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聖姜夔,為什麼作《湖上寓居雜詠十四首》?

作者:姜清水

姜夔,被譽為詞聖,詞仙,父親是進士,姜夔在父親去世後,家道中落,從此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詞聖姜夔,為什麼作《湖上寓居雜詠十四首》?

《湖上寓居雜詠》十四首是姜夔寓居杭州西湖時所寫的組詩,年是1200年的秋天。這一年,姜夔為什麼作此詩?這些詩中又說了些什麼?這個先要從歷史事件中去尋找蹤跡,再從詩人心志中去探究線索。

1200年是南宋寧宗慶元六年,這時仍然是“慶元黨禁”內亂階段,在慶元黨禁中,受害的不止是宰相趙汝愚與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朱熹兩人,也不止道學一個學派。

慶元黨禁的發動者,置當時學術界各派的分歧和爭論於不顧,不問青紅皂白,把當時學術界各派的主要人物一網打盡,受到打擊和損害的還不以列入黨籍的五十九人為限,而是士人普遍受害,搞得人人自危,凡理學一派計程車人,或科考答卷中涉嫌理學者一律不取。這一年因為政敵主要對手被打倒,加上趙汝愚與朱熹兩個為首者都已亡故,緊張程度有所鬆弛,可仍在持續中,到1202年才緩解下來。

姜夔於1195年從湖州移居杭州,徜徉在杭州的湖光山色中,有著對江山的熱愛情愫,仍有堅持心憂家國的胸襟。在“慶元黨禁”這幾年中,姜夔於1197年獻多年來研究的成果,議朝廷禮教體制改革的《大樂議》與《琴瑟考古圖》於當局,因“慶元黨禁”事件而被擱置。

詞聖姜夔,為什麼作《湖上寓居雜詠十四首》?

姜夔又在1199年送具有軍歌意義的可實體操作的禮樂《十四章》於朝廷,這次受到重視,給予了一次“免解”待遇,可還是因“慶元黨禁”而未果。姜夔就是在這種淒涼環境下,有了淒涼地的心境,其中有對人世時光不再的感嘆,有人生不如意的感慨,有仕途不順的無奈,也有空有才華不得施展的悲憤,但卻無人能理解,又無法在他人面前訴說,就寫下了這十四首淒涼的詩。

姜夔詩歌中含有獨特的神韻,但其韻致主要是透過詩人對詩歌總體氛圍的渲染而呈現出來的,而不是個別具體意象所具有的真實美感。詩人的目的不在於追求景物形態的逼真,而是重在景物意象的傳神,即所謂他在《詩說》中說的“說理要簡切,說事要圓活,說景要微妙”。因此他往往不拘泥於物像具體的形貌和細節,注重的是詩歌畫面的整體。既然關注於整體,則必然將眼界放置到相對較遠的關照點上進行體察。

就物像本身而言,它們並沒有在詩中形成具體清晰的形象,大多作為詩歌境界的構成要素,以詩人藝術形象整體的形態出現。詩人在審美體驗中營造了距離感,對物像不作細緻的工筆刻畫,重在傳達其“神”,使其落在虛處,用物像和場景的不確定性深化了詩歌的韻致;在客觀表現上又趨於含蓄蘊藉,言淺而意深,言盡而意未盡。

姜夔運用獨特的藝術手法,在讀者面前呈現出了一個渾融的詩歌整體,實現了句意欲深、欲遠的表達效果與“神韻”的藝術之美。正如姜夔在《送項平甫池陽》一詩中說“我知切切秋蟲語,自詭平生用心苦”,“平生用心苦”,則在於作詩精思之苦。他作詩的精思,除了對詩歌結構的設定外,還體現在對詩中字句的打磨斟酌。

姜夔《湖上寓居雜詠》十四首詩,大部分都是描繪了西湖的靜景、夜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結合,將明淨淒涼的秋景和詩人心憂家國的情趣融合得淋漓盡致。姜夔描述自然界的景緻,如月澹、雲影、青蘆,荷花、荷葉、白水、青山,垂楊、秋水、宮雲、白鳥等等,不著色相,而又映襯其心境的淒涼。

