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山民間刺繡

橫山民間刺繡

女紅刺繡

橫山區

刺繡是歷代民間勞動婦女們的藝術,在民間美術中屬於最基本、最古老的藝術品種之一。理清

陝西

省橫山區民間婦女刺繡的歷史,或橫山區婦女在某個歷史階段或事件中的刺繡狀況及作用等,並不是研究的最終目的。對橫山民間刺繡藝術的研究,必須先更好地理解陝北人的歷史和文化,併為陝北歷史和文化的研究增添新的視角。在研究方法上,要運用影象學、形式分析、調研採訪等方法,力求對陝西橫山民間刺繡藝術有較全面的認識。

一、橫山民間刺繡淵源及橫山民間繡女

橫山區位於陝西省北部、

榆林

市中部偏西,毛烏素沙漠南緣。東臨榆陽(區)、米脂;南接子洲、子長,西與靖邊接壤,北靠內

蒙古烏審旗

。橫山區轄10個鎮8個鄉1農場,358個行政村,總土地面積4333平方公里,總人口34萬。本縣是革命老區,歷史悠久,文化遺蹟可觀,民風淳樸,人民厚道豪爽,穩健能幹。在中國刺繡發展悠久的歷史中,最早能追溯到到黃帝妻子嫘祖教民育蠶的故事。有關橫山民間刺繡的源頭,《橫山區志》中並沒有記載,雖然沒有文字的記載,但一代代的後人都知道在他們前輩之前已經有刺繡這門活計了。

在橫山,刺繡對女孩子來說,這種勞作的訓練是必需的,帶有很大的強制性。五、六歲就拿起針線,八、九歲的時候,她們可以給自己縫些踺子、沙包一類的玩具。隨著年齡的增長,女孩子們的技藝也日漸成熟,做一個巧手姑娘便成為她們的自覺願望。因此,在農家處處可見“母女相傳,鄰親相授”的傳藝生動場面。漸漸的,女孩子們長成了大姑娘,到了出嫁的年齡,她們的裝束也不同以往。出嫁的這一天中,舊俗人家對媳婦講究“針線茶飯”,這針線功夫還在飲食之前,所以女孩子們大多以自己給自己做嫁妝來顯示是否“稱職”。而這嫁妝中絕大多數是繡品,且都是手工繡品。比如,黨岔、武鎮一帶的針扎扎,它既是配在衣襟上的吊飾品,又是婦女平時藏針的繡花布囊。仔細觀察品味,這些繡品的內容都帶有一定的寓意。在從少女到少婦的這一轉化階段,婚期繡品上的圖案儘管不盡相同,但所表現的主題基本上是“魚兒鬧蓮”和“

石榴

坐牡丹”兩種。在橫山,這些紋樣有其特定的寓意,魚、石榴和蓮、牡丹分別是男女生殖器官的象徵,魚蓮相交隱喻著男女兩性的交合,其目的是繁衍後代。兩大主題可歸結為一個主旨:生育。

做母親的生涯開始了。孩子還未出生,種種生活用品,如童枕頭、童帽、童鞋以及嬰兒被褥已經一應俱全。這些用品上繡的圖案紋樣,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小孩子穿的、戴的、玩的東西上常常伴有“老虎”的形象,如虎頭帽、虎頭鞋、虎形圖案等,以老虎為主題的這些用品、飾品。表達了大人們對下一代的某種希望和寄託,蘊含著新的寓意。

“十年的媳婦熬成婆”,一個普通的橫山鄉村女性在經歷了出生、少女、婚嫁直至成為一個母親幾個階段後,一般正常情況下,她的人生歷程基本已經定型了。作為妻子、母親,她依然會在家裡門外默默勞作,生生不息,直至度完自己平凡的一生。當然,她也依然會手工不輟,一針一線,繡繪出一件又一件令人回味不已的溫暖畫面。她們拿起剪刀是就能剜花,拿起針線是便可繡花。橫山的鄉村婦女就是這樣,她們從小就圍著奶奶學剪窗花,學繡花,幾十年一剪到老,一繡到老,練就了深厚的民間藝術造型功底,保持了刺繡藝術在自然狀態下的源遠流長。

二、橫山刺繡與當地民俗

任何一種民間刺繡的風格與特色,主要由地理環境及民俗所決定。不同的自然生態環境養育著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人群依靠不同的勞動方式生存,造就了不同的文化。橫山民間刺繡就是其中之一,從整體造型、構圖到細微的繡法針法無不深深地打上生態環境的烙印。氣候、山水、植被之色是民間刺繡最原始、最基本的文化底色,民間刺繡中的民俗因素是在濃重的自然生態環境底色上不斷地反覆地堆砌、沉積以後,經過千千萬萬的民間刺繡婦女重新感知、選擇、組合、構思的結果。橫山民間刺繡是橫山民俗文化的載體之一。“由不同民俗用途形成的不同繡品分別蘊涵著具體的文化內涵,發揮出增加民族凝聚力的一種紐帶作用。”因而刺繡在婚嫁、喪葬、廟會等等民俗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年節習俗上的應用

橫山民眾非常重視年節。據統計,一年之中人們所過的節日達39次之多。年節與廟會繡品,承載著地域群體共同的民俗信仰,具有較強的展示性。其時的民間刺繡,在男女老少辭舊迎新的服裝上盡顯風采。秧歌是橫山人民逢年過節最有趣的活動,他們節日的盛裝上自然也少不了刺繡的裝飾點綴。同時在門簾、窗簾、被單、枕頂、菸袋、

