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教授”--“楊高修”

“布袋教授”--“楊高修”

日前,去台州調研督查政協工作。其間,市政協主席陳偉義多次建議我去黃岩西部。離開臺州11年多了,心裡確實一直有這個念頭。西部山區有什麼變化?讓我下決心去的,是去見一個人和他的作品。

“布袋教授”--“楊高修”

這個人就是楊貴慶,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城市規劃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黃岩鄉村振興學院執行院長。陳偉義告訴我,楊貴慶教授在黃岩西部駐紮工作了7年,當地百姓都用台州話親切地叫他“楊高修”。這個故事我在網路媒體上看到過,有些印象。好像因為他常年背一布袋,還被稱為“布袋教授”。聽說這兩天他剛好在西部,完成原定任務後,我立馬決定去會一會這個“布袋教授”。

“布袋教授”--“楊高修”

午飯後出發,經過頭陀、北洋,透過新開通的柔極嶺隧道和橋樑,就到了長潭水庫西面的山區。10多年前,一年都要下來幾次。山水依舊,面貌已新。除了回憶往事,就是聽陳偉義一路講“楊高修”。進入嶼頭鄉,看到指路牌上標著“布袋山”地名,我說,“布袋山”下有“布袋教授”,倒是很相宜。

“布袋教授”--“楊高修”

車子轉彎,到了沙灘村的村口,楊貴慶和幾個幹部在此等候。楊貴慶,五十開外,瘦高個子,花白頭髮,果然肩上揹著一隻已泛黃的布袋。聽說裡面放著捲尺、隨身碟、水筆、鉛筆和白紙,隨時可以工作。鎮裡同志說,楊教授上午給省委黨校的70多名學員上了現場教學課,課堂氣氛異常熱烈。學員們反映,這是他們入學兩個月聽到的最好的課。

“布袋教授”--“楊高修”

原來,沙灘村就是楊貴慶7年前最先調研指導的村。這個村有三個特點,一是瀕臨一條柔極溪,有優美的山水風光;二是曾經的鄉所在地,有不少破舊閒置的供銷社、畜牧獸醫站、衛生院和鄉公所房子;三是有一座始建於南宋末年太尉殿,原名忠應廟。殿內供奉的神黃太祖,相傳是嶼頭當地少年英雄黃希旦,因其勇救皇宮大火有功,在宋保慶年間賜額忠應,寶祐年間赦封為顯順尊王,明永樂賜額太尉殿。除了太尉殿外,當時周圍還栽下了一批樟樹,現存的六棵已長成參天大樹,樹齡都有800多年,煞是壯觀好看。但是,該村過去卻是垃圾滿地、汙水橫溢,一派破舊景像。楊貴慶稱之為鄉村改革1。0就是從村口兩層樓的畜牧獸醫站老屋開始,幾乎沒有作大改動,就是作了整理、加固處理,連牆上的仙人掌都沒移動,近期開花了,內部則作了功能調整和現代化,但地上的豬槽保留下來成鋪上玻璃頗有歷史觀賞性,現已成了村的旅遊接待中心。然後,楊貴慶又陸續指導村裡制定了規劃,整修了村內道路、村部,建起了文化禮堂、生態公廁、停車場,村廟廣場、餐飲民宿,等等。整個村落簡樸、整潔、舒適,融歷史人文與時尚於一體,頗為氣質,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休閒之地。幾年前,楊貴慶又依託該村,在學校與市區的支援下,辦起了鄉村振興學院,既是學院總部,又是現場教學點。原有的閒置的建築經改造,既成為別具風味的學校教室和宿舍,又成了詮釋鄉村振興理念的鮮活案例和作品。

“布袋教授”--“楊高修”

楊貴慶帶著我們邊走邊看,一一講述其間發生的故事和蘊含的道理。改建村戲臺,如何用真心和智慧說服村民,改變原址,優化了佈局。走在各個時期建築並存的村街上,楊貴慶用樹的年輪內外不同的道理,說明城鄉建設切忌大拆大建,保持不同時期的歷史風貌,才能閱見豐富、記得鄉愁。我問沙灘村的名字是不是文革時取的?建議改為柔極或柔川。回答:是的。他們就是在打造柔極為品牌的旅遊休閒目的地和產品。不時碰到村民,都親切地同他打招呼,他聽到大家叫其“楊高修”也特別受用。下起大雨,剛好有了坐下來交流的機會。楊貴慶講起這幾年的體會,感概萬千。顯然他對這裡的山山水水和百姓人家有著深厚的感情。

“布袋教授”--“楊高修”

現在,楊貴慶在黃岩可是路人皆知的“網紅人物”,請他指導的地方很多。他一直每半個月在黃岩西部呆兩三天,雷打不動。就是這樣,每次在村裡仍是應接不遐。我們離開沙灘村,他也帶著學生去鄰近的村子指導。當晚他要坐動車返滬,就此告別。

“布袋教授”--“楊高修”

