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宿各有主,曆法自古即天道

火位是什麼意思

周易包氏學之論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各有主,曆法自古即天道

二十八宿,又稱二十八舍,是日月及五星在天界的二十八個觀測點。宿字為百人一處,舍字則為人千口,無論是宿還是舍,皆言觀測人之多也。二十八宿的產生、發展與成熟,標誌著我國曆法的逐步完善。

我國的歷法,《史記。曆書》雲:“昔自在古,歷建正作於孟春”,“物乃歲具,生於東,次順四時,卒於冬分”,“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初始,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順承厥意。”神農氏之前即為如此。至黃帝時,“考定星曆,建立五行,起訊息,正閏餘。”至顓頊時,“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北正黎司地以屬民。”至堯帝時,“復遂重、黎之後不忘舊者,使復典之,而立羲、和之官。”

堯時我國的歷法已經初步完善,其標誌就在於發現了正四時的方法。《尚書。堯典》載:“乃命羲、和,欽如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受人時。”

日象為何?即“日中”、“日永”、“宵中”、“日短”,四種晝夜長短變化最突出的現象。

月象為何?陰曆一歲,月與日十二次交匯的現象,分別命名為孟、仲、季之春夏秋冬。

星象為何?為正四時的天際標誌,表現在生活中為四季之中的仲春之日、仲夏之日、仲秋之日與仲冬之日。一年之春某一日不長不短(透過圭表測算日影而來),在東方天空鳥星出現,即為仲春之日;夏季某一日,一年白晝最長,在南方天空火星出現,即為仲夏之日;秋季某一日,一年晝夜均等,夜晚在西方天空虛星出現,即為仲秋之日;冬季某一日,白晝最短,在北方天空昂星出現,即為仲冬之日。如果曆法與觀測到的情況相互吻合,說明曆法正確,能夠指導民眾;如果不符合,就要重新修改。

辰象為何?辰字有躬耕的形象,表明勞作的狀態。仲春之日,“其民析,鳥獸孳尾”。此時正是鳥獸交配的時節,而民眾也是忙於勞作。析字從木從斤,斤就之於木,當為建造房屋,或是修造農具之類。仲夏之日,“其民因,鳥獸希革”。天氣炎熱,鳥獸都希望革去絨毛,民眾也應該效法,少衣服、睡涼蓆做好避暑事宜。仲秋之日,“其民夷,鳥獸毛毨”。此時天氣變涼,鳥獸皮毛褪而復生,而民眾也應該有所防範。“夷”字為一人持弓之形象,持弓為捕獵,獵獲鳥獸之皮毛,作為禦寒之準備。仲冬之日,“其民隩,鳥獸氄毛”。此時天氣大寒,鳥獸皮毛濃密,而民眾當順應天氣多聚柴草糧食。“隩”字從耳,當有遵從的意思;從奧,奧為大量米類的屯聚。

此時的歷法當為陽曆,“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三百六十六日剛好是太陽的一個迴歸年,這樣超出了一年十二個月三百六十天的範疇,多出來的天數用四年一閏月的辦法來解決(也就是第五年十三個月)。

正四時的天空四星,為二十八宿的產生奠定了基礎。地有五行,天也當有五行。舜帝繼承堯帝之後,發現了中宮天空上的“璇璣玉衡”七星(即北斗七星);透過觀察,北斗七星執行一週剛好是一年,這個方法比參照四星要更為方便。舜帝順天應人,“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北斗七星的發現,標誌著天文學雛形的形成。曆法以“敬受民時”,“齊七政”則為天學向星佔開啟了先端。曆法、天文、星佔,三者組成了天道的系統。

堯舜之後,天道進入夏、商、周階段。《史記。曆書》雲:“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天下有道,則不失秩序;無道,則正朔不行於諸侯”。此時掌曆法有天官。《史記。天官書》雲:“有夏,昆吾;殷商,巫咸;周室,史佚、萇弘;於宋,子韋,鄭則裨灶;在齊甘公,楚、唐昧,趙、尹皋,魏、石申。”此一階段,最終以甘公與石申集其大成,二人各著星經八卷。(見《漢書。藝文志》)