布玩具

等家庭佈置與日用品上,刺繡隨處可見,美不勝收。

(二)婚壽喪習俗上的應用

陝西橫山民間刺繡與人生結合最密切處,莫過於應用在生、婚、壽、葬等人生禮儀中的繡品。嫁娶婚俗仍保留過去的定親、搬酒瓶、迎親、上頭、結緣法、鬧洞房等習俗。“繡一對鴛鴦戲蓮花,白明黑地都要在一起。”這是過去橫山未婚女子在繡花時常唱的曲子。婚俗在民間是人生大禮。婚俗繡品花樣十分豐富。繡品在鄉村生活中往往也成為青年男女表達情意的信物。而真正展示新娘的刺繡才華則是在“結緣法”時,這時新娘會在新郎的陪伴下問候男方的長輩親戚朋友,依從長到幼的順序一一問好,並呈上自己的見面禮,而這見面禮就是新娘婚前繡好的各式繡品。例如,給奶奶送的是“奶頭形”針扎扎,表示對奶奶養育之恩的感謝;送給婆婆的則是順袋子,表示媳婦對婆婆的孝順,以及預示日後婆媳間的和睦相處;而送給其他嬸孃、姑嫂的則是不同形式的針扎扎,如“花瓶形”針扎扎、“吊鐘形”針扎扎、“插片形”針扎扎等等;送給男性長輩的見面禮以水菸袋、鞋墊居多;最好玩的是送給小姑子的“雙頭雞”針扎扎、“布娃娃”針扎扎、“

回頭

鹿”針扎扎,造型奇特,具有很高的觀賞性。按照傳統“五福”的觀念,長壽排在第一,以代表青春永駐,延年益壽的壽俗品行為主。主要繡品有老婆婆頭上戴的勒勒,耳朵上戴的耳套,衣服上掛的“壽桃形”針扎扎;老漢漢戴的瓜殼帽,上面繡有“老鼠啃西瓜”。喪俗的講究也很多,傳統氣息頗為濃郁。關於葬俗繡品,以壽禮中的服飾、臥具為主,人死後所穿的“壽衣”,完全沒有實用的和觀賞的意義,甚至禮儀上的意義也不佔主要位置,它只是做為“亡靈”消費生活的延續,這純屬信仰的需要。它們雖僅用作陪葬,卻依然充滿想象力,具有較強的藝術性。為喪俗而作的民間刺繡作品中,有逝者頭上枕的繡有石榴、牡丹代表多子多富貴的枕頭,腳穿繡著喻地喻水的蓮花“老鞋”,也有在鞋底上繡“引魂雞”、“引魂獅子”以引導主人的靈魂升入天堂,它與“老枕”如天地上下相對,是逝者靈魂通天通地,靈魂不死,生命永生。

三、姿態萬千——橫山刺繡在民間的分類

(一)主題分類

主題從象徵表意方面可分為四種類型:

第一種——“延長所用形象的自然屬性”。陝北橫山民間刺繡藝術常以內涵豐富的動、植物,如魚、石榴、牡丹等圖形形象,打破時空的限制,將不同時間、地點、季節的場景鋪繪在一起,透過精心的搭配,構成和諧而美好的畫面,巧妙的表達諸如“石榴坐牡丹”、“蛇盤兔”、“魚戲蓮”、“鴛鴦戲水”、蝶戀花等保護生命、種族繁衍一些富有內蘊的主題,這類圖案在枕頭頂子、鞋墊中經常可以見到。

第二種——“利用諧音取意”。勤勞質樸的橫山人,在日常生產和生活實踐中還創造出了許多富有吉祥寓意特徵的紋樣,常將生活用的柴(橫山話讀“cai才”)禾諧音“才”指才氣,“蒜”諧音“算”寓意會算賬等等,反映了勞動人民純樸的審美情趣。例如在橫山過年的時候,母親會用柴禾、蒜、銅錢、紅棗、鞭炮及一小塊紅布,用線穿在一起綴在小孩的雙肩上,希望自己的孩子棗(早)日成柴(才),蒜(算)帳賺錢(銅錢),一炮走紅,一鳴驚人,寓意十分深刻。還有“鹿鶴同春”、“喜上梅頭”等。

第三種——“造型圖符”。抽象符號的樣式常見的有象徵一陰一陽,天地相合的“十”、象徵繁衍不息的“卍”、“如意盤腸”、六角形圖、雲勾子等,在橫山這類符號大都是老人們嚴格地傳給女子們的。這些看似自由的手

工藝品

,當其觸及生命和愛情時,善繡的女子們始終是一絲不苟的。

橫山民間刺繡紋樣主題非常注重文化內涵,充分運用漢民族語言、文字與影象同源、相同、相融的特性,透過寓意象徵性的圖畫語言或圖畫文字構成畫面,表達對吉祥美滿生活的嚮往。而其構圖方法並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幅畫面常常是幾種方法的綜合運用,使其更加豐富,變化生動。王佃美的壽鞋上的兩種不同應用,鞋幫上繡的是纏枝牡丹,鞋底上繡的是雲勾子。

橫山民間刺繡

刺繡

橫山民間刺繡

刺繡

橫山民間刺繡

刺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