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歷史精華 南鑼復活“老城味道”

白沙磚多少錢一塊

玉河河中幾株荷花正在綻放,

菖蒲鬱鬱蔥蔥,

不時有野鴨成群遊過,

夕陽餘暈下的玉河水泛著波光。

留住歷史精華 南鑼復活“老城味道”

小橋流水,亭臺樓閣,

還有兩岸青磚灰瓦的四合院,

彷彿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

而這,

只不過是南鑼鼓巷的其中一景。

留住歷史精華 南鑼復活“老城味道”

走,

跟著“文明東城”

去看最美的“南鑼鼓巷”。

留住歷史精華 南鑼復活“老城味道”

有著740年曆史的南鑼鼓巷,完整保留了元大都的裡坊構造,衚衕格局完整,歷史遺存豐富,各種王府建築和名人故居密佈其間,是很多海內外遊客來京的重要打卡地。

留住歷史精華 南鑼復活“老城味道”

1990年,南鑼鼓巷入選北京市首批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

2009年5月,南鑼鼓巷西側的玉河歷史文化保護專案正式開工,由此拉開了南鑼歷史風貌保護的序幕。

2015年,東城啟動南鑼主街兩側的福祥、蓑衣、雨兒、帽兒4條衚衕修繕整治專案。

2016年底,東城區提出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復興、非文保區更新改造、城市基礎設施最佳化提升的“三大行動計劃”。計劃提出,至2020年,使歷史文化街區整體修繕更新整治率達到80%。幾乎同時,“量身定做”的《南鑼鼓巷歷史文化街區風貌保護導則》釋出並執行。

留住歷史精華 南鑼復活“老城味道”

南鑼的“老城味道”在一點點恢復。兩年前,玉河南延工程完工,重現“水穿街巷”。今年,南鑼地區5條衚衕實現不停車,雨兒衚衕率先完成19個院落的修繕整治,年底四條衚衕的修繕整治將收尾。

“申請式騰退” 衚衕恢復“京味兒”

玉河旁的雨兒衚衕東起南鑼鼓巷主街,西至東不壓橋衚衕。

留住歷史精華 南鑼復活“老城味道”

2015年9月,東城區啟動帽兒、雨兒、蓑衣、福祥四條衚衕修繕整治試點專案,創新“申請式騰退”工作模式,為居民提供一張自選“選單”:定向安置、貨幣補償、平移置換還是留住修繕,由居民自己說了算。

透過騰退安置、院落修繕實現環境提升和民生改善,這一次的騰退修繕專案創新試點,與北京市開展的疏解整治促提升緊密結合,目的就是要把南鑼鼓巷地區打造成“歷史文化精華區”。

留住歷史精華 南鑼復活“老城味道”

2017年初,四條衚衕的多戶居民迎來申請式搬遷,包括30號院的李淑蘭在內的多戶居民選擇外遷,住上了比之前更寬敞明亮的樓房。

李淑蘭搬到離奧森公園不遠的城錦苑小區。她說:“我原來住在雨兒衚衕30號院,住了幾十年南房,見不著陽光。十幾平方米的房子兩代人住,緊緊巴巴。如今我搬進了南北通透的兩居室,舒坦多了。”

冀紅沒有搬走,她住在雨兒衚衕14號院,進了院是寬寬的門道,再往裡走,繞過葡萄架就是敞亮的院子。原先可不是這樣,家家蓋小廚房,擠得院子就剩條羊腸小道,“胖點的過來過去都費勁。”冀紅說。

外遷居民搬走後,違建都拆了,大院子特別敞亮。騰空的房子裡改建了廚房、衛生間,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房子修繕一新,既有老建築的風貌,又結實安全,院裡還搭起了葡萄架。葡萄架下是化糞池,過道下是雨汙管線。市政排汙排水等基礎設施都進到衚衕裡。

雨兒衚衕透過拆除違法建設,亮出了院落的公共空間,還原了院落規制格局,恢復了院落傳統風貌。

繡花功夫 衚衕修出“老味道”

為了做到修舊如舊,四條衚衕修繕整治專案在啟動之初,就確定了“整體規劃、織補功能;還原規制、精細修繕;修舊如舊、保護風貌;分類施策、改善民生”的總體思路。

專案組建了8支優秀團隊組成的設計工作營和顧問專家組,遴選3支具備古建修繕資質的專業隊伍,按照北京市老城房屋保護和修繕相關技術導則,嚴格把控施工工藝和材料做法。為確保原工藝、原做法不走樣,負責施工的東城國企京誠集團,專門請來5位已退休的老工匠,現場督導。徐廣立就是其中一位。

