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湯劑的煎煮方法

喜歡中醫的小夥伴們,別忘了點點關注,有感興趣的話題可以評論留言,或者私信我。每篇文章結尾會有健康小知識分享……

中藥湯劑的煎煮方法

中藥,其實分為很多劑型,有丸劑,有散劑,有湯劑,也有膏藥……其中最常見的,也是大家對刻板印象之中中藥應該具有的模樣:中藥湯劑。湯劑是最常用的劑型之一,煎煮過程較為麻煩,不想丸劑、散劑可以直接服用。

中藥湯劑的煎煮方法

本文主要講講中藥湯劑的各種不同的煎煮法,以其注意事項。首先,湯劑的煎煮對於煎煮炊具、煎煮的火候、煎煮的用水以及煎煮法都有要求。

煎煮炊具:一般以砂鍋、瓦罐為佳,瓷罐次之,一般忌用銅鐵鍋。由於現在的生活習慣,家庭中最常見的炊具反而是鐵鍋為多,故而煎藥時需另行跟患者交代,讓其避免使用銅鐵炊具。因為銅鐵鍋在煎藥過程中,容易與中藥發生化學反應,影響藥效,甚至是產生有毒物質。而砂鍋、瓦罐以及瓷罐能避免這一問題,因此臨床上煎煮中藥湯劑時應注意炊具的選擇。

中藥湯劑的煎煮方法

煎煮用水:其實以前對用水要求並沒有十分嚴格,古時常用井水、雨水、泉水、米泔水等等,現在一般家用自來水即可,只要確保水質潔淨新鮮即可。

煎藥的火候:火有文武之分。文火,也就是小火,指的是讓水液蒸發緩慢的火候;武火,也就是大火,指的是讓水液蒸發迅速的火候。根據藥物的性質以及有效成分是否容易煎出等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火候進行煎煮。一般來講,解表藥、清熱藥宜武火煎煮,時間宜短,煮沸後再煎煮3-5分鐘即可。補益藥則需文火慢煎,時間宜長,煮沸後再繼續煎煮30-60分鐘。

中藥湯劑的煎煮方法

煎煮方法: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錯誤的煎煮方法往往破壞藥效,達不到治療效果。一般來說,先將藥材浸泡30分鐘到1小時左右。用水量以沒過藥材高度為宜。一貼中藥煎煮兩遍,第二遍煎煮時用水量控制在第一遍的1/3——1/2,兩次煎煮的藥液混合後再分兩次溫服。

中藥湯劑的煎煮方法

不同的藥材質地不同,自然煎煮法也不盡相同。某些藥物需要不同煎煮法的,臨床用藥時最好是另外備註,交代清楚,才能盡最大可能把藥效發揮到最大限度。特殊的煎煮法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先煎:藥物有效成分難以溶解的,必須先煎,保證藥效充分利用。例如金石、礦物、貝殼類,應打碎先煎,先煮沸半個小時左右,再下入其他藥物,保證有效成分充分析出,也避免其他不需久煎的藥材因長時間煎煮破壞其藥效。

後下:與先煎相反的有後下藥材,主要指的是一些芳香類的藥物,其有效成分易揮發,煎煮過程在其他藥物煎煮一定時間後再下入,避免長時間煎煮降低藥效。例如薄荷、沉香、豆蔻等。

包煎:有些黏性強、粉末狀、帶絨毛的藥材,先用紗布包裹,再與其他藥物混煎,反之藥液內混有混濁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或者有些粉末煎煮過程中易沉入鍋底造成粘鍋引起煎煮時焦糊,例如蛤粉、滑石、青黛等。

中藥湯劑的煎煮方法

另煎:主要是某些藥物較為珍貴,用量較少,為了更好的利用這些藥材,單獨進行煎煮。單獨煎煮的藥液可以另服,也可以與其他藥液混合服用。例如人參、西洋參、羚羊角、麝香、鹿茸等等。

溶化:也叫烊化。主要指某些膠類的藥物,為了避免煎煮粘鍋或者煎煮時附著在其他藥物表面影響煎煮,可以單獨用水或者黃酒將這些膠類藥材加熱溶化,再用其他藥材煎煮的藥液進行沖服,例如阿膠、鹿角膠、龜甲膠等等。

中藥湯劑的煎煮方法

泡服:如果藥材的有效成分極易溶於水,或者久煎後容易破壞其有效成分時,可以選擇用少量開水或者其他藥材煎煮的滾燙藥液浸泡,減少揮發,而後去渣溫服。例如藏紅花、番瀉葉、胖大海等。

沖服:與另煎有點相似,也是強調部分藥材較為貴重,用量較輕,為防止散失有效成分,可以選擇將藥材進行加工研磨成粉末,再用開水或者是其他藥材煎煮的藥液進行沖服。例如人參、麝香、珍珠、牛黃等等。

健康小小講堂:臨床中還有一種“煎湯代水”法,指將某些特殊的藥材進行煎煮,煎煮完畢後將煎煮的到的藥液代替水去煎煮其他藥材。例如玉米鬚、絲瓜絡、灶心土等等。

中藥湯劑的煎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