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死後,諸葛亮派人去東吳和親修好。和親的物件是誰?

關於“和親”的情況,應該有三種可能性,第一和第三可能性較大。事情經過先看下《三國志》記載,《諸葛亮傳》中原文,正如題主所寫“亮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吳,因結和親,遂為與國”。這是發生在章武三年,也就是公元223年春季的事,這一點在《後主傳》、《鄧芝傳》中都有見,使者就是鄧芝。事情的經過是,諸葛亮派遣鄧芝出使東吳修好,孫權表示很願意與蜀國和親,然恐後主幼弱,很快會被魏國滅掉,不能保全自己,所以很猶豫。鄧芝一通說詞,成功說服孫權,同意斷了和魏國的聯絡,與蜀國連和,並派遣張溫“報聘於蜀”,然後夏季,張溫就“聘於蜀”。

劉備死後,諸葛亮派人去東吳和親修好。和親的物件是誰?

於是就有了《後主傳》記載的,建興元年,也就有了223年5月之後,“吳王孫權與蜀和親使聘,是歲通好”這一事。好了,大致經過梳理完了,小王下面說三種可能性:不知名的宗親女如果這裡的“和親”兩字屬於蜀吳聯姻兩國聯姻,那麼這有可能是不知名的吳國宗親之女。因為在二主妃子傳中並沒有此人記載,所記載的劉禪只有四人,敬哀皇后(張飛長女)、敬哀皇后之妹(張飛次女)、王貴人(敬哀張皇后的侍女,劉璿的生母)、李昭儀(到洛陽不願受辱而自殺)。要說劉禪的後宮只有這四人那是不可能的,小王從《董允傳》中看到,“後主常欲採擇以充後宮,(董)允以為古者天子后妃之數不過十二,今嬪嬙已具,不宜增益,終執不聽”。

劉備死後,諸葛亮派人去東吳和親修好。和親的物件是誰?

這說的是劉禪的後宮嬪妃已經達到了十二個人,但還想著採選一些美女來充實後宮。撇開後面充實得不說,12-4=8,這剩下的8人姓誰名誰?什麼背景出身?都沒有介紹。而東吳派來聯姻的女子就可能在這8人之中,只不過沒有什麼突出事蹟,所以沒被記載。那為什麼說是吳國的宗親之女?因為孫權的四個女兒,全部都嫁給了孫權的臣屬,那麼用來聯姻的可能是宗親之女。要是孫權的女兒說不定就留下了記載。這類情況可能性比較大,就像當年關羽拒絕孫權的聯姻之請一樣,只說了“羽女”,連個名字都沒有留下,現在都只能稱關氏,至於關銀屏民間傳說,要知道除了關銀屏,還有關娥、關燕、關結這些名字,天知道真實性多高?不過“關結”這個名字是認真的嗎?大臣之間的聯姻在三國,大臣之間的聯姻也是有先例的。

劉備死後,諸葛亮派人去東吳和親修好。和親的物件是誰?

魏國曹彰就娶了吳國孫賁的女兒,主要是為了政治拉攏。而當時鄧芝出使東吳、張溫回訪蜀國,記載了帶去的禮物多少,還記載了要回俘虜張裔,張裔臨走前和孫權對話等等這些事,卻獨獨沒說和親的雙方到底是誰。除了上面的宗親女外,可能就是大臣之間的聯姻,不過這與修復兩國關係、要回俘虜等事相比,不夠重要,所以沒提。反正這也只是雙方修復關係的一個藉口,就算大臣聯姻規格不夠高,也沒有太大關係。根本就不是聯姻為什麼說不是“聯姻”,因為小王從頭到尾,都沒寫蜀國和東吳聯姻,而是“和親”,《三國志》中的記載,也都是“和親”、“聘”這些字眼。

“聘”在我們眼裡,一般都會想到聘禮,但在古代《說文》《爾雅》是“訪問”的意思。特別是古代諸侯派大夫見別國諸侯叫做聘,這屬於諸侯之間邦交的禮儀。西漢劉向的《說苑》就寫,“晉平公使叔向聘吳”、《左傳》的“齊侯使其弟年來聘”都是如此。在《漢書王莽傳》也是如此,先說“匈奴單于知死,弟鹹立為單于,求和親”,後面漢朝的官員說“今單于新和,宜因是罷兵”,小王沒有聽過匈奴派公主過來和親的,後面說“和”而非“和親”,可推斷,“和親”與“和”同義,只是求和,而不是聯姻。可能有人會說文景階段,漢朝有過不少的公主嫁給匈奴單于,小王的印象是前176到前152年,共有6位宗親之女嫁了過去,但這並不妨礙和親主和的推測,這裡的聯姻可能是漢朝“和親”政策中的一個內容。

所以,根據上圖內容,從西漢推行的“和親”政策看,蜀國和東吳的“和親”,可能是雙方保持和平、停止戰爭的一項協定,裡面包含的內容有釋放張裔、不再攻伐、一致對魏、互通有無等等,而沒有結為姻親這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