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扒獅再現安慶府街頭特色

留真照相館可以沖洗照片嗎

倒扒獅再現安慶府街頭特色

江啟榮

倒扒獅再現安慶府街頭特色

未手辰 - 往來安慶。mp3

未手辰 - 往來安慶。mp3

04:15

來自塔影橫江

10:28

倒扒獅在恢復維護上出力,同時增加不少街頭點綴。這點綴花錢不多起畫龍點睛作用,是好鋼用在刀刃上。透過這點綴讓人想起,陳年舊月小時候的事和情。

倒扒獅再現安慶府街頭特色

一進倒扒獅牌坊左邊,豎著個站牌圍許多人。無論外地人還是本地人,都津津有味地評論不停,笑聲不斷。怎這樣吸引人?原來這是介紹安慶方言的地方。人們一邊議論,一面體會這方言的精妙與好笑、真是“土掉渣”。如:“你這個抓江底子兒”、“莫谷妹耶,你媽媽叫你,港去吃飯喲”、“乖乖隆地東,韭菜炒大蔥。”這是什麼怪腔、怪調?這就是外地人“嘲笑”,安慶佬獨有的“侉餅腔”,黃梅調!

倒扒獅再現安慶府街頭特色

因為“土”,才顯魅力!中國不是缺少老街,而是缺少有特色的老街。這站牌豎的,讓人體會到,這是安慶的特色。黃梅戲之所以是安慶的,別人搶不走,就因為它有“侉餅腔”!

倒扒獅再現安慶府街頭特色

黃包車使人想到:太太小姐的緊身旗袍,紳士先生的長袍馬褂,這都是民國元素、民國風!

這車不是黃色的,為什麼叫黃包車?為了管理上海將拉車的車伕,統一著裝黃馬甲(背心),所以叫黃包車。

看到黃包車,我想到小時同姐姐,從東門三孔橋,包黃包車坐到西門親戚家拜年……這《往事如煙話安慶》書上的照片,是我們自己家的老照片,用六塊大洋在安慶“留真照相館”拍的。頸脖上項圈是銀的,胸前掛鎖是金的,家父開《德泰源》糖雜店,有經濟實力。就因開店,我一輩子坐辦公桌,成了不能轉幹的“以工代幹”。

拜年回來在錢牌樓吃“水波”,姐姐給車伕一碗,車伕怕扣車錢不要。姐姐說我不同大人講,他還是不要。最後姐姐將我倆碗裡各撈幾個“水波”,包在荷葉裡讓車伕帶回家。車伕接過感動地說:“今年過年,我都沒吃過葷。”這辛酸語言和姐姐舉動,讓我從小就記得一生。

“水波”和“水餃”,是安慶不同外地的叫法。“水波”是水煮的餃子,“水餃”其實是餛飩。“水波”是那時叫法,現在可還有人記得這種叫法?

倒扒獅再現安慶府街頭特色

姐姐一生克已行善,離開彷彿並不久遠,但去世已32年,音容笑貌終難忘!前幾天也是在倒扒獅錄片,還遇姐姐當年在高琦的同事,她迎上來拉我的手,談姐姐生前的好。嗚呼——鼻子發酸了……我的好姐姐!

黃包車能載得動,這麼多情?這多麼回憶?這都是設計師人文情懷,匠心獨運地布展成功!

倒扒獅再現安慶府街頭特色

倒扒獅再現安慶府街頭特色

過去沒有自來水,人因水而居,“井”對人重要。有井陪襯才叫人間。有種文化叫“市井文化”,有種群眾叫“市井百姓”,有種生態叫“市井百態”。人離家叫“離鄉別井”,人對“井”寄託了多少情感、這裡面有多少故事!

井放在倒扒獅這裡,接地氣、貼生活。但這井也要改,否則讓人覺得不真。四周應圍上麻石條井臺,井臺高四周斜向下,讓用水流入旁邊地下。也可做二米見方,四周圍上槽溝,像西門四眼井一樣。

另外井壁要有井溝,這樣才顯實用井,也顯示出井的悠久及滄桑。

倒扒獅還有許多點綴,與旅遊景點相配套。像這公益宣傳,幾筆就勾出徽派房子,多妙。就連垃圾桶印戳做的也典雅漂亮,介紹景點的牌子,由於場地原因它見縫插針,做的細長高佻,與空間相吻合。

總之倒扒獅這次整修,街頭點綴有特色,應該點贊!

江啟榮,安慶人,70有餘。喜收藏、飲古釀、品香茗、愛書法……對家鄉充滿感情, 喜好寫古城往事、生活隨筆,寄情宜城山水,將過往事凝聚筆端。寫就寫身邊事,憶就憶過往情懷。傾力讓老城成為筆下有韻味、有風采、有記憶的城市。

倒扒獅再現安慶府街頭特色

倒扒獅再現安慶府街頭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