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比喜劇更觸動人的靈魂,何為悲劇?莎士比亞:理想與現實矛盾

悲劇是一種反抗的行動意識

,當我們身體與內心受到苦難的時候,那些從身體本能與精神中迸發出來的力量,透過堅定的行動意志向外表現憤怒、不滿、無奈。

大多人相信文學的作用,經常會透過閱讀來喚醒心中的美好、善良、自我理解。優秀的文學作品可以幫助我們抒情,挖掘潛意識中的遺憾,找到潛意識中“自我懲罰”的矛盾,解決那些困擾你的“夢魘”。

悲劇比喜劇更觸動人的靈魂,何為悲劇?莎士比亞:理想與現實矛盾

當你遇到莎士比亞的悲劇作品,多讀幾遍就會“靈魂出竅”,因為這裡有戲劇的悲喜交融、時空自由、人物個性十足的特點。讀起來就像是作為旁白在指導戲劇的演出,卻觸不到任何人物的實體。有些人你看得到,卻無法真實的感觸,所以閱讀認知的人性與現實還有很大差距,

而莎士比亞能把這些距離縮小。

莎士比亞的作品跟隨著時代變化而成為了歷史事實與歷史現象,莎士比亞並非是天生寫悲劇的作者,他的作品與當時王室統治與民眾疾苦變化的環境有關係。在王室矛盾突起的時候,包含悲劇的作品開始散發著自由思想的氣息,提供了雅俗共賞的風格,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股冷暖交替的風暴吹向人間,他的語言更接近平民的生活,莎翁也是一位段子高手,“挑逗”著人們的感觸神經。在他死後,理查遜、斯特恩等小說家引用大量的莎士比亞語句,形成了一股文學塑造的過程。所以莎士比亞是一位十分幸運的人,一個幸運兒創造了悲劇的高峰

,那麼悲劇到底有什麼力量呢?

看到悲劇你會想到什麼?

莎士比亞告訴你:會想到最初的那些理想。

在我們內心中理想是美好的,是純真無邪的,讓人嚮往的。

悲劇的人生之所以能夠出現就是因為雖然想象的美好,但卻忽略環境的惡劣。尤其是生存環境受到的威脅視而不見,那麼理想與現實必定產生矛盾,再加上人性的醜惡。實現理想其實就是在走向矛盾之中。

悲劇比喜劇更觸動人的靈魂,何為悲劇?莎士比亞:理想與現實矛盾

想到那些衝動的瞬間,或是遺憾,或是永恆,但逃脫不了為之付出的代價。尤其當人戀愛的時候,會有兩種衝動:

一種是受到愛情荷爾蒙的影響,人會“愛心氾濫”,為了愛情奮不顧身,只要一方面要求,什麼都會願意為他付出。那個時候女性一句話甚至是這個男性的全部,是他內心的真理。

一種是受到去甲腎上腺素的影響,會讓人血壓升高,而且會出現“性衝動”。

人在戀愛的時候有這些化學物質控制,腦子肯定不好使的,雖然這些因素影響的時間也只不過幾年,但是對人生產生的羈絆卻糾纏一生。所以總有一種聲音提示著我們人生複雜程度不是你可以想象的,

想要實現理想,你得看懂悲劇。

悲劇中,

純真對立並非永恆,而是複雜多變

。面對悲劇,我們的理想,也應該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以及不可預見的人性醜惡。

莎士比亞說:

“當一個戲劇人物走向悲劇的時候,不能歸咎於外部環境,他應該自己負責

。”這就是文學作品給我們講述悲劇的意義所在:

現實永遠落在是一個人的肩膀上,而不是腦袋裡。

想一想就能實現的理想是一個笑話,想太多,人體激素會毀掉你的人生。我們需要了解客觀的現實,在扛得住的情況下,再去實現理想。

悲劇比喜劇更觸動人的靈魂,何為悲劇?莎士比亞:理想與現實矛盾

我們老一輩人都經歷過戰爭年代,集體生活讓大家更注重了階級結構的變化,而從近代迴歸到當代的和平年代,有些老人卻不適應了,他們一部分無法迴歸到本身的追求,為了下一代更好,哪怕去撿點垃圾維持生活,也不願意讓後代受累受餓。看著滿頭白髮的父母,是否也有過對他們過度省吃儉用的擔憂。

人要從悲劇中找到本身,也從集體環境中脫離客觀的控制。

只看結局的悲劇更可悲

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雖是一部悲劇,但並不是四大悲劇之一,四大悲劇(《麥克白》、《李爾王》、《奧賽羅》、《哈姆雷特》)。

悲劇比喜劇更觸動人的靈魂,何為悲劇?莎士比亞:理想與現實矛盾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主人公不惜生命追求偉大的愛情,雖是悲劇的結局,但卻使得兩個家族言歸於好。劇中除去生命中的虛榮與幻想,談及愛情的力量,生活的模式更讓人為此感動。所以更多人願意說其為悲喜劇。

所以我們去看待悲劇不能以結局來評判,而是重點去揭露與有悖於自然的行為。用這種標準來找到大多數人走向孤獨、無奈、不滿的原因。

在這世間,善良並不是全部,社會中存在著野心家、冒險家、暴發戶,拜金與極端主義使得人們走向陰險狡詐和殘忍,個人慾望的無限膨脹與畸形導致了毀滅的誕生。我們需要意識到善惡是一個過程的演變,福禍相依。

在悲劇中脫離一種固定的環境思維,像莎士比亞一樣思考悲劇的演變,哪怕生活辜負了你。你也要自己承擔起來,做出勇敢的抉擇。

一方面要看清楚環境的複雜,一方面要研究人性的醜惡。

透過閱讀再去接觸真人

人是複雜的,環境是多變的,任何小說都不可能幫你完整刻畫一個人物的全部,而莎士比亞的悲劇卻從另一個側面幫助更接近了解一部分真人。

最後用莎士比亞的一句話送給正在遺憾與無奈的你:“畫像相比真人,不及萬一。”

文學的力量可以幫助你瞭解生活環境,真人需要你自己去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