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盜墓筆記:盜取文物兩千件,最後只能換死刑

最近啊,隨著三星堆遺址的繼續發掘,考古學家們又有了一些新的發現,這些新文物一經出土,就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引起了大量的討論。我們曾經和很多從事考古事業的老師、同學們交流過,他們對這種情況表示了欣慰,但是他們也不無自嘲地說,群眾們對考古事業產生這麼大的興趣,很大一部分原因並不是他們宣傳地有多好,而是沾了盜墓題材大火的光。

從二零零幾年開始,《鬼吹燈》和《盜墓筆記》就帶火了一大批主題為盜墓的文藝作品,到了這幾年,它們更是被改編成了電影、電視劇,影響力進一步加大。

現實版盜墓筆記:盜取文物兩千件,最後只能換死刑

但是有一點,在這些影視作品裡,盜墓賊們似乎從來不會和警方打交道。任憑他們的多麼囂張地流竄於全國,都從來不會被查到。

但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現實中的盜墓賊即便是隱藏得再好,最終也會被警方抓到。

比如說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一位,被人稱為關外盜墓“祖師爺”的,姚玉忠。

姚玉忠,1962年出生在內蒙古寧城縣。說寧城縣大家可能沒有什麼概念,但是要說到紅山文化,那大家可能就有些瞭解。

紅山文化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文明遺址之一,大家耳熟能詳的玉豬龍,就在紅山文化地區發現了很多。

現實版盜墓筆記:盜取文物兩千件,最後只能換死刑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紅山文化並非只有一處遺址,它的分佈面積非常廣。而寧城縣則就在其中。

姚玉忠就是在這樣濃厚的文化氛圍中出生並且成長起來的。

迄今為止,他究竟是怎樣走上盜墓賊的道路的,我們已經不太容易去探究了,但是根據大家的猜測,很有可能就是他曾經運氣爆棚,從山裡撿到文物,賣了個大價錢。

那時候還是上個世紀,在猛然間受到了金錢的衝擊之後,姚玉忠很不幸地地沒能抵擋住這種誘惑。

他開始把父母所說的什麼道德,什麼陰德都拋在腦後,連正經工作都辭了,開始專職幹盜墓。

在陰陽先生們的口中,曾經有過這樣一句話,說人的吉凶禍福取決於“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姚玉忠曾經對此深信不疑。雖然他已經把命運、陰德這些東西棄之不顧了,但是他平常還是會經常讀書,企圖掌握更多的風水和文物知識。

現實版盜墓筆記:盜取文物兩千件,最後只能換死刑

客觀來說,這對他的盜墓生涯產生了很大的助力。根據他自己的交待,他就是憑藉著那些風水知識確定古墓的大概位置的。而墓室中也並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賣出個好價錢,這時候就需要他對文物進行一個初步的鑑定,來判斷出手後的價格。

同時,為了更好地進行盜墓,他甚至還製作了一種專屬工具,稱之為扎子,用來取代其他“同行”們常用的洛陽鏟。他覺得這種扎子比洛陽鏟更輕便也更好用。

用周星馳電影裡的臺詞來形容,這個就叫做專業。

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姚玉忠輾轉於國內各處遺址,他和同夥們一起,總計盜掘古文化遺址11次,盜掘古代墓葬16次,涉案文物總計2063件,其中甚至包括非常珍貴的國家一級文物。經過專家們的鑑定,這一批文物總價值,保守估計也在5億元人民幣以上。

賺到大錢之後的姚玉忠頗有一種小人乍富的感覺。他開始在地下黑賭場流連忘返,一擲千金。手頭沒有現錢的時候,就直接拿文物抵債,之後即便是有了錢也不把文物贖回,而是放任它們流入黑市。

正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在犯下了如此嚴重的罪行之後,即便是再會隱藏,也終將有照見陽光的一天。

2014年,姚玉忠在一處山上偵查地形的時候,就被偵查員盯上了,緊接著,接到報案的警方迅速行動,把姚玉忠和他的200多名同夥一網打盡。

現實版盜墓筆記:盜取文物兩千件,最後只能換死刑

2016年,姚玉忠案在遼寧省朝陽市正式開庭。

在我國《刑法》中,有專門的一節,用來規定和文物有關的犯罪。

其中第三百二十六條和三百二十八條分別規定了倒賣文物和盜墓的量刑標準。

以牟利為目的,倒賣國家禁止經營的文物,情節特別嚴重的,要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而盜掘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現實版盜墓筆記:盜取文物兩千件,最後只能換死刑

同時《刑法》還規定,盜掘文物保護單位,盜墓集團的首要分子,多次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盜墓並且盜取珍貴文物,都屬於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罪的加重情節,只要案件中出現這些情節,要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且要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但是,對姚玉忠的懲罰顯然還不止如此。

他所犯下的不僅有以上的兩條罪,他還曾經因為自己的勢力強大,強行從一位被害人手裡搶奪了幾件珍貴的文物。這符合了搶劫罪構成要件。

因此,最後的審判結果是,作為主犯的姚玉忠犯下了搶劫罪,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倒賣文物罪,數罪併罰,判處他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現實版盜墓筆記:盜取文物兩千件,最後只能換死刑

從法律的角度來說,這樣的判罰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顯然,很多從事考古學研究的朋友們覺得這樣的判決還是輕了。

從考古學的視角來看,恐怕也確實如此。每一件文物的形成,都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而在真正被研究透徹之前,再小的文物也都還有著重寫教科書的可能。這些文物,在考古學家的手裡,可能會綻放出舉世矚目的光彩,但在盜墓賊的手中,更大可能還是會沾滿銅臭,明珠蒙塵。

大家最近應該也看了不少盜墓題材的文藝作品,但是大家一定要明確,文藝作品只是文藝作品,創作時是有誇張的。在現實中,我們都應該肩負起保護國家文物的責任,堅持與盜墓的行為作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