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今天)火燒圓明園:文明的浩劫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英國公使額爾金下令,將皇家園林圓明園付之一炬。

(歷史的今天)火燒圓明園:文明的浩劫

圓明園始建於康熙時期,由圓明園、暢春園、綺春園三部分組成。後來康熙把該園賜給四子胤禛(禛讀zhēn,胤禛即後來的雍正帝),後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四朝的努力,前後耗資白銀兩億多兩,才建成這座佔地五千多畝、中西景觀一百多處的皇家園林。

1793年,乾隆帝在這裡接待了第一位到達中國的英國使節馬嘎爾尼,並讓他遊覽全園。由此,圓明因更以清朝“夏宮”的名稱流傳於歐洲。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把圓明園比作理性藝術的帕提儂神廟,是月宮城堡一樣的建築。 皇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裡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

圓明園規模宏大,珍藏文物眾多,建築規格中西合璧,達到了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巔峰。圓明園著名建築西洋樓建築群,大多是採用西方建築式的規格來修建的。 英國人燒燬圓明園,是因為清政府沒有優待英國戰俘,憤怒之餘,要給咸豐帝一個教訓。這裡說的英國戰俘,是指英國駐上海理事巴夏禮,及他的隨從40人。

巴夏禮此次到北京,是擔任英國公使額爾金的中文秘書,但因為額爾金不願拋頭露面,一直派巴夏禮跟清政府協商各種事情,清朝君臣誤以為他是來犯英軍的最高決策者,就趁英軍進軍北京前跟清政府談判之機,將其扣押,以為這樣就可以讓英國軍心大亂,進而取消進北京的計劃。

然而此舉並沒有阻擋英法聯軍的進軍步伐,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就進入北京,然後逼迫清政府放人。然而關押人員不滿英人入侵,殘酷對待巴夏禮的隨從,有的被灌入水牢折磨,有的甚至被分屍,最後存活的不到半數。 額爾金大怒,為了報復清朝的“殘暴”,決定給咸豐帝一個永久的“教訓”。他本想火燒故宮,又擔心如果皇宮化成灰燼,清政府會因顏面盡失垮臺,那麼答應給英國的利益就沒法兌現了。所以最後額爾金最後選擇了圓明園。

(歷史的今天)火燒圓明園:文明的浩劫

1860年10月18日,額爾金派一個師的兵力到圓明園縱火。他想邀法軍一起,但法國人覺得此舉“不文明”,拒絕參加。一時間,幾十股濃煙升起,圓明園成為一片火海,燒了三天三夜。數百名太監、宮女、工匠喪生,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全部成為一片廢墟。

而圓明園中的各種珍奇寶貝,早在英法聯軍進北京頭幾天,就被搶得差不多了。把放火焚燒看成不文明行為的法國人,在搶劫的時候,跟土匪並無二致。

(歷史的今天)火燒圓明園:文明的浩劫

緊接著,破壞開始了。48小時裡,圓明園成了一場“有組織劫掠”的目標。士兵們砸碎花瓶和鏡子,撕下畫幅和卷軸,他們破開倉庫搶奪絲綢,並用這些珍貴的織品包紮馬匹;他們裹上皇后的鳳袍,口袋裡裝滿紅寶石、藍寶石、珍珠和水晶。魯西記載道:“兩天內,我拿到了價值3000萬法郎的絲綢、珠寶、瓷器、銅器和雕塑” ,這是一場令人錯愕而迷幻的狂歡,“就像是吸食大麻者的幻覺”。

(歷史的今天)火燒圓明園:文明的浩劫

一個法國記者記錄到,當時的法國士兵爭先恐後,相互扭打,跌跌撞撞,辱罵著,叫喊著,各自帶走了自己的戰利品。有人上頭頂著皇后的紅漆箱,有人身上纏滿絲綢,還有人把各種水晶寶石裝滿自己口袋和帽子,更有人把傢俱砸碎,取走上面的寶石……一個普通的法國軍官,就搶了價值60萬法郎的財物。

