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自刎烏江後:劉邦重用項羽麾下名將季布,還讓班固寫書諷刺他

前些天因為表達自己的觀點,和人在眾目睽睽下發生了摩擦,剛好一個朋友也在,他說:“

你只管表達自己,不用管別人回饋。回饋都是自己的投射,關你毛事。

他說的沒錯,但我是一個很容易被人擾亂的人。對方的負面反應,很容易激起我的消極情緒。被羞辱的感受浮出水面,又想起《漢書》裡的故事,幫助自己轉念。

項羽自刎烏江後:劉邦重用項羽麾下名將季布,還讓班固寫書諷刺他

《漢書》裡有個《季布欒布田叔傳》,說項羽麾下有個名將叫季布,以驍勇善戰聞名,數次逼得漢高祖劉邦瀕臨險境,劉邦恨絕了他。

項羽被滅後,劉邦懸賞黃金千兩捉拿季布。季布逃亡,投奔濮陽周氏,周氏把季布打扮成罪犯,剃掉他的頭髮,用鐵圈箍住他的脖子,穿上囚犯的衣服,混在十幾名家奴中坐上了喪車,押送到以深明大義聞名的魯國朱家。季布作為一位將領,幾時受過這種屈辱。但他欣然接受了自己的命運。

季布獲救,此是後話。

《漢書》裡很讚歎季布這種品格,用了一大段話讚美他(這種讚美裡似乎含有對楚霸王自刎烏江的諷刺):

及至困厄奴戹,苟活而不變,何也?彼自負其材,受辱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終為漢名將。賢者誠重其死。夫婢妾賤人,感概而自殺,非能勇也,其畫無俚之至耳。

大致說一下意思,季布這人能屈能伸,困厄時淪為奴隸,也能守住活下去的信念,他始終堅信自身的價值和才能,

受辱不羞(這個詞很值得玩味,有辱而不羞的人,有未辱而羞的人,有又辱又羞的人)

,把磨難當做完滿自己的一種方式。

賢者是很重視自己的生命的,而那些婢妾賤人,遇到一點感慨就要死要活,想不開自殺,這不是勇敢,而是想法無聊淺薄到了極點。

項羽自刎烏江後:劉邦重用項羽麾下名將季布,還讓班固寫書諷刺他

注意班固的用詞“

婢妾賤人

”,著重強調了女性這一群體,可知在東漢女人自殺的現象就比較常見了。

雖然班固可能得了現代病“厭女症”,但也從側面凸顯了女人比男人更情緒化、更偏向於使用以死抗爭這種極端的方法。

(當然也不排除班固用這個詞諷刺虞姬和項羽,dbq班固同學我狹隘地揣測你)

彼自負其材,受辱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

”已經成了名句,我在這句話裡讀出了深深的“定”,季布的定功使他不會因為困窘和他人的目光就否定自身價值。他有一個堅硬的核心,這個核心在磨難中也仍然沒有破碎,反倒更加飽滿而穩固。

這句話裡也有一種強大的自信,很多人在遭受打擊時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和價值,但季布“自負其材”,老子就是有本事!沒人可以拿得走!

這是經歷數次生死存亡的勝利後習得的自信,它帶著睥睨和智慧,是獨屬於強者的競技遊戲。

項羽自刎烏江後:劉邦重用項羽麾下名將季布,還讓班固寫書諷刺他

季布一生經歷過很多次王權更替,令人驚歎的是,似乎每一任皇帝繼位,他都能迅速找準自己的位置,可謂是“定海神針”。

漢惠帝上任後,有人說季布有才能品德,可以當御史大夫,又有人說季布嗜酒如命,不可當近臣。

漢惠帝把季布從地方徵召到京城,遲遲未對他有所表示,季布開門見山地說,有人在您面前說我好話您就想褒獎我,有人說我壞話您就想懲罰我,這會讓別人一下子看穿您的深淺啊。

漢惠帝訕訕地,最後讓他出任地方長官。

漢惠帝就像漢宮的寒風裡閃爍的風燈,體內有一顆嘎嘣脆的核,自負又自卑,東倒西歪,無俚之至。(為啥我這麼討厭漢惠帝,這是一個問題)

項羽自刎烏江後:劉邦重用項羽麾下名將季布,還讓班固寫書諷刺他

《莊子》裡對“受辱不羞”有更詳盡的解釋:“

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

”。

即使所有人都讚譽他,他也不會因此更加勤勉,所有人都誹謗他,他也不因此而感到沮喪,他清楚自身與他物的區別,能分清光榮和恥辱的界限。

除了《漢書》裡說的“定”,莊子裡還著重強調了一個“界限”,“內外之分”和“榮辱之境”表述的是自身與身外之物的區別,光榮和恥辱的界限,一切就回到了我朋友的話:

回饋都是別人的投射,關你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