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無奈,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 宋]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這首詞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時所作。一日出外散心,走到博山道中,面對大好美景,卻提不起興致。一心想著報效祖國,收復失地,滿腔的熱血被潑了一盆冷水,千愁萬緒無處釋放,遂作此詞。

辛棄疾的無奈,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

詞的上片為追憶往昔時光,少年氣盛,樂觀自信,以為只要努力就可以拯救一切,命運把握在自己手中,何為愁味?登高望遠,詩興大發,故作深沉,無病呻吟,勉強說愁。

上片連用兩個“愛上層樓”,前一個為單純表達登高遊玩,後一個則著重強調原因,引出下面“強說愁”的果。

辛棄疾的無奈,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

詞的下片為書寫今日現狀,辛棄疾出生在中原,當時中原已經被金攻陷,長年戰亂不堪,百姓生活艱難。他從小立志,努力學習兵法,苦練武術,收復中原。

林升的“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諷刺了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進取,只知享樂,無心北伐。

當時的南宋朝廷主和派比較多,把持朝政,主戰北上收復中原的辛棄疾遭到打擊。中年後,飽受滄桑,在朝廷的鬱郁不得志,南宋對他不予重視,備受冷落,還被削去官職,建功立業的理想瞬間化為泡影。

辛棄疾的無奈,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這樣文武雙全的將才,卻屢屢被冷落,賦閒在家,懷才不遇,多少愁緒,無處排解,“欲說還休”,最後卻變成了自我調侃,“天涼好個秋”,詼諧幽默的語言卻透漏著深深的悲傷。“識盡愁滋味”卻強掩哀愁,更顯內心深處的痛楚。

少年”與“而今”對比,無愁強說愁,有愁不願說,語言簡練,意義深遠,感情真摯,看似平淡卻很新奇,含蓄灑脫的表達了壯志難酬的悲涼心情。

辛棄疾的無奈,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

少年時光本該無憂無慮,朝氣蓬勃,沒有生計之愁,更沒有什麼世事艱辛。

每次站在學校的樓上,看西邊的雲霞褪去最後一道光彩,樓下的人群漸漸模糊,總有一種莫名的傷感,一種說不出道不明的憂傷情緒湧上心頭。

遇到一些事情侃侃而談,似乎洞察了一切世事,故作老成,年紀輕輕就覺得看透一切。

中年以後,獨立承擔起家庭責任,體會到世事無常,經歷了背叛,疾病,貧窮,生活扇了一個又一個響亮的耳光,感覺都快被打耳鳴了。嚐盡愁苦百味,看遍人情冷暖,苦難,坎坷,實實在在的痛,壓抑的心靈再也看不到春花秋月,一年四季皆為破敗。

命運為何如此不厚待我?無數個黑夜的默默流淚?愁苦太多,生活卻還要繼續。

辛棄疾的無奈,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

中年以後突然讀懂了,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箇中滋味,越嚼越苦,經歷過,才會懂,只想長嘆一口氣。

有苦卻不願提及,是經受的苦難不願回憶,還是苦難太多不知從何提起?變得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訴說。因為真正的愁苦是說不出來的,只能自己消化。百川入海,卻無舟可渡,只能自渡。

生活中無可奈何之事太多,十年飲冰,難涼熱血,只願在經歷風雨之後,依然熱愛生活,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