跟法軍的混亂比起來,英國要“有序”些。軍官們輪流搶,每個團都有一半軍官排在上午搶劫,但中午前必須返回,以便剩下的一半下午去搶。軍官優先搶完後,再統一放入士兵。

(歷史的今天)火燒圓明園:文明的浩劫

因為園內珍寶太多,他們一時不知該拿何物為好,有的搬走景泰蘭瓷瓶,有的貪戀繡花長袍,有的挑選高階皮大衣,有的去拿鑲嵌珠玉的掛鐘。有的揹負大口袋,裝滿了各色各樣的珍寶。有的往外衣寬大的口袋裡裝進金條和金葉;有的半身纏著織錦綢緞;有的帽子裡放滿了紅藍寶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掛著翡翠項圈。有一處廂房裡有堆積如山的高階綢緞,據說足夠北京居民半數之用,都被士兵們用大車運走。 因為任務分佈的原因,有些士兵沒能參加搶劫,為了不讓他們失望,就要公平分配戰利品,為此,英法聯軍還成立了專門的委員會。當然,最好的東西要留給英國女王和法國皇帝。後來英法聯軍撤退時,載運贓物的大車排了幾里的長隊。

(歷史的今天)火燒圓明園:文明的浩劫

一個英國軍官從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廟裡掠得一個金佛像,可值1200英鎊。一個法國軍官搶劫了價值60萬法郎的財物。法軍總司令孟託邦的兒子掠得的財寶可值30萬法郎,裝滿了好幾輛馬車。一個名叫赫利思的英軍二等帶兵官,一次即從園內竊得二座金佛塔(均為三層,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寶,找了7名壯夫替他搬運回軍營。該人因在圓明園劫掠致富,享用終身,得了個“中國詹姆”的綽號。

侵略者除了大肆搶掠之外,被他們糟踏了的東西更不計其數。有幾間房子充滿綢緞服裝,衣服被從箱子拖出來扔了一地,人走進屋裡,衣物幾乎可遮沒膝蓋。工兵們帶著大斧,把傢俱統統砸碎,取下上邊的寶石。一些人打碎大鏡子,另一些人兇狠地向大燭臺開槍射擊,以此取樂。大部分法國士兵手掄木棍,將不能帶走的東西全部搗碎。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得滿目狼瘡。 最後,在10月18日,英軍指揮官、八世額爾金伯爵詹姆斯·卜魯斯(James Bruce,他是惡名昭著的古希臘石雕收集者七世額爾金伯爵之子)下令,將圓明園付之一炬。在其後的兩天時間裡,士兵們被分派到各個宮殿、寶塔和其他建築中放火。尤為慘重的損失是帝國的圖書及檔案館(指文源閣——譯者注),約一萬零五百捲圖書檔案,包括有關中國歷史、科技、哲學及藝術最為稀世及精美的著作,都在額爾金的大火中灰飛湮滅。 由於不少樓閣由易燃的松木構築,卷著松香的濃煙一連數日瀰漫於北京北郊的天空。“再也沒有一雙眼睛能夠見證另一個時代的藝術天賦和品位了”,英軍隨軍牧師羅伯特·麥吉(Robert McGhee)這樣寫道,語氣中毫無愧疚,“一個也不留,一棟房屋也不剩,讓這裡再無宮殿的痕跡吧。現在,咱們回北京去,大功已告成。” 事後據清室官員查奏,偌大的圓明三園內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閣及廟宇、官門、值房等建築倖存,但門窗多有不齊,室內陳設、几案均盡遭劫掠。與此同時,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和玉泉山靜明園的部分建築也遭到焚燬。

(歷史的今天)火燒圓明園:文明的浩劫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後咸豐帝的御批

據有關材料記載,10月18日,英國侵略軍燒燬安佑宮時,因他們來得突然,主事太監又反鎖著安佑宮的大門,所以,當時有太監、宮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燒死在安佑宮。

圓明園陷入一片火海的時候,額爾金得意妄行地宣稱:“此舉將使中國與歐洲惕然震驚,其效遠非萬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把這種行徑看作了不起的業績,而全世界的正直人們卻為這野蠻的罪行所激怒。

(歷史的今天)火燒圓明園:文明的浩劫

圓明園還在熊熊燃燒之時,奉命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訢,就全部承諾了侵略者的一切條件。不久即分別與英、法、俄諸國交換了《天津條約》文字,簽訂了《北京條約》。這樣,帝國主義列強霸佔了中國的九龍半島和北部的大片領土,勒索去1600萬兩白銀的鉅額軍費賠款。

1988年,北京政府在圓明園遺址上建成圓明園遺址公園,當年的假山疊石、雕刻殘跡仍然可見。

圓明園被化為灰燼之後,無數中國文物,流入西方,後來有的被行家收藏,有的存放在博物館,有的流落到各種拍賣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