留住歷史精華 南鑼復活“老城味道”

63歲的徐廣立從事古建修繕工作已有20餘年。自從四條衚衕整治修繕工程從雨兒衚衕啟動開工,徐廣立就天天盯在施工現場,工藝、材料、形制、質量等,都由他嚴格把關。

雨兒衚衕10號院整治前原住戶外接了違建,把牆和門窗都擋住了。違建拆除後,原始牆面門窗都露了出來,前簷牆是民國時期的灰磚牆,門窗上口是木梳背磚券,而且窗戶只有窄窄一條,很有年代感。設計單位認為三個戶門四扇窗戶全部都要保留,施工方覺得西側的一扇門窗結構不安全,“這牆一露出來就拿鋼管撐著,隨時都要倒。”施工隊長一臉愁容。

徐廣立戴著安全帽,站在支架外,盯著關鍵部位,不露聲色地看了幾眼。“樣式還是老樣式,但磚券上的這個磚,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白沙磚,不是老磚。而且,磚券已經有明顯脫落。按我的經驗,應該區域性拆除,還用原來的磚重新砌。”徐廣立果斷地說。

在面牆的修繕上,徐廣立建議:“用青白灰,帶刀灰砌法,外牆和襯牆之間灌漿,保證結實,風貌還是傳統風貌。”在與專案實施單位京誠集團的負責人和設計師進行溝通,並請示了區領導後,當場決定,就按徐廣立說的做。

25號院是一處結構完整的一進四合院,穿過門道左轉,整個內院一覽無餘:宅門連著南邊的倒座房,北房是正房,和東西廂房連在一塊,呈“凹”字形。

院子不大,但很精緻:一進門正對著的影壁,是東廂房的山牆,屋簷是典型的冰盤簷,連珠混那一層,一個個連成串的水泥珠子格外搶眼。屋簷下,栗色的掛簷板,一望便知是老建築。看牆,絲縫加幹擺的砌法也是傳統工藝。地面,重新鋪砌的灰磚乾淨平整。

在修繕過程中,為了保護老物件,施工方專門製作了木質保護罩,罩在門墩、老磚牆轉角等地方。修繕門樓時,象眼壁畫被整片取下來,修好後再安裝上去。

留住歷史精華 南鑼復活“老城味道”

雨兒衚衕堅持

“一院一方案、一戶一設計”

的原則,充分徵求居民意見,根據歷史街區風貌保護要求和居民實際需求,完成了24個院落設計方案。

目前,雨兒衚衕已完成19個院落的修繕整治工作。年底前,四條衚衕將完成整治和修繕,打造成“安寧街區”。

騰退之後 給街區更新“留空間”

四條衚衕有三分之二的居民外遷,他們騰出的房屋如何使用?

交道口街道相關負責人說:“優先用於改善留住居民的居住條件,其次是建設居民議事廳等公共空間,再次才是引入新業態和新居民,復興老城的產業和文化。”

留住歷史精華 南鑼復活“老城味道”

雨兒衚衕30號院有的居民選擇騰退外遷,有的老住戶選擇留下,騰空的房子還有富餘。對此,街道組織居民召開了討論會,根據居民需求,將作為社群公共空間使用,合理規劃“居民議事廳”“公共客廳”“老年餐桌”“社群自助角”等便民服務功能。

騰退後,騰退房屋在優先用於改善留住居民的生活條件、補充社群活動等公共空間後,將用於開展“共生院”試點,25號院就是試點院落之一,而整個雨兒衚衕將成為“共生街區”。

留住歷史精華 南鑼復活“老城味道”

不光是院內的改變,讓冀紅很舒心的還包括整個街區居住環境的變化。她家所在的雨兒衚衕,以及附近的福祥、蓑衣、帽兒等6條衚衕,都推行了平房物業化管理,周邊5條衚衕實現了不停車。

過境車輛有人管控,路邊花草有人拾掇,街巷衛生有人打掃,連屋簷底下凌亂的飛線都收拾整齊,嵌進統一的金屬槽裡,既整潔又美觀。

留住歷史精華 南鑼復活“老城味道”

南鑼主街也在淡化商業味道,幾年前主動申請取消3A級景區資質。“一照一店一門一牌匾”,街內鋪面數量減少,門臉外貌也統一成了青磚灰瓦,古色古香的山牆露了出來。

“春夏花開柳絲長,秋冬雨雪瓦上霜。”看著家園一天天變美,在雨兒衚衕生活了30多年的冀紅有感而發創作了街歌《身邊》,她說:“比起從前,我對這裡的一切更加熱愛。”

文章來源: 文明東城