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屈子言」!端午以祭屈子

序:天地始分,九州開化。茫茫九派,長江之濱。蘇娟於瀟湘汨羅之畔始問屈子,今慶亦於江漢楚都之側亦問屈子言。心有靈犀,或問屈答,有起必承。終有感於古今造化,更懷愧於楚地之才不能言屈子,為她人言者,實為楚人之慚。又傾慕於蘇娟之才,餘故扶搖而上,直達九霄雲外,別有洞天之地,見於屈子,亦有“天問”之言。

慶直趨楚都郢三閭大夫屈子府邸,面屈子而問曰:“昔楚先王,闢於荊山;開疆拓土,達於江漢,終據長江全有,南面稱雄,北向中國;鞭笞諸侯,爭於中原;問鼎洛邑 ,楚師名遠。周主備簞食壺漿以迎我楚蠻,中原開化之地懾服於我。楚國謂如日中天,縱橫埤闔 ,無敵天下。然今觀楚境,懷悲慟之緒,亦有難隱之言。吾有三疑而未解,請先生開化。”

屈子木然,眼有慧而實無奈,屈坐於地,甚為平靜,乃言:“諾”。

吾仍聳然從容,危風急馳而下,乃言曰:

“先生帝室之胄 名重於史,而今楚國將危,持國者當明君臨之。今主上無道,昏厥無能。先生原何無志於王位,復興我楚乎?此乃我庶民未解一也。

先生可知,九州同域,楚起霸於成王、威震於莊王、復震於悼王、威揚於威王。楚國興盛之際,南據長江而半有天下。然今之勢,無所作為;縱使齊秦坐大,一東一西,爭鋒相持已久矣!先生何不乘此鷸蚌相爭之機,持漁翁之利。連南北之燕、趙、韓、魏、楚,縱於一線,抗於一橫,斷齊秦之橫,一統華夏。失此良機,卻只求偏安一隅,陸沉江漢?此乃我庶民未解二也。

禹統華夏,置有九州。楚止一州之地耳,且處於扁慌,幾無作為。先生為何不識九州之大志,而只存一州之小志乎?為何不存天下大治之道,而只存楚國之小治乎?為何不懷天下風雲大器,而只執九鼎之一足乎?此乃我庶民未解三也。

此三問者,吾不能解,望先生開化。”

屈子木訥持言曰:“此三問者,乃天下社稷之言,吾雖貴為帝胄,然終不執柄,奸逆當道,吾縱有胸懷大治,不能立於世,君可為我小志交之。”

「問屈子言」!端午以祭屈子

吾慨然嘆曰:“諾!”乃言曰:

“言先生之文。始有《離騷》,而後《天問》、《九章》、《九歌》、《漁夫》之文盡出。吾曾細讀觀之,拜服於先生之才。然吾亦查宋玉、景差之輩浪得虛名,雖終將先生之文傳於九州,然文為當世之用,是為輔王之陳。此先生之文,耗先生畢生精力,歸於高閣,先生之真意,當為何表?此乃我庶民之小志未解一也。

言先生之輔。懷王昏庸,曾徙先生涉於漢北,流落瀟湘。此生之苦,漁夫聞之曬笑;此生之言,懷王御用且罷。天下之大,豈無先生容身之地乎?大丈夫當立天地雄姿,眼闊四海,相時而動,緣何不另投明主,卻只落後人惋惜,祭冥端午?此乃我庶民之小志未解二也。

言先生之交。吾亦憤之,子期、伯牙,知音友交;管仲、叔牙,商旅友交;廉頗、相如,荊棘友交。而先生所交之友所評何乎?上承懷王昏庸無能君臣相疑之交;中與張儀不義牟利陷害之交,下望景差、宋玉徒於才表虛華之交。終先生一生,交友緣何如此頹廢乎?此我庶民之小志未解三也。

言先生之學。曠於四海,達於九霄。天文地理,陰陽之合,盛衰之理,芸芸眾生,世上萬物,無所不包。然吾亦知先生曾鸞駕求賢於雷電之下;徘徊伏地於楚王宮前;灑淚徙涉於汨羅江畔;然終未知先生所問者何謂?所問者何理?於國於民,頗有何益乎?此我庶民之小志未解四也。

此小志未解四問,先生可賜教乎?”

屈子離席移數步,仰觀於外,又俯查於地。良久之後,頓首沉默,久久未言。”

吾觀屈子形容,度其思量,再拜而有言曰:

“先生之志,後人佩之;先生之容,後人緬之;先生之名,後人慕之;先生之文,後人習之。先生聊此一生,已兼眾多成就,後人深為敬重。然先生處楚國沒落之世。生不逢時,亦乃時勢之所使然耳,非一人之力所能勉也。乾坤乃大,先生終非池中物。蛟龍騰飛,亦不離雲翻洶湧。古今之人,多求完美。然試問能全此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者,英雄幾何?細數先生之後,成此功之人,寥若星辰。先生何妨慚之,可就殘缺之經歷,以遺天下後生。後生亦當銘記於五腑之內,棄先生之悲,而就先生之成也。諸子百家之後,亦當尊先生齊於孔孟,並於老莊。華夏宇內,屈而復原,終會拜服於先生一代宗師之下。”

吾言畢,屈子凝而神望,巍巍峨矗立於前……。。。。。

世越兩千年,諸多寰球后人評議先賢,並尊屈子於四大名人之內。

吾欲言又止,颯風陡至,吾又思量。所問屈子三言社稷、四言修身之言,自有結論………………。。。

公元200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