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青讀詩詞: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筱青讀詩詞: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孟浩然,本名浩,字浩然。

他出生於湖北襄陽一個書香世家,年輕時傾慕司馬相如,曾與弟弟一起讀書學劍。

其山水詩清淡有致,與王維並稱“王孟”。

孟浩然的詩很多,最著名的當然是他的那首《春曉》。

三歲小兒背唐詩最先學會的也許就是這首: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毫不誇張的說這首詩中國人幾乎人人會背。

幾乎可以和李白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媲美。

其實,在唐代,孟詩人最著名的可不是這首《春曉》,而是我們今天這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原因是這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不僅僅是一首山水詩。

它更是一首成功的干謁詩。

所謂干謁詩,是指古代文人為推銷自己而寫給那些當大官的人一種詩歌。

類似於現代的自薦信。

那時候士人想要做官,除了科舉還可以走“後門”推薦。

這種“後門”是光明正大的,不是請客送禮。

而是寫一首詩送給朝廷上有權有勢的人。

畢竟在唐朝,上至皇帝公卿下到販夫走卒,沒有不會作詩的。

作詩是一種時尚和潮流,不會作詩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唐朝人。

這首是孟詩人寫給當朝張丞相的。

而這張丞相就是寫“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張九齡。

因為這首詩孟浩然一時名動京城。

這首詩也就成了孟浩然的成名作。

只可惜造化弄人,孟浩然最終也沒有登上仕途。

最終只好寄情山水,隱逸深林。

如李白所說: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筱青讀詩詞: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今天我們就一起分享一下孟浩然的這首成名作。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孟浩然起筆從洞庭湖寫起。

金秋八月,秋高氣爽,洞庭湖中湖水暴漲,幾乎與岸齊平。

這樣的湖水,幾乎可以涵虛、可以混太清。

虛和太清都是天的代稱,涵虛是指天倒映在水裡,水包含了天空。

而“混太清”則是指天水相接、水天一色,茫無涯際。

不愧是山水詩派的代表人物,起聯就寫得如此渾厚闊大。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就是這頷聯讓孟詩人名動京城。

雲夢澤:古楚國之澤名。

雲夢本有二澤,分跨今湖北省境大江南北,江南為夢,江北為雲,面積約八九百里,為古代諸侯畋獵之所。

所謂 “氣蒸雲夢澤”,是說洞庭湖水水汽蒸騰、白白茫茫、浩渺無邊,瀰漫在整個雲夢澤上。

而“波撼岳陽城”則是說長風吹過,洞庭湖波濤洶湧,放佛要把岳陽城撼動。

洞庭湖現在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在唐朝時候,洞庭湖號稱“八百里洞庭”,面積超過鄱陽湖,是第一大淡水湖。

自古就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說法。寫洞庭湖的名篇很多,比如:

杜甫的《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李白的《陪侍郎叔遊洞庭醉後》:“剗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劉禹錫的《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

這些寫洞庭湖的詩歌作品各有特色,但是把洞庭湖寫得如此氣勢磅礴的,恐怕只有孟浩然,無人能及。

宋代蔡絛《西清詩話說:“洞庭天下壯觀,騷人墨客題者眾矣,終未若此詩頷聯一語氣象”。

筱青讀詩詞: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這兩句終於由寫景轉入正題了。

正題是什麼呢?

“欲濟無舟楫”,是說洞庭湖這麼遼闊,我想要渡過去卻沒有船和槳。

這真的只是在說洞庭湖嗎?

當然不是。

這句詩表面上看是說要渡過洞庭湖到對岸去沒有船,實際是說我想要投身到政治大舞臺中去。

可是呢,就像我渡水沒有船和槳一樣,我想做官也沒有人接引、沒有人幫忙。

尾聯詩人寫得特別矯情“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誰是垂釣者?

姜子牙渭水垂釣,終究輔佐文王、武王而成天下之業。

所以垂釣者便是您張丞相,便是張九齡啊!

而“羨魚情”則巧妙地引用了《淮南子》“臨河而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典故,且另有一番新意。

如果我選擇不渡過洞庭湖就閒居此岸,我又為自己辜負了這個聖明時代而感到羞恥。

為什麼聖明時代端居就是羞恥的呢?

因為孔子曾經曰過:

“天下有道則現,無道則隱。

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

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按照儒家的觀點,如果國家有道,那麼君子就應該出來為國家服務;

如果他沒有履行好這個職責,那就應該為自己感到羞恥。

想要出仕,沒人援引,想維持現狀又自覺慚愧,真是進退兩難。

至此,詩人的意願終於表達清楚了,這是一首自薦信。

只是孟詩人很聰明。

聰明在哪啊?

首先,說出了自己不甘寂寞出仕做官的願望;

第二,讚美了張丞相,把他比作輔佐周公的姜子牙。

第三,誇獎了天子聖明、國家有道;

方方面面都誇到了,而且不露骨,不卑微,馬屁拍得不露痕跡。

那麼結局如何呢?

孟浩然因為此詩真的得到了張九齡的賞識,並且結交當時最有名的那些詩人。

比如:王昌齡,王維,李白。

只可惜孟夫子可能真的沒有做官的命,高考還是落榜了。

筱青讀詩詞: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據說這期間孟浩然還有一次特別的機會。

有一次孟浩然到王維的家裡做客,適逢唐玄宗忽然來到。

孟浩然一介草民,驚慌無處可避,只好避於床下。

王維趁機向玄宗推薦孟浩然的才學,最後並把躲在床下的孟浩然引出,拜見玄宗。

玄宗皇帝早聽說過孟浩然的才名,便問起孟浩然有什麼名作。

此時的孟浩然大概是大腦短路。

他既不說“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也不說“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他居然吟誦了一首《歲暮歸南山》。

詩云:“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唐玄宗一聽“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便不高興了。

甩出一句:“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

從此孟浩然的仕途之路,便徹底斷了,最終以布衣終老。

筱青讀詩詞: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幾天筱青姐姐在閉關修煉,山裡訊號差,更新可能會不及時,在此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