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九爻辭“王用出徵,有嘉折首,獲匪其醜,無咎”破解

上九:王用出徵,有嘉折首,獲匪其醜,無咎。

象曰:王用出徵,以正邦也。

上九爻辭“王用出徵,有嘉折首,獲匪其醜,無咎”破解

釋字(詞)

這裡指嘉禮。嘉禮是西周五禮之一,是有關婚冠喜慶方面的禮儀。其主要內容有六,一曰飲食,二曰婚冠,三曰賓射,四曰饗燕,五曰脤膰,六曰慶賀。嘉禮是和合人際關係,溝通、慶賀、聯絡感情的禮儀。

折首

本義是低頭,猶俯首,表示臣服或順從。這裡指驅除領頭的首要分子。

《說文》:“獲,獵所獲也。”引申為凡得之稱。《小爾雅·廣言》:“獲,得也。”“獲”多指戰爭中的所得。

“醜”和“醜”本非同一字,漢字簡化時,把“醜”簡化寫作“醜”。故“醜”有了“醜”的意義,表示相貌難看,言行不雅,品行不高貴。實際上,“醜”在古代本沒有“醜”的意義。

“醜”在這裡是“類”的意思,群類、族類。《禮記·學記》:“古之學者比物醜類。”孔穎達疏:“古之學者,比方其事以醜類,謂以同類之事相比方。”《詩·小雅·出車》:“執訊獲醜,薄言還歸。”高亨注:“周人稱異國敵人為醜。”實際上,“醜”就是指同類,“匪其醜”的意思就是說不是同類,也就是指“異族”,即不是自己人,謂不同心的人。

釋象

上九爻辭“王用出徵,有嘉折首,獲匪其醜,無咎”破解

《離卦》是由《遯卦》變化而來的,《遯卦》先變為《離卦》,然後《離卦》再變為《豐卦》。《遯卦》變《離卦》時,《遯卦》初六出內卦而上行,成為《離卦》六五。《離卦》六五為離體主爻,“離為甲冑、戈兵”。“甲冑戈兵”都是戰爭武器,用於征伐。故曰“出征”。六五出征,用武力奪取了王位,故曰“王用出徵”。《離卦》六五“出征”,奪取了王權,乃以正邦國之位也,故《象傳》釋曰:“王用出徵,以正邦也”。

上九爻辭“王用出徵,有嘉折首,獲匪其醜,無咎”破解

《離卦》是由《遯卦》變化而來的。《遯卦》上卦體是一個乾體,“乾為首”。《遯卦》變為《離卦》後,《離卦》六五的到來,使原本的乾體損毀,又《離卦》六五為兌體主爻,“兌為毀折”,故曰“折首”。“折首”就是指革了《遯卦》九五君王(首領)的命。《離卦》六五原處初卑之位,現在取得了天子位而擁有了天下,這對六五而言,是值得慶賀的大事,故曰“有嘉”。嘉者,喜慶之禮也。

上九爻辭“王用出徵,有嘉折首,獲匪其醜,無咎”破解

《離卦》是由《遯卦》變化而來的。《遯卦》是九五的天下,九五為君王,上九、九四等皆為九五肱股之臣。《遯卦》變為《離卦》後,《離卦》六五“突如其來”奪取了王位。《離卦》六五雖然奪取了王位,但其左右之九四、上九,皆為舊朝遺臣,故其被成為“夷主”,而舊朝遺臣並非其嫡系臣屬,故曰“獲匪其醜”。醜者,類也。“匪其醜”者,不同類也。這種關係是自然形成的,不存在人過的過錯,也無可厚非,故斷曰“無咎”。新主舊臣,必要經過一番重新整合,才能建立起新的統治基礎。在這個重新整合的過程中,才會出現得失吉凶。

上九爻辭“王用出徵,有嘉折首,獲匪其醜,無咎”破解

《離卦》最終會變成《豐卦》,這個卦變過程,就是統治秩序重新整合的過程。《豐卦》九四爻辭曰“遇其夷主吉”,說明九四在新政權的重新整合中,採取了合作的態度,同流而合類,成為了新政權的一部分,其有所得,故“吉”。而《豐卦》上六爻辭則曰:“豐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闃其無人。三歲不覿,兇。”其《象傳》釋曰:“豐其屋,天際翔也;窺其戶,闃其無人,自藏也。”可見,《離卦》上九與九四不同,採取了一種“非暴力不合作”態度,“豐屋蔀家”地躲藏起來了,故《豐卦》上六實際是《離卦》上九自藏的結果,剛出於外而示之以柔(這真是《離卦》變為《豐卦》的鐵定依據)。《離卦》上九採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自藏而“三歲不覿”,不與新君同流合類,故仍“匪其醜”。非其類則不同心,不同心則“三歲不覿”而失其用也,其有失,故終“兇”。

上九爻辭“王用出徵,有嘉折首,獲匪其醜,無咎”破解

《離卦》上九爻辭之“王用出徵,有嘉折首”句,實質乃言乎《離卦》六五,是六五的行為。而言乎上九者,乃是“獲匪其醜”的“匪其醜”。《離卦》上九爻辭僅點明上九與六五的關係,乃是“夷主”與前朝舊臣的關係,二者之間並非相同類族。《離卦》上九在《離卦》中屬亡國之臣,但罪不在己,故“無咎”;但到了《豐卦》中,上九自藏而成為上六,拒絕與新君合作,這樣就不好了,斷辭就由“無咎”變成了“兇”。

義理

上九爻辭“王用出徵,有嘉折首,獲匪其醜,無咎”破解

天命無常,唯有德者居之。王權世襲制本來就是由禪讓制演變而來的,天下從來就不是一家一姓永久的天下,所以王權的更替是很正常的現象,這也正是《周易》的“變易”之道。所以“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也是很正常的現象。紂王無道,周取而代商,天命乃革。在這種情況下,微子啟順應天命,牽羊把茅而降周,如《離卦》九四者,最後被周王封於宋,以承商祀,仍不失為一方諸侯,乃有得也,故吉。而伯夷、叔夷則採取非暴力不合作態度,墨守舊義,初扣馬諫阻武王伐紂,後恥食周粟,為博仁名而寧願餓死在首陽山上,實則兇也。

上九爻辭“王用出徵,有嘉折首,獲匪其醜,無咎”破解

伯夷、叔齊扣馬諫阻武王伐紂

真正的儒家思想秉承《易》道,實際具有革命思想,起碼不反對革命,不主張愚忠。孔子本身實際是商朝貴族的後裔,但孔子卻極力頌揚周禮,他說:“周監於兩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孔子對降周的微子評價很高,列他為“殷之三仁”之一。《論語·微子》載:“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孔子對伯夷、叔齊的評價實際並不高,當子貢問及孔子對二人的評價時,孔子的回答是“求仁得仁,又何怨”。說明伯夷、叔齊的“仁”名雖然是用命換來的,那也是刻意“求”得的,而且這種仁只是小仁,不是大仁,故孔子的口氣中帶有很大的不屑。比較而言,微子的仁那是大仁,順天而應命,棄暗而投明;而伯夷、叔齊的仁,那是小仁,不通天命,知義而不知宜,只求一虛名罷了。

上九爻辭“王用出徵,有嘉折首,獲匪其醜,無咎”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