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明鏡:從印光大師垂範,談一談感應與因果

印光大師開示:“ 末世學佛所宜注重者,在知因果與修淨土。以知因果,則不敢自欺欺人,作傷天害理損人利己之事。修淨土,則雖是具縛凡夫,便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因果明鏡:從印光大師垂範,談一談感應與因果

大家學佛,不會不信因果。

但是,深信因果嗎?

苟不深信因果,如《佔察善惡業報經》所說,“於世間出世間因果法,未得決定信。不能修學無常想、苦想、無我想、不淨想成就現前。不能勤觀四聖諦法,及十二因緣法。亦不勤觀真如、實際、無生無滅等法。以不勤觀如是法故,不能畢竟不作十惡根本過罪。於三寶功德種種境界,不能專信。於三乘中,皆無定向。”

種瓜得瓜,這類世間因果,人所共知。但是三世因果,卻非凡夫所能現量見到的境界。大多數人對三世因果的瞭解,更多來自聞思佛言祖語後的比量認知,所以就有種種差別。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

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依教奉行,與法相應,尚有驗相。三世因果的存在,有種種感應靈瑞為驗證,又何足為奇。推動三世因果的教育,必廣談不思議事,而具足因果之事,如何開發正見,具足因果之理,增上信心?印光大師早有垂範,其言為世則,其行為世範,今選一則事蹟共同研讀。整個因果明鏡欄目,亦將步步遵從大師道風,既極力暢談三世因果的感應,又重視推送因果經典、系統講解、乃至實修引導。冀望同倫,由聞慧,入思慧,再到如說修行,人人親證法益。

因果明鏡:從印光大師垂範,談一談感應與因果

印光大師所著《印光法師文鈔》為淨業學人學佛指南

張覺明《印光大師畫像記》——選自《印光大師永思集》

餘自民國廿三年春皈依大師後,屢思赴蘇叩聆教誨,而久未如願。廿五年春,忽夢有人導行赴蘇禮師,見上坐者法相莊嚴,祥光四照。醒而懷疑,以為大師年逾古稀,且素有目疾,決不似所夢之僧豐頤廣顙,目光弈弈也。後有同仁十八人,囑介紹皈依大師座下,是時小疾未愈,懶於握管,稽遲數日,猶未稟聞。乃在六月晦日,又夢大師,常服立簷下,手握念珠,莊容詔餘雲,明日可介紹來。乃於七月朔日力疾作書,末復詳述二次夢境之奇,並詢二次夢中瞻仰師容,何以均見雙目無病。蓋當時尚疑夢境難憑也,乃蒙大師復諭雲:

因果明鏡:從印光大師垂範,談一談感應與因果

張覺明女居士夢感所繪印光大師像

覺明居士鑑,所言以文字書畫音樂,接引初機,入佛法海,乃菩薩大願。然須自審有不隨境緣所轉之定力,則於己於人均有大益,否則一味向外事上用心,恐於了生死一著子弄得難以成就也。(中略)學佛之人,必須要敦倫盡分,閒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方為真佛弟子。淨土五經,須於前後兩序注意,自知淨土法門之廣大微妙,庶不被他種知識所搖惑。所言做夢,乃汝誠心所現,非光能為人現身於夢中也。光博地凡夫,然每有言夢見或有訓飭者,此皆由彼之誠心,感觀世音菩薩應機為現,正所謂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菩薩尚現山河大地,樓臺殿閣,橋樑道路,什物器具,況人乎哉。光目無病相,祈慧察。印光謹復 七月初五

後有同門弟子,囑向大師求道影。乃蒙復諭雲:

朝覺鑑,來書備悉,今令弘化社寄半身像四張,畫像四張。此畫像下有一封長信,頗與初發心者有關係。畫此像之人,乃無錫人,素不相識,畫而交於皈依弟子,彼遂並長信而照之,送弘化社若干張云云。(下略)

因果明鏡:從印光大師垂範,談一談感應與因果

餘展閱之頃,不覺失聲稱奇,蓋半身像之慈容,宛然首次夢中所禮僧也。乃復稟請,謂餘亦略解丹青,願將夢中所見莊嚴法相,寫於素絹,藉留紀念。乃得大師復諭雲:

朝覺居士鑑,所言相片與所夢相同者,此中大有深義,切不可以己意妄認。光業力凡夫,豈能於夢中現相。蓋以汝之誠心,感觀世音菩薩為汝現作光之形相,令汝生正信心。所謂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橋樑道路,樓臺殿閣,山水草木,無一不現。當知神通妙用,在乎能現之人,不在乎所現之境。汝認奴為主,不免以凡濫聖,俾光與汝同獲莫大之罪過,孤負大士為汝現相之心矣。千萬不可繪,亦不可紀,免得好做假招子者照樣仿行。此種夢事,每每有之,蓋以佛門無人,菩薩欲令增長信心,故以木雕泥塑之像,作神通妙用之相,以發起正信而不令退失。深長思之。菩薩之慈悲引導,無微不至矣。祈慧察。印光謹復 八月十八日

餘又奉稟,謂既蒙觀世音菩薩慈悲化導,則弟子亦應留畫作紀念,使後世兒孫見之,生正信心。首次夢見之法相,既不宜繪,則二次所見之凡夫立相,可以繪否。乃得大師復諭雲:

(上略)至於畫全身立相,也無關緊要。但不可以凡濫聖,妄為推尊,庶後來之人不至疑為僭越,又不至妄生效法也。祈慧察。印光謹復 九月初八日

餘既獲命,乃恭敬摹寫,惟大師所賜之半身相,作橢圓形,只露半肩及胸之小部份,且面露笑容,與二次夢見之嚴肅不同。無錫某君所繪系坐像,形體甚小,眉目不清晰,兩手不露,皆無可取法。乃追思夢境,悉心繪出,既成,即攝影先寄範古農,鄧慧載兩老居士一閱,長短肥瘦,是否如此。復書均稱神態畢肖。乃更擬五律一首,七絕四首,並一聯,郵懇大師鑑正。蒙復諭雲:

朝覺鑑,光本一土木形骸,被汝裝飾得金碧輝煌矣。雖可暫悅眾目,實則常愧我心也。(下略)

法相超塵俗,慈心普蘊涵,

春風來大地,秋月照寒潭。

儒釋原同契,人天許共參,

釋文通妙義,一讀一和南。

欲叩慈師願總違,何緣入夢見清徽,光明照耀莊嚴相,五體投誠仰德輝。

夢迴窗外日遲遲,推枕披衣宛轉思,仁語慈容猶彷彿,焚香淨室寫威儀。

展絹拈毫幾度疑,曾聞目疾已多時,如何夢裡分明見,炯炯雙瞳映月眉。

一幅圖成喜復驚,晨昏禮叩致真誠,從今直向西歸路,誓取蓮臺上品生。

瞻仰慈容,身心安定。敬遵明教,行戒精勤。

餘乃將七月初五慈諭,裱於大師畫像之上端,並西方三聖像,各印六幀,寄奉大師。久久未得復,復攝影十幀寄去。乃蒙復諭雲:

朝覺鑑,前書來時,適趕筆削護國法會開示錄,未暇作復。佛像,光像均好,前日令將三聖像及光像各照二十張,雲鬚每張大洋二角,今又寄十張,光像旁加聯,文意均好,當為寄之遠方(寄吾家鄉)不易得處雲。(下略)

因果明鏡:從印光大師垂範,談一談感應與因果

餘於二十六年四月初一日,恭迓範古農老居士蒞湖,講阿彌陀經。法緣殊勝,人多座少,皆恭立兩廊,靜聆法音。至佛誕日功德圓滿後,乃請範老居士介紹,同赴蘇報國寺,請大師傳受五戒,始得瞻禮慈容。言談舉止,與二次夢中所見無異。當在畫像時,覺兩手太肥大,屢思修改,終以欲符夢境而未果。是時留意注視我師兩手,果與夢見無異,不禁欣喜之至。

總觀上來各諭,足見大師之慈懷謙德,識周慮遠,其所以用種種善巧方便啟迪餘者,可謂至矣盡矣,蔑以加矣。所謂若一味向外事上用心,恐於了生死一著子弄得難以成就,深長思之,菩薩之慈悲引導,無微不至矣。其垂戒之殷,慮患之周,實令餘感激涕零,終身不能忘也。是為記。庚辰臘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