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聞| 道教“流珠”—淹沒在歷史長河的瑰寶

近幾年“文玩市場”迅猛崛起,許多朋友都有幾件心愛之物,大街上比比皆是揉著核桃、刷著金剛、盤著各式手串的同好。大家應感欣慰,這代表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認同和喜愛咱自己的傳統文化了。

有細心的朋友問過小滿初玖,這滿大街的手串從制式上看就只有一種,都是“佛珠”,這道家人手裡怎麼就不拽個什麼東西呢?

是的,無論漢傳佛教的素珠、藏傳佛教的念珠還是清代朝珠(朝珠也屬於藏傳佛教念珠制式),這都是佛家的物什。

也就是從那天起,小滿初玖漸漸的接觸到了那份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文化瑰寶—流珠。

今天小滿初玖就把“道教流珠”總結一下呈獻給大家,文中涉及的一些言辭和典故很多是同好在古書裡翻箱倒櫃找出來的,在這裡感謝各位道友。

流珠

,道教所用念珠,靜心計數之用。

見聞| 道教“流珠”—淹沒在歷史長河的瑰寶

圖片引自百度相簿

《太上三元流珠經》雲:“受之用白真珠,圓正明朗,大如桐子者三百六十五枚,應星宿之度,日月所會之期。”

《太玄金鎖流珠引》雲“:“晝夜鬥轉,周天無窮,如水流之不絕,星圓如珠,故曰流珠也。”

世界各地宗教多有對念珠的使用,區別在於制式的不同。大家比較熟悉的“佛珠”多是108顆,代表著“百八煩惱”,而天主教的“玫瑰念珠”是59顆,伊斯蘭教是33、99顆。可見,念珠制式的區別可以在珠子顆數上體現。

“流珠”的顆數一般有12、24、28、32、36、81、108、365等,而不同的顆數也有著不同的寓意。

見聞| 道教“流珠”—淹沒在歷史長河的瑰寶

圖片引自“玄清閣”

12顆代表十二雷門,24顆代表二十四氣,28顆代表二十八星宿,32顆代表三十二天帝,36顆代表天罡之數,81顆代表九九純陽之氣,也代表老君八十一化,108顆代表周天星斗運轉之數,365顆代表星宿運轉的度數。

在制式方面,流珠還有一些講究。

不同於佛珠,道教流珠的“頭珠”(類似佛珠的佛頭三通)也是算在整串珠子的顆數里面的,而且頭珠的尺寸也沒有要求一定要比其他珠子大。

而頭珠之上有一個葫蘆狀珠(類似佛珠佛塔),上有3階,代表三臺。

三臺之下可以系一箇中國結,結下綴6顆小珠,代表南斗六星,加上頭珠,則為北斗七星。也有下方綴著8顆小珠的,加之頭株,寓意九星連珠。

不同於佛珠顆數的解釋,“流珠”顆數的示意大多是蘊含道教精意中對宇宙和天文概念的解釋,正是道家追求“天人合一”境界的具體表現之一。

見聞| 道教“流珠”—淹沒在歷史長河的瑰寶

圖片引自“玄清閣”

在選材方面,“流珠”沒有太多限制,木質、堅果、玉石、牙骨、金屬等均可使用,古時很常見的“流珠”材質就是“無患子”,俗稱“鬼見愁”。

在色彩方面,雖說道家比較隨性,但大多數的“流珠”都是單色調同材質的,不同於藏傳佛珠的強對沖色差,“流珠”的風格更偏向於大乘佛教的“素珠”,也沒有背雲、計數器這些配飾。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文中許多流珠圖片出自“玄清閣”,小滿初玖也在這裡感謝“玄清閣”提供的參考圖片,真的很精美,也希望他生意興隆。

見聞| 道教“流珠”—淹沒在歷史長河的瑰寶

圖片引自“玄清閣”