天道系統的標誌就是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在天界的劃分,有兩種版本:一是遵循五行思想分為五宮,一是以八卦九宮為指導分為九野,這兩種分法見於《史記。天官書》與《淮南子。天文訓》;《淮南子》描述方位比較清晰,並且點明瞭小歲與大歲二十八宿順行、逆行的區別,《史記》在解釋星占上比較明白。

為了更清晰的瞭解二十八宿的方位,筆者將二十八宿劃分到十二地支之中。

二十八宿即東七宿、南七宿、西七宿與北七宿。

東七宿五行木位。《淮南子》雲:“其神為歲星,其獸為蒼龍,其音為角,其日甲乙。”東七宿以房星為中星,位置定為卯;由東南天而東天為辰位,其星依次為角、亢、氐由東北天而東天為寅位,其星依次為箕、尾、心。

南七宿五行火位。《淮南子》雲:“其神為熒惑,其獸朱鳥,其音徵,其日丙丁。”南七宿以七星為中星,位置定為午;由東南天而南天為巳位,其星依次為軫、翼、張;由西南天而南天為未位,其星依次為井、鬼、柳。

西七宿五行金位。《淮南子》雲:“其神為太白,其獸白虎,其音角,其日庚辛。”西七宿以昂星為中星,其位置定為酉;自西南天而西天位置為申,其星依次為參、觜、畢;自西北天而西天位置為戌,其星依次為胃、婁、奎。

北七宿五行水位。《淮南子》雲:“其神為辰星,其獸玄武,其音羽,其日壬癸。”北七宿以虛星為中星,其位置定位子;自西北天而北天其位置為亥,其星依次為壁、室、危;自東北天而北天其位置為醜,其星依次為鬥、牛、女。

中天為北斗七星,五行土位。《淮南子》雲“其神為鎮星,其獸黃龍,其音宮,其日戊己。”北斗七星為斗杓四星、斗柄三星,出於斗牛之間,歸於斗牛之間,為一歲。北斗七星不在二十八宿之列,很顯然,二十八宿四方各自七宿是對北斗七星的效仿。

《史記。天官書》對北斗七星及二十八宿的註解為:

北斗七星。“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鬥。”

東宮蒼龍。“心為明堂”,“房為府”。角分為三,“左角,(主)禮;右角,(主)將;大角者,天三帝廷”。“亢為疏廟,主疾”;“氐為天根,主疫”;“尾為九子(或當父子之誤寫),曰君臣;斥絕,不知”;“箕為敖客,曰口舌。”

南宮朱鳥。“東井為水事”;“輿鬼,鬼調事”;“柳為鳥注,主草木”;“七星,頸,為員官,主急事”;“張,素,為廚,主近客”;“翼為羽翮,主遠客”;“軫為車,主風”。

西宮咸池。“奎曰封豕,為溝瀆”;“婁為聚眾”;“胃為天倉”;“昂曰髦頭,胡星也,為白衣會”;“畢曰罕車,為邊兵,主弋獵”;“參為白虎”;“觜”“為虎首,主葆施事”。

北宮玄武。“危為蓋屋”;“虛為哭泣之事”;“營室為清廟,曰離宮、閣道”;壁或者“為壘”;“南鬥為廟,其北建星。建星者,旗也”;“牽牛為犧牲”;須女“其北織女,織女,天女孫也”(須女,《史記》作“妻女”,《淮南子》作“婺女”)。

“營室為清廟,歲星廟也”。歲星即木星,十二年一周天。“天文訓”:“太陰在四仲,則歲星行三宿;太陰在四鉤,則歲星行二宿。”歲星以甲寅為正月,日月於鬥牛晨出東方。

火星熒惑。“天官書”“心為明堂,熒惑廟也”。“天文訓”“常以十月入太微。。。為亂,為賊,為疾,為喪,為飢,為兵。”北斗之南為中宮天極星,其神為太一,又稱太乙,太微為太一之居所,紫宮為太一之城垣。

