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空庭春欲晚——是怨是恨?淒涼的深宮故事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劉方平《春怨》

嗯……以前好像常在後宮題材的小說裡看到這首詩。

用的倒是不錯,挺正宗的宮怨詩。而怨氣的源頭,該是“金屋”。

金屋藏嬌嘛,都知道是陳皇后的事。因政治結的親從來就沒什麼愛情可言,得寵失勢皆由利益而來,背後多是基於皇權的考量。對漢武帝而言,或許稱得上“有情”的只有一個李夫人了吧。

金屋無人見淚痕。

這句的意思和“千金縱買相如賦”“咫尺長門閉阿嬌”相近,但後兩句著重失意,前者則是真的在書寫怨氣。

深宮淒涼,寂寞空庭。

寂寞空庭春欲晚——是怨是恨?淒涼的深宮故事

露溼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陽。

似將海水添宮漏,共滴長門一夜長。

——李益《宮怨》

許是金屋藏嬌的開頭太美好,所以長門幽居的結局才顯得更淒涼。

“長門怨”是宮怨詩最常用的典故,而相對的,提起恩寵則是趙飛燕的昭陽宮。歌舞不斷,恩寵不絕。

水色簾前流玉霜,趙家飛燕侍昭陽。

掌中舞罷簫聲絕,三十六宮秋夜長。

——徐凝《漢宮曲》

十幾年前看過TVB的清宮劇《金枝欲孽》,劇情如何如今記不太清了,但陳國樑先生的配樂卻記憶猶新,比如《詠歎調》。

沒有歌詞,只是“na yi”的吟唱便盡訴淒涼,如今讀宮怨詩耳畔依舊會響起那婉轉女聲。

孤獨、寂寞、淒冷。

似乎深宮真的是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藏著的只有陰謀算計,利益糾纏。

但是實際上或許並沒有這麼可怕,文學創作畢竟不是真實生活,後院起火的事情是有,但不能用特殊案例來代表整體。

寂寞空庭春欲晚——是怨是恨?淒涼的深宮故事

鳳輤逍遙即殯宮,感時憶舊痛何窮。一天日色含愁白,三月山花作惡紅。

溫凊慈闈誰我代,寂寥椒寢夢魂通。因參生死俱歸幻,畢竟恩情總是空。

廿載同心成逝水,兩眶血淚灑東風。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當初盼夢熊。

——弘曆《大行皇后移殯觀德殿感懷追舊情不自禁再成長律以誌哀悼》

雖然《延禧攻略》把乾隆後宮安排的步步殺機(巧合的是陳國樑先生做配樂時用了舊日作品的靈感),但實際上清朝皇帝的後宮基本都挺平靜的,爭鬥都在臺前明面上,雍正帝甚至都為了年妃對年羹堯一忍再忍(與《甄嬛傳》劇情恰恰相反)。

當然,沒有宮鬥不代表就有所謂的“雨露均霑”,情分有深淺,這是必然,乾隆帝的“豈必新琴終不及,究輸故劍久相投”就是個典型的例子。相較於對孝賢皇后(富察氏)的“長春仙館頓長秋”,終是有了區別。

故劍情深,漢宣帝的典故。

漢宣帝經歷特殊,對髮妻情深自是可信。但非要聯絡政治的話,他的故劍情深未必不是基於打壓外戚勢力的一種表態。相較而言,真正大權在握(也沒有芒刺在背)的乾隆說“故劍情深”反倒更真切了。

所以,深宮固然未必有步步殺機,但利益糾纏是少不了的,在這種冰冷的關係下,寂寞淒涼也由之而生。

寂寞空庭春欲晚——是怨是恨?淒涼的深宮故事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王昌齡《西宮秋怨》

拋開那些現實因素不談,宮怨也是註定存在的。有人覺得“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但也有“只見新人笑,不聞舊人哭”。一時恩寵不代表一世,說是“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唐玄宗,最開始不也對武惠妃愛的深刻?(漢皇重色?)

“一生一世一雙人”從不屬於坐擁天下的帝王。(我似乎忘記了明朝的某位帝王,算了,小機率事件)

西宮夜靜百花香,欲卷珠簾春恨長。

斜抱雲和深見月,朦朧樹色隱昭陽。

——王昌齡《西宮春怨》

如果還原一個真實的後宮,恐怕沒有宮鬥劇裡那麼熱鬧了。沒有“姐姐妹妹”之間你來我往的算計,多的只是得寵昭陽殿的管絃不絕,清冷長門宮的夜冷漏長。

“深宮”故事的色調或許是單一的,要麼是燈火通明繁華璀璨,要麼就是無盡長夜寂冷悽清。也許最開始是兩個人一段情,到最後,大多隻有耽誤大好青春的永世怨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