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山村農民居然創作發表一千多首童謠,讓許多人刮目相看!

“小笤帚,個頭小,哪裡髒,哪裡跑,屋角庭院掃個淨,蹲在門口去歇腳。”“小鐵錘,金剛性,不好欺軟愛碰硬。話兒出口多果斷,鏗鏘鏗鏘脆生生,一句話,一個坑,啃著石頭冒火星。”

這些樸樸實實的童謠,出自河南省魯山縣張店鄉雷趴村農民張建國的筆下,是從平平凡凡的農家小院和田園風光中採摘來的。

張建國,男,農民,五十四歲,高中文化。剛懂事時,他就常聽爹孃哼給他的歌謠,慢慢的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幾乎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1980年畢業於郜溝高中,中學時代愛好寫作,1981年曾在《魯山文藝》發表處女作。如今,他寫的兒歌歌詞一千餘首,曾在《平頂山日報》《河南法制報》《巴渝兒歌報》《堯神》《堯山詩園》等報刊和網路平臺上發表。2002年,在魯山“道德歌”徵文活動中獲一等獎,2018年,在平頂山市“弘揚正氣傳播正能量”徵文中榮獲三等獎;在《巴渝兒歌報》《蝴蝶》等全國比賽中徵文中先後榮獲優勝獎。

一位山村農民居然創作發表一千多首童謠,讓許多人刮目相看!

張建國寫兒歌、童謠經歷坎坷,過去曾有人諷刺說他寫童謠給報紙投稿分明是個垃圾箱送紙,是“神經病”。可他不灰心不氣餒,勞動之中,他打腹稿,晚上點著燈寫初稿,幾經推敲斟酌再定稿。有時他躺在床上靈感一來,馬上折起身來,往往折騰五六次。張建國的兒童歌謠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且富有哲理,活靈活現,他寫童謠信手拈來。幾十年來,他一遍務農一邊寫作。每次,一旦有靈感時,他立即用筆把他寫在小本子上,晚上躺在床上再進行精雕細琢。如今,智慧手機的普及,也讓張建國如虎添翼,一旦有靈感,他隨時能把她輸入到自己的手機裡儲存起來。

張建國是個有心人,別人司空見慣的事情,在他看來都別有一番詩意,見到一頂草帽他寫到:“ 草帽姑娘辮子長,一盤盤在頭頂上,農民耕田天氣熱,我給他們去遮涼。”他寫蠟燭:“蠟燭妹妹坐桌上,胭脂塗得紅油亮,半夜三更不睡覺,陪我讀書寫文章。” “大竹子,小竹筍,子子孫孫一條根,風來身不動,雨來不動身,誰說腹中空,虛心根才深。”

一位山村農民居然創作發表一千多首童謠,讓許多人刮目相看!

他看到身邊的人,以《燕子和麻雀》寫到:

燕子一身膽,

打工去江南,

帶回新技術,

建設新家園。

麻雀喳喳喳,

天天呆在家,

不去學技術,

不去學文化,

改革幾十年,

仍是窮巴巴。”

他看到那些家長教育孩子沒方法時創作了《木瓜樹》:

“木瓜樹,傻媽媽,

教育孩子沒方法,

只教孩子吃與喝,

不教孩子學文化,

而今孩子都長大,

個個都是大木瓜。”

一位山村農民居然創作發表一千多首童謠,讓許多人刮目相看!

我看到孩子們學習不努力,創作了《小鴨子》:

小鴨子,嘎嘎叫,

脖子一昂打問號。

養成好問好習慣,

學習才能步步高。

看到如今的孩子備受家長溺愛,他創作了《鴨娃娃》:

鴨娃娃,講衛生,

穿的衣服乾淨淨,

不是媽媽幫我洗,

是我自己洗的衣。

一位山村農民居然創作發表一千多首童謠,讓許多人刮目相看!

在寫治理環境環保創作了《灑水車》:

灑水車,雨水濺,

它給公路去洗臉。

公路洗地乾淨淨,

汽車跑過刮清風。

寫《白雲》:

白雲娃娃真能幹,

手裡舞著白手絹,

抹呀抹,擦呀擦,

擦得天空清又藍。

在教育孩子安全方面他寫《小猴子》:

小猴子,愛爬樹,

樹枝高,抓不住,

撲通跌下來,

摔個紅屁股。

在父親節時寫道《養爸爸》:

小螞蟻,爬呀爬,

舉著一粒饃花花,

爬呀歇,歇呀爬,

爬爬歇歇回到家。

父親病重床上躺,

我拿饃饃喂爸爸。

爸爸養兒不容易,

受盡風吹和雨打。

有淚只能肚裡咽,

汗水撐起咱的家。

好爸爸,辛苦啦,

我來養您老人家。

一位山村農民居然創作發表一千多首童謠,讓許多人刮目相看!