鎮星。“天官書”“鬥為文太室,鎮星廟,天子之星也。”鎮星主國土得失,以甲寅為正月,斗柄始於鬥星,一歲行一宿,二十八歲一周天。

太白星。“天官書”“亢為疏廟,太白廟也。”“天文訓”“以正月建寅,與熒惑晨出東方”,主興兵或者偃兵。

辰星。“天官書”“七星為員官,辰星廟,蠻夷星也。”辰星正四時,主饑饉。

小歲與太歲。“天文訓”:“斗杓為小歲,正月建寅,日從左行十二辰。”小歲為一年。大歲即太歲,太歲七十六年,月從右行,“星(建星)正月建營室,二月建奎婁,三月建胃,四月建畢,五月建東井,六月建張,七月建翼,八月建亢,九月建房,十月建尾,十一月建牽牛,十二月建虛。”

小歲以北斗七星為標誌,太歲則以太一為開始,“天文訓”“正月建寅,日月俱入營室五度,天一以始建,七十六歲日月復以正月入營室五度,無餘分,名曰一紀。凡二十紀,一千五百二十歲大終,日、月、星、辰復始甲寅元。”

小歲的二十八宿方位前面已經言明,而大歲的二十八宿方位發生巨大變化。大歲以鬥、牛為子位,以女、虛為醜位,以危、室、壁為寅位,以奎、婁為卯位,以胃、卯、畢為辰位,以觜、參為巳位,以井、鬼為午位,以柳、星、張為未位,以翼、軫為申位,以角、亢、為酉位,以氐、房、心為戌位,以尾、箕為亥位。

自堯帝而至漢武帝時,二十八宿由萌芽發展而至於完善,大概經歷了兩千年左右。二十八宿是如何造出來的?《史記》雖然有簡單描述,但難以明白其本義如何。我們以小歲二十八宿方位為次序,嘗試對其分析如下:

箕,其在竹中,為竹(簡)所記載,當為開始。

尾,屍尾毛也,家禽為雞之尾羽,雞鳴司時。

心,左中右三滴血,如雞鳴之音自遠而近,心為之顫動。

房,為戶之一方,人睡眠之所。

氐,為低伏,形如睡眠也。

亢,為几上有物也,當為食物。

角,清晨太陽初起也,該當用餐也。

軫,車載三人也,出行也。

翼,飛翔于田野與茂林之禽也,羽為禽,田為田野,共為茂林。

張,長弓也,射獵之用具。

星,日照而生也,太陽高起。

柳,木茂也,午時休息之所。

鬼,歸也。

井,汲水也,漱洗也。

參,臺下大人三也,進餐也。

觜,此角而非彼角也,日落之方位。

畢,比於十方之上也,萬物類聚,鳥獸回巢也。

昂,日茂也,落日如金之形象也。

胃,月出于田下也。

婁,米女,猶如女色迷人也,當指月光。

奎,大圭也,大為一人,圭為重土,言月至中天,氛外皎潔也。

壁,闢土也,此當指月亮沒於土也。

室,所至之空間也。

危,其上一角,其下為厄,象徵黑暗之所也。

虛,虎皮之業也,心虛也。

女,必須也,心虛而有所期待也。

牛,醜也,任重道遠也。

鬥,鬥也,黎明前之黑暗也。

如此分析二十八宿的含義,組合起來就好像一個故事一樣,故事記載了三個人一晝夜的所見、所感、所想、所為。至於二十八宿如何清晰的呈現在眼前,《尚書。顧命》雲:“天球、河圖在東序”。“序”字從矛,應該是指守衛森嚴之所。天球,為圓形的天象球體,當刻畫有天干地支二十八宿之類,天干在橫圓圈上十分之、如“經”,地支在豎圓圈上十二分之、如“緯”,二十八宿分佈於經緯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