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向晚,草木凝霜,讀讀這首宋詩: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秋已暮,露成霜,一枚落葉,一縷秋風,一場秋雨,轉眼便走到了季節深處。

那些泛黃的脈絡裡,那些被風霜浸染的葉子,藏著季節的變遷,也藏著時光的靜美。

白露蒹葭,西風霜林,蘆花飄蕩,鴻雁南飛,清秋的風景蒼涼而生動。

很喜歡北宋梅堯臣的一首詩,“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好一幅山野清秋圖,驚豔了季節,沉醉了流年。

《魯山山行》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

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秋色向晚,草木凝霜,讀讀這首宋詩: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很多人可能對梅堯臣不太熟悉,其實他在兩宋詩壇上有著極高的聲望。

當時的文壇大佬歐陽修自認寫詩不及他,尊稱其為“詩老”。

後來的司馬光,王安石都極為推崇他,司馬光甚至將他的詩當作傳家寶,“

我得聖俞詩,於家果何如。留為子孫寶,勝有千年珠”。

還有南宋的陸游、劉克莊對他的評價同樣很高,劉克莊在《後村詩話》中推其為

“宋詩的開山祖師”。

可見他在兩宋詩壇上的影響力有多大了。

他的詩歌大致可分為兩類,一種是描寫現實生活,表現了對底層人民的深切同情,例如《田家四時》、《陶者》、《汝墳貧女》等等,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還有一類就是描寫山水風景的詩歌,如《東溪》、《考試畢登銓樓》、《牡丹》等,其中不乏像

“野鳧眠岸有閒意,老樹著花無醜枝”

這樣的佳言麗句。

而這首《魯山山行》更是其中的代表,歷來為後世所稱道。

秋色向晚,草木凝霜,讀讀這首宋詩: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先來看詩歌首聯,從大處落筆,以“高復低”三字展現了魯山的大致輪廓。

魯山重巒疊嶂,連綿起伏,原本行走在這樣高低不平的山路上,該是很艱辛的,但是詩人卻偏偏說“適與野情愜”,正迎合了他對山野風光的喜愛。

只是短短五字,便將詩人山行的樂趣活活畫出,而這也奠定了全詩明麗歡快,悠然閒適的情感基調。

再來看頷聯,前一句是“千山高復低”的展開描寫,而後一句既渲染了幽靜的氛圍,也進一步突出了詩人的野趣。

詩人在幽靜的小路上緩步而行,眼中所見山峰,千姿百態,雄壯的,秀麗的,不一而足。

他彷彿完全沉醉在眼前的景色中,不知不覺竟迷了路。

“好”、“改”、“幽”、“迷”,

都是很平淡常見的字,但是經詩人的妙手點化,卻營造出了一種極其清幽雅緻的意境,可見詩人筆力不凡。

秋色向晚,草木凝霜,讀讀這首宋詩: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而緊接著的頸聯兩句,“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是全詩的高潮部分,也是最為後世所稱讚的寫景麗句。

霜落林空,只見一隻笨熊緩慢地爬上了光禿禿的樹;遠處還有一群野鹿悠閒地在溪邊飲水。

霜落

”,“

林空

”,這兩句互文見義,點明瞭季節,原本因為山林的阻隔,詩人是看不到這樣的野景,但是因為霜降葉落,山林空蕩,所以他才得以看見這樣生趣盎然的一幕。

而原本霜落林空的深秋該是很蕭條的,但有了“

熊升樹

”和“

鹿飲溪

”,整個畫面又變得靈動鮮活。

詩人截取了兩個具有典型意義的鏡頭,將秋日的蕭瑟和生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令人身臨其境,如痴如醉。

最後的尾聯

“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自問自答,也頗有一番趣味。

試想一下彼時的場景,

詩人在山間漫步,不知不覺中迷了路,又看到熊升樹和鹿飲溪這兩個畫面,然後繼續前行,卻一直看不到人家,突然聽到遠處傳來一聲雞鳴。

但是全詩到此結束,詩人最後是否找到人家,留給讀者自己去想象。

秋色向晚,草木凝霜,讀讀這首宋詩: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整首詩來看,寥寥數語,便描繪了一幅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山野深秋圖,將秋山的幽靜與美好,詩人的閒情野趣刻畫得淋漓盡致,句句如畫,讀來令人心醉。

梅堯臣在與歐陽修探討詩歌創作時,曾提到

“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

,而這首《魯山山行》正體現了這一詩歌主張。

詩中寫景尤其是第三聯,將秋日山林的美景描繪得宛在目前。

而最後一聯一問一答中,創造了一種 言已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正如《瀛奎律髓匯評》中查慎行所評

“句句如畫,引人入勝,尾句尤有遠致”

不知你是否也喜歡梅堯臣這首詩,歡迎一起來欣賞。

-END-

作者:解憂詩詞

注: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