在當時弘揚正氣正能量是寫了《刨鋸機》

刨鋸機,嗡嗡嗡,

他是一個鐵包公。

不受賄,不吃請,

真與假,分得清。

鐵骨錚錚樹正氣,

智除邪惡鬥松釘。

頭像不戴烏紗帽,

敢為人間刨不平。

良好的習慣,能讓孩子們一生受益無窮。在培養孩子勞動興趣時,他創作了《炕饃饃》:

仨磚頭,支口鍋,

我學媽媽炕饃饃。

小碗當盆土當面,

小手調來清水和。

炕一個,又一個,

一會兒炕了一大摞。

小貓圍著鍋臺轉,

要吃我的熱饃饃。

喵——

一位山村農民居然創作發表一千多首童謠,讓許多人刮目相看!

張建國,身在魯山的農村,但胸懷祖國,心繫臺胞,看到臺灣遭遇洪災時,他的心中酸酸的,於是創作了《我來做只小貨輪》

松木板,嶄嶄新,

我來做只小貨輪。

小貨輪,真有勁,

能載貨物上千噸。

貨輪嘟嘟去臺灣,

抗災救災保親人。

在教育孩子方面,他編了《釣魚竿》童謠:

釣魚竿,去釣魚,

鐵鉤鉤,設騙局,

小魚小魚要警惕,

千萬不要佔便宜,

佔小便宜吃大虧,

那時後悔來不及。

告誡小朋友不能貪圖佔便宜,不然會上當受騙。

母親節來了,張建國有感而發,創作了系列讚美媽媽的歌謠:

《世上只有媽媽好》

一位山村農民居然創作發表一千多首童謠,讓許多人刮目相看!

世上只有媽媽好,

起早貪黑勤操勞。

一日三餐及時做,

上顧老來下顧小。

文明慈善有禮貌,

任勞任怨無煩惱。

媽媽媽媽辛苦了,

我贊媽媽唱歌謠。

《摳媽媽》

媽媽摳,她真摳,

省吃儉用第一流。

媽媽摳,她不摳,

該出手時就出手。

資助村上五保戶,

又買衣服又買油。

貧困學校獻愛心,

兩次捐款四千九。

鄉長給她戴過花,

縣長給她握過手。

《好媽媽》

爸爸打工不在家,

裡裡外外靠媽媽。

媽媽好,好媽媽,

幫了人家忙自家。

孤兒小冬沒穿戴,

媽媽慷慨資助他。

無依無靠老奶奶,

媽媽為她把藥抓。

文明禮儀萬里行,

中國多少好媽媽!

一位山村農民居然創作發表一千多首童謠,讓許多人刮目相看!

看到身邊的留守兒童,雖然父母不在家,但社會各界和學校老師對他們十分關注,傾注了無私的愛,於是張建國有感而發,創作了:

《留守兒童之歌》

生媽沒有養媽親,

老師比媽親十分。

雖然不是親骨肉,

哪個孩子都連心。

《沒媽的孩子也是寶》

有媽媽,真是好,

沒媽孩子也是寶。

阿姨給我買作業,

大嬸給我買書包。

和諧社會大家庭,

處處都是娘懷抱。

一位山村農民居然創作發表一千多首童謠,讓許多人刮目相看!

《園裡老師是媽媽》

幼兒園,像我家,

園裡老師是媽媽。

衣服髒了是您洗,

頭髮亂了是您扎。

上課掰手學寫字,

下課帶俺去玩耍。

人人都說父母親,

園裡老師勝爸媽。

他在自己的小傳中寫道:

免貴姓張,世代相傳,

祖宗四代,養牛耕田。

吾名建國,五十有三,

生於河南,長在魯山。

書讀高中,知識淡淡,

平民百姓,無職無權。

兒時讀書,不以為然,

造句作文,囫圇半片。

幸遇良師,耐心指點,

如夢初醒,興趣盎然。

中學時代,勤學苦練,

跌倒爬起,眼往前看。

讀書寫作,妄圖大膽,

處女詩作,刊在《魯山》。

三十餘載, 風雨霜寒,

搞過建築,登過教壇。

寫作務農,快樂無限,

拙筆弄墨,刊於報端。

作品獲獎,編輯高看,

《童謠》出集,純屬胡編。

如此而已,不值一談。

如今,張建國先後在省市縣級媒體上發表作品1000餘首,他很想將作品結集出版,作為禮物,獻給可愛的孩子們,怎奈他囊中羞澀,作為一名在山村種地的農民,動輒幾萬元的出版費讓他望而卻步,他精挑細選的300首,樣稿已經出來,但仍放在自己的床頭上。

目前,儘管他的童謠還不被多數人熟知,但是這株土生土長的童謠幼苗,必將會在魯山這塊充滿歷史文化底蘊的土地上,開放出更多為兒童所喜愛的絢麗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