我們又到寧溪鎮的烏巖村考察。區裡同志說,烏巖村以村頭的一塊巨石烏巖得名,是山區典型的古村落,幾年前,鎮村準備村民搬遷,舊屋則由古建築公司修舊如舊,一兩棟改造後效果不好。沙灘村改造有些成果後,區裡就請楊貴慶去烏巖村指導。他立馬叫停,重新規劃設計。他說,農耕文明為黃岩留下了大量歷史文化村落,如果缺乏科學規劃盲目開發,後果堪憂。他既反對大拆大建,又不贊同修舊如舊。他認為,鄉村改造,首先要搞清為誰幹什麼,然後才是怎麼幹。在他的指導下,經過整理、改造、賦能,昔日只剩3戶留守的烏巖頭,如今一家家搬回居住,一個個青年創業,大批遊客去村裡“發呆”。這裡也成了鄉村振興學院的分部。我們看到,在整修後的村落裡,慕名而來的上海某單位正在討論研修。不僅舊村舍獲得重生,整個村落生機盎然。

“布袋教授”--“楊高修”

我們離開烏巖村後的半路上,說是別過的楊貴慶一行又來匯合。他說,剛才的話題餘意未了,想進一步交流。區委書記陳建勳解釋說,剛才楊教授來電話,打聽你是不是還在。原來,在沙灘村交流時,我講了考察的感想,講鄉村振興,要新老兼備。做好三老文章,即老天爺,指自然資源、地形地貌等要素;老祖宗,歷史人文、風土人情、習慣習俗;老百姓,這是主體、主角。同時,做好三新文章,即新理念、新機制和新技術。幾年前我寫過做好三老文章的微文,看了楊貴慶的作品,又有了三新的感悟。楊貴慶顯然十分認同我的觀點,剛才已佈置他的學生深入研究。這是位十分用心、一直線上的專家學者。於是,我們就近在農家樂,邊用土菜邊暢談交流。由此,我對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布袋教授”--“楊高修”

這些年,浙江從“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到美麗鄉村建設,新農村的發展由小到多、由表及裡、由物質到文化,發生顯著的變化,走在全國前列。各地都有一些好去處、好典型。然而,楊貴慶和他的作品有其獨特之處。一是特別有情懷和夢想。一個大都市、著名學府的專家學者,沒有對鄉村、農民的感情,不可能堅持7年多,與農民打成親兄弟一樣。楊貴慶說,自己要把論文寫在中國美麗的大地上。二是特別有理念和學識。他認為,中國的城鄉要破解二元結構,要城鄉共生共存共享共榮。他認為,鄉村規劃不是一張平面設計圖,而是發展場景,規劃師是導演,農民是舞臺的主角,要柔性設計、發揚民主、尊重民意、迭代更新。他在實踐中形成了“新鄉土主義”的理論框架,《美國規劃師雜誌》刊登了題為《再創中國鄉村,美國規劃師能向烏巖古村學到什麼?》的文章,記錄了楊貴慶在黃岩烏巖頭村的實踐。三是特別深受農民歡迎、業內人士肯定並在不斷複製的大量實踐案例和作品。楊貴慶和同濟的專家一起,創設了《鄉村地理環境》《鄉村適用技術》《鄉村空間佈局》《鄉村文化傳承》等專題教學課程。他還形成了涵蓋鄉村振興戰略各個方面的自己獨特的“工作十法”。嶼頭鄉黨委書記陳康和寧溪鎮黨委書記胡鷗都對我說,這幾年在楊教授的教導下,對鄉村振興有了很多感悟,越幹越有味道和情趣。

“布袋教授”--“楊高修”

幾年前,黃巖區委鑑於楊貴慶情繫鄉村奉獻三農的實際成績,給同濟大學黨委寫了一封信,題目叫“這樣的教授我們歡迎”,表達了基層對高校和科技工作者的真實期盼。其實,楊貴慶還想到了另一方面的需求,他說,我所做的一切,寄託著我對理想鄉村的夢想,不是我幫村民,是他們在幫我圓夢。所以說,楊貴慶所走的道路是中國知識分子都應當走的道路。

“布袋教授”--“楊高修”

我跟楊貴慶說,浙江奉化出過“布袋和尚”,現在黃岩“布袋山”下又出了個“布袋教授”,機緣巧合呀!

“布袋教授”--“楊高修”

楊貴慶說,不敢當、不敢當。儘管鄉村振興還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但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我會一直做下去,還要推廣到全國其他地方去。

“布袋教授”--“楊高修”

“布袋教授”--“楊高修”

“布袋教授”--“楊高修”

“布袋教授”--“楊高修”

“布袋教授”--“楊高修”

最新

精選

《新姿勢ll》自序

臨終前他們留下了血淚囑託

紅巖村女主人饒國模的畢生追求

這一切都得用大寫的字

新朋友:

點選“。。。”—檢視公眾號—關注

老朋友:

點選“。。。”—傳送給朋友或朋友圈—分享

主筆:周國輝

【分享朋友圈】點選右上角 → 朋友圈 →傳送

【檢視歷史記錄】點選右上角 →檢視官方賬號 →檢視歷史記錄

【關注本平臺】☆ 通訊錄 → 右上角“+” → 查詢公眾號『 滄海一舟 』→關注

掃描以下二維碼快速新增公眾號:

溫馨提示:為了更方便檢視最新資訊,可將本平臺新增到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