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克服孤獨的辦法,最簡單的妙招就是有事可做

心理學:克服孤獨的辦法,最簡單的妙招就是有事可做

文,王彥輝(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本文系原創首發,歡迎留言、評論、轉發)

古希臘偉大的喜劇詩人阿里斯托芬講過一個故事,他說人本來是一種球形的生物,每個人都有兩張臉,四隻手、四條腿,那時候的人是雄雄同體、雌雌同體,或者雌雄同體。雄雄同體的是太陽神的後代,雌雌同體的是大地的後代,而雌雄同體的是月亮的後代。由於挑戰天神的權威,被天神一分為二分做兩半。由於人被分開後感到缺失和孤獨,所以想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心理學:克服孤獨的辦法,最簡單的妙招就是有事可做

這個故事是對愛情的解釋,但也反映了人的一種生本能特性,就是人是希望和他人在一起的。社會心理學的研究也證實,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就類似於一些動物屬於群居動物一樣,他們是喜歡共同做事、共同交流、共同生活的。一旦離開的時間長了就會有孤獨感和缺失感。而這種孤獨感和缺失感就會促使人們去尋求同伴,這樣人類的共同生存和發展就得以持續下去,生生不息。

但是後來人們發現,人類承受孤獨的程度也不一樣,有的人一刻也不能離開他人的存在,只要是自己單獨的時刻就會忍受不了這份孤獨而尋找同伴。而另外一些人則長年單獨一人生活也不感覺孤獨,反而比較長壽。這樣的區別讓人更加重視對孤獨的研究。

我在做生本能研究的時候,也認真考察過孤獨的特點,發現人類的生活習性可以有很大的不同,也可以由後天的培養和塑造。我們把特別渴望與人相伴的型別稱為外在依賴型,把喜歡單獨生活的型別稱為內在定向型。

心理學:克服孤獨的辦法,最簡單的妙招就是有事可做

之所以這樣區分,是因為我們發現,有些人生活做事的獨立性差,喜歡觀察和模仿別人,喜歡從別人的眼光裡確認自己的正確和價值,如果別人認同了,就感到滿足,如果得不到別人的認同,就感到失落。如果沒有別人可以參照,就會茫然和失落,這樣一個人的狀態就會產生孤獨。所以,把這類人的這種模式稱為外在依賴型。

內在定向型的人,生活做事喜歡一個人,他們的生活也能與人分享,但不依賴別人,而是把目光放在自我內在的充實和價值感上,喜歡閱讀、樂器、手工等自己可以操作的事情,把精力用在自我能力和價值的提高上。因此他們可以一個人生活而不依賴他人,他們可以完成自我評價,對自己的生活狀態、能力強弱、價值大小都有明確的自我認定,而不依賴別人的評價。甚至他們對別人的評價採取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因此也不會受到別人評價的影響。

心理學:克服孤獨的辦法,最簡單的妙招就是有事可做

外在依賴型的人過度依賴外在世界,一旦沒有了外在世界的資訊,就會處於孤獨之中;而內在定向型的人不依賴外在世界,在自己的世界裡就可以活得很好。這樣的人對抗老年抑鬱是非常有效的,這樣的人不容易得老年抑鬱,他們的滿足來源於知識和能力,來源於自己的思考和觀察,不借助於他人,不依賴於他人,所以,當沒有他人存在的時候,也不孤獨和失落。而外在依賴型的人一旦沒有外部世界的依賴,就容易產生失落感、無助感而抑鬱。

怎樣才能不孤獨呢?作為心理學工作者,我開出的處方就是從年輕時開始,就把目光放在知識和能力的提高上,廣泛接觸書本、電腦、網路,增強動手動腦能力,活到老,學到老,到老也不寂寞,因為有書相伴,有自我價值的肯定。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我們可以利用追問法來發現解決孤獨的辦法。下面就做一下演示。

心理學:克服孤獨的辦法,最簡單的妙招就是有事可做

【】為什麼孤獨?

因為缺少人的陪伴。

【】陪伴能做什麼?

陪我說話,傾聽我的訴說、理解我的心聲。

【】你有什麼苦惱嗎?

生活中的人際關係中的。

【】這些事能自己看透想開放下嗎?

不能。

【】如果能自己看透想開放下,還需要別人的陪伴嗎?

不需要了。

【】如果不需要了還孤獨嗎?

還可能孤獨吧。

【】為什麼呢?

閒著沒事感覺孤獨。

【】那自己動手做點事是不是就不孤獨了?

是的,有事做就不孤獨了。

【】做什麼事呢?

動手動腦,或者看書、上網都行。

【原創說明】本文系飛揚心理王彥輝老師原創首發,歡迎留言、評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