、張食則同桌,寢則同床。如玄德在稠人廣坐,關、張侍立,終日不倦。

到縣未及數月,朝廷降詔,凡有軍功為長吏者當沙汰。玄德疑在遣中。適督郵行部至縣,玄德出郭迎接,見督郵施禮。督郵坐於馬上,惟微以鞭指回答。關、張二公俱怒。及到館驛,督郵南面高坐。玄德侍立階下。良久,督郵問曰:“劉縣尉是何出身?”

玄德曰:“備乃中山靖王之後;自涿郡剿戮黃巾,大小三十餘戰,頗有微功,因得除今職。”

督郵大喝曰:“汝詐稱皇親,虛報功績!目今朝廷降詔,正要沙汰這等濫官汙吏!”

玄德喏喏連聲而退,歸到縣中,與縣吏商議。吏曰:“督郵作威,無非要賄賂耳。”

玄德曰:“我與民秋毫無犯,那得財物與他?”

次日,督郵先提縣吏去,勒令指稱縣尉害民。玄德幾番自往求免,俱被門役阻住,不肯放參。

卻說張飛飲了數杯悶酒,乘馬從館驛前過,見五六十老人,皆在門前痛哭。飛問其故,眾老人答曰:“督郵逼勒縣吏,欲害劉公;我等皆來苦告,不得放入,反遭把門人趕打!”

張飛大怒,睜圓環眼,咬碎鋼牙,滾鞍下馬,徑入館驛,把門人那裡阻擋得住。直奔後堂,見督郵正坐廳上,將縣吏綁倒在地,飛大喝:“害民賊!認得我麼?”

督郵未及開言,早被張飛揪住頭髮,扯出館驛,直到縣前馬樁上縛住;攀下柳條,去督郵兩腿上著力鞭打,一連打折柳條十數枝。玄德正納悶間,聽得縣前喧鬧,問左右,答曰:“張將軍綁一人在縣前痛打。”

玄德忙去觀之,見綁縛者乃督郵也。玄德驚問其故。飛曰:“此等害民賊,不打死等甚!”

督郵告曰:“玄德公救我性命!”

玄德終是仁慈的人,急喝張飛住手。旁邊轉過關公來曰:“兄長建許多大功,僅得縣尉,今反被督郵侮辱。吾思枳棘叢中,非棲鸞鳳之所;不如殺督郵,棄官歸鄉,別圖遠大之計。”

玄德乃取印綬,掛於督郵之頸,責之曰:“據汝害民,本當殺卻;今姑饒汝命。吾繳還印綬,從此去矣。”

張飛怒鞭督郵?這本是劉備的“鍋”,奈何三弟給背了

是兄弟就要頂鍋

很明顯,《三國志演義》這一回有如下描寫側重:

強調了劉關張三人軍功卓著,但沒能得到相應回報的“

不得志

”之感;

強調了

朝廷從上到下的黑暗風氣

,十常侍打壓有功之臣,以微末小官搪塞敷衍;督郵頤指氣使,看輕劉備身份,意欲索要賄賂;督郵主動陷害劉備等人

加強了鞭打的正義感和合法性

將張飛鞭打督郵描寫成為大哥

打抱不平的“義氣”之舉

劉備的形象,

從“鞭打督郵”的歷史原型轉變為唯唯諾諾、仁慈愛民的形象

可見,

從歷史敘述到小說敘述,“怒鞭督郵”這一事件不僅

改換了“肇事者”

,而且小說還將這一暴力事件

加以“同情之理解”

,以朝廷黑暗、督郵貪酷、劉關張受到不公待遇、張飛為兄打抱不平的正義感等“質素”,

“稀釋”和“消解”了這一以暴易暴事件的“負面效應”,使之更有利於塑造劉備的“仁君形象”和劉關張三兄弟的“肝膽相照”

張飛怒鞭督郵?這本是劉備的“鍋”,奈何三弟給背了

當時氣煞張翼德!

總結一下就是:

打人家督郵這件事,確實是大哥劉備乾的,我們之所以覺得難以置信,主要是劉備形象在後世轉變太大了。歷史上的劉備可沒小說裡那麼“老實”和“仁厚”。

張飛接過劉備的“鍋”,並不是平白無故的。一來歷史上的張飛性情暴戾,御下過嚴,最終也死於部下之手;這才為“李代桃僵”創造了條件,正所謂“有由然矣”。二來張飛作為劉備的結義兄弟,也是“接鍋”的最佳人選,讓張飛來承擔“怒鞭督郵”的責任,不會引起過多的“抗議”和反感;所以就“舍他其誰”了。

劉備和張飛身後的這段“恩怨”,大概也就是所謂古代文學中的“人設”吧。這些“人設”,是歷代古人建立起來的,比如毛宗崗和毛綸。而小博們所要做的,就是把這些“人設”打碎給讀者看。

參考文獻:

羅貫中《三國演義》,人民文學出版社版;

陳壽《三國志》,中華書局版。

張飛怒鞭督郵?這本是劉備的“鍋”,奈何三弟給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