這些景緻的意象本身都有質清的共同點,在色彩上都清素淡雅而不濃豔,有些頗具高潔之質,詩人更將物象本身的高潔與他構造的清幽冷調相融合,不落俗套。他用這些景緻替代自己訴說心聲,抒發情感,如夜涼如水,西風暗吹、黃葉飄落、蟲鳥悲鳴等等,把各種淒涼的景象與聲音,在夜空中奏響一曲淒涼的秋季悲歌,又用這些景象激發起自己心中糾結的落寞悲傷情緒,其中夾雜著自己隱淪江湖的清苦況味和惆悵國勢向何處去的淑世情懷。

姜夔這十四首詩,總體寫得含蓄、飄逸、素淡、韻致、清雅,空靈,虛實結合,情景交融,把景物描述得生氣四溢而又趣味十足,畫面生動活潑而又美感逼真;把情感抒發得淋漓盡致而又天衣合縫,心態淒涼傷痛而又自然流露,真乃“野雲孤飛,去留無跡”。下面以十首其一為例,作一解讀。

湖上寓居雜詠(十首其一)

荷葉披披一浦涼,青蘆奕奕夜吟商。

平生最識江湖味,聽得秋聲憶故鄉。

註釋:

①披披:披有被服、劈開、分散、翻閱、揭開等意。這裡指劈開、分散意,指荷葉被西風吹開,秋天景象。

②浦:指河流、水渠、水濱。這裡指生長荷葉的水濱,也有指國家意。

③奕奕:有叢多狀。高大美盛和心神不定、憂愁意,此處有憂愁意意,指蘆葦被西風吹得夜吟商調。

④商:五音之一,屬金音,聲淒厲,與蕭殺的秋氣相應,故稱商秋,《禮記·月令》:“孟秋之月其音商。”故秋風又叫“商風”,商風為秋風或西風。

⑤江湖:河流、湖泊,這裡指“人生如海”之意的人生江湖。

⑥秋聲:秋天,是莊稼成熟的季節。也是氣候變涼的時期,如麥秋,指收穫。秋聲乃是指秋天的西風吹動聲和落葉聲,蟲子冬眠前期的鳴叫聲,這裡指落葉聲或西風吹涼聲,有淒涼之意。

賞析:姜夔此詩是一首憶故鄉的作品。但此故鄉指何處就很難說,有說汴京之意。詩人在說生活環境淒涼,以西風吹破荷葉,蘆葦心神不寧的唱無奈悲歌與南宋整個國勢。

第一句在說:荷葉被西風吹得破碎不象樣,水濱也跟著淒涼。

第二句說:蘆葦見到荷葉如此破敗景象,知自己的殘敗為時不晚了,如此心神不定唱響了無奈悲歌。

第三句說:詩人一生以來最能知這人生江湖味。

第四句說:聽到西風吹著枝葉的聲音,使詩人百般想起故鄉來。

詩的一二句寫景,西湖夜色清涼如水,輕風習習,滿湖的荷葉披散在水中,憂愁的青蘆,在風中發出悽清的聲音。一幅動人的夜景展現在眼前。為後兩句做了很好的鋪墊和烘托。接著筆鋒突變,寫情,詩人一輩子漂泊江湖,最懂得江湖的滋味,此時此刻聽到這這種秋天蕭瑟的聲音怎麼能不思念家鄉的親人呢。姜夔的此詩前兩句依荷葉破碎說國家破碎,百姓心涼,唱著無奈悲歌。後兩句秋風吹來,念故鄉。姜夔的一生,可用下聯作一概括:

知音知樂知韻律,傳情玉笛,水調歌頭,高唱悲歌一世。

允畫允詩允文章,賦意梅花,暗香疏影,殊榮北斗長存。姜夔是愛國心之切,用心血盡情揮灑他在人生道路中的深

他以細緻精微的觀察力,洞悉南宋朝無力迴天的國勢,復國之計無望,這種無比高大的愁和恨與那種期待、企盼南宋好轉的無奈心境無時無刻不在流露,詩人的痛,詩人的恨,無不體現於他唱的無奈悲歌。

詞聖姜夔,為什麼作《湖上寓居雜詠十四首》?

作者簡歷:

姜清水,男,1953年5月出生,江西省鄱陽縣人,鄱陽湖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姜夔文化研究分會會長,出版了《姜夔編年研究》《姜夔詩賞析》《姜夔長短句賞析》《清水點白石》《魂斷瓦屑壩》等著作。編有四十集歷史文化名人電視劇文學劇本《姜夔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