小滿初玖這裡再和大家多聊幾句道教“流珠”和佛教“佛珠”之間的淵源。

“道教”是土生土長的中國本土宗教,咱們先不多說,先說說佛教和“佛珠”。

見聞| 道教“流珠”—淹沒在歷史長河的瑰寶

圖片引自百度相簿

佛教

起源於古印度的邊緣地區,現今的尼泊爾,在早期教義方面也向“印度教”有所借鑑。

而後輾轉傳入中國,又在雪域高原大漠草原和中原地區有了兩種不同流派的發展,形成了大乘佛教和藏傳佛教的不同形式。

大乘佛教在中原地區幾起幾落,逐漸壯大,隨著古代中原文化的輻射力,傳播到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甚至整個東南亞地區。

而藏傳佛教因緣不同,前後結合了“苯教”和“薩滿教”的特徵,漸漸成為了雪域高原和整個大漠草原地區的精神紐帶。

但是,佛教在傳入中國之前是沒有“念珠”的,佛陀時代所制的律儀中並無念珠的記戴,念珠也不包括在“比丘十八物”中,而最早對“佛珠”的記載是在唐代。

有解釋稱,“佛珠”是在傳入中國後,為了更好的落地生根,借鑑和融合了許多中原本土宗教的理論和工具,這樣更利於自身在陌生世界的傳播,而道教“流珠”也是在這時被借鑑去了。小滿初玖個人也是比較同意這個解釋的。

當然,在宗教教義發展方面,彼此借鑑是常有的事情,這無可厚非,道教在解釋“輪迴”時也借鑑了佛教言辭。

見聞| 道教“流珠”—淹沒在歷史長河的瑰寶

圖片引自百度相簿

宗教的發展和傳播是個大命題,小滿初玖暫時還沒有功底展開來說,而且宗教的發展同時還受到當時政治、軍事、經濟、民生的各方面影響,這個大活兒還是留給專家教授幹吧。

如果大家對古代歷史和宗教發展之間的關係感興趣,卻又沒精力細嚼,小滿初玖推薦您可以去了解一下施展的《中國史綱50講》。

文中有部分介紹到,以中國為中心,佛教、道教、玄學、摩尼教、伊斯蘭教是如何在東亞、中亞地區,與政治、經濟彼此影響和發展的,這些介紹應該會讓您有所啟發。

再說

道教

,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具體形成時間暫時不好判斷,《易經》中的理論上到伏羲,下至周公,時間跨度確實太大。

見聞| 道教“流珠”—淹沒在歷史長河的瑰寶

圖片引自百度相簿

在春秋時期有一種“方仙道”,小滿初玖推測那時的“方士”大概就是後來道士的前身。

“老子”作為道教和道家的開山人物也是出現在春秋時期。

而到東漢,道教的第一部經文《太平經》才得以問世。

後在魏晉時期,受當時朝野局勢的影響,許多士族開始談玄論道,“玄學”萌芽。

明代大儒王陽明的“心學”融合儒釋道各家之長,推崇“知行合一”,同時也反作用了三教的發展。

關於道教,還有很多很多可以講述的事情,但今天就不適合在這裡展開了,如果以後有機會咱們可以分段聊一下。

可以看到,不論道教還是佛教,在歷史的發展中都有不斷融合和修改的經歷。古代中原地區擁有很集中的皇權統治,所以中原地區的宗教在皇權的影響下是不可能獨立發展的,要生存下去,必須要做出應世的改變。

加之道教講究出世,這深深的嵌入到其教義精髓之中,這也是為何現如今“佛教佛珠”更受世人熱捧的原因之一吧。

於是千百年後,歷史、真相漸漸被時間的沙粒掩埋,而“流珠”也隨著兩大宗教的變遷慢慢的消失在了大家的視野之中。

小滿初玖寫此文的目的也很簡單,僅是想告訴大家在擼串兒的時候,記得還有一種念珠叫“流珠”,除了108之外,你還有81的選擇。

